德军坦克坚持使用MG34作为车载机枪,为何不用更先进的MG42?(腾讯)_风闻
guan_15573814801324-2020-01-20 08:49
谈起二战时期各国的军用机枪,德国制造的MG 34/MG42型机枪是鼎鼎有名的,被公认为二战中最优秀的机枪,始终是德军步兵的火力支柱。MG 34是历史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通用机枪,它既可以安装两脚架作为轻机枪充当步兵的随行火力,也可以配置三脚架作为重机枪提供压制火力,还可以配合专用的防空枪架作为高射机枪用于对空防御。MG 34采用枪管短后坐工作原理和枪机回转式闭锁,可迅速更换枪管,能使用弹鼓或弹链等多种供弹方式,射速可达800发/分,具有火力密集、动作可靠、一枪多用、适应性好的优点。MG 34于1935年列装德军,并在西班牙内战中经受了实战考验,是二战前期德军的主力机枪。除了作为步兵武器外,MG 34还被安装在各种作战平台上,如坦克的车载机枪或军用飞机的航空机枪等等,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衍生型在内MG 34的总产量高达57.7万挺!
■MG 34是德军在战争前期的主力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通用机枪。
MG 34虽然设计精良、性能出众,但也存在明显缺点,那就是结构复杂,加工困难,制造成本高昂。MG 34主要采用铣削工艺制造,主要部件需要用整块金属切削而成,一挺12公斤重的机枪要消耗49公斤钢材,材料利用率低,加工时间长。针对上述问题,德国工程师在MG 34基础上进行改良,大胆创新,推出了MG 42机枪,其最大的优点就是采用冲压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工时比MG 34减少了一半,造价也更低廉。MG 34的制造需要为150工时,造价为327马克,而MG 42仅为75工时和250马克。除了易生产性大幅提高外,MG 42也在结构上有所改进,采用滚柱闭锁机构和枪口驻退装置,进一步提高了射速,可达1200发/分,在继承MG 34各项优点的同时,获得了更强的压制能力。MG 42问世后很快就在战场上获得了令人生畏的名声,其如同撕裂布匹般的射击声给对手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盟军士兵称之为“希特勒电锯”,苏军士兵称之为“亚麻布剪刀”,到战争结束时MG 42的产量已经超过42万挺!
■MG 42机枪在列装后,逐步取代了MG 34在步兵班组火力中的主力位置。
MG 42在1942年装备德军后,逐步取代了MG 34在步兵班组火力中的主力地位,成为德军步兵手中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但是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全面替换MG 34,其使用范围也没有超过MG 34,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德军坦克的车载机枪一直采用MG 34,而非MG 42。要知道作为装甲强国,德国在战前及战争期间生产了28000辆坦克,算上变型车产量接近50000辆,其中大部分战斗车辆都会配置一挺或数挺机枪。除了I号坦克早期型采用MG 13型机枪,35(t)/38(t)型坦克采用捷克造机枪外,其余型号的坦克装甲车辆普遍采用MG 34作为车载机枪,可见其装备量相当大,如果全部替换为MG 42无疑将节约可观的资源和劳动力。然而,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军装甲兵始终将性能更好的MG 42拒之门外,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还要从车载机枪与步兵通用机枪的使用环境以及MG 34/MG 42机枪的结构差异上进行分析。
■德军III号坦克早期型的炮塔内部,可见在37毫米炮右侧并列安装了2挺MG 34机枪。
德军坦克装甲车辆的车载机枪主要有三种类型:1、安装在车体前部首上位置的车首机枪;2、与战车主炮并排安装的并列机枪,也称同轴机枪;3、安装在战车舱口或车体外部枪架上的机枪,主要用于防空;其中前两种配置于战车内部,需要配合特别设计的枪座安装在车体或炮塔防盾上,由车组成员从内部操纵射击。显而易见,车首机枪和并列机枪从车内进行射击,其火力射界、观察视野和操作空间都颇受限制,相当狭窄,不能像步兵用机枪那样自由移动,而且在战斗状态下不易得到弹药补给,全靠车内携带的弹药支撑。在这样的使用环境下,MG 34相比MG 42有几个无法替代的优势。
■德军IV号坦克无线电员操纵席的内部,图中右侧可见车首机枪的尾部和光学瞄具镜头,可见操作空间相当狭小。
首先,MG 34更换枪管的方式更适合车内操作。可以快速更换枪管是MG 34/MG 42共同的优点,但两者的操作方式不同。MG 34是将机匣和枪管套之间的固定锁打开,再将机匣旋转90度即可将枪管抽出,换上新枪管。MG 42的方式更为简便,只需扳动一个杠杆机构,枪管就可以从枪管套右侧的长槽中拉出取下,再把新枪管沿长槽塞入即可,熟练射手完成这一动作仅需3秒。然而,坦克的并列机枪和车首机枪有相当一部分枪管被包裹在枪座内,无法从侧面取出枪管,而MG 34更换枪管的动作是沿着枪身轴线进行的,不受枪座的阻碍。仅此一点就注定了从侧面更换枪管的MG 42无法充当内置的车载机枪。
■MG 34机枪更换枪管操作的示意图。
■MG 42机枪更换枪管操作的示意图。
其次,MG 34的枪管套外形更容易与坦克枪座配适。MG 34的枪管套截面为圆形,而MG 42的枪管套截面为方形,无论从坦克枪座开孔加工的难度上,还是从机枪安装拆卸的简易度上,MG 34的圆形枪管套都要比MG 42的方形枪管套更优越。
■德军坦克的车载机枪需要搭配特制的枪座,才能安装在坦克上。
最后,MG 34的射击方式对于坦克兵的射击技术要求较低。MG 34可以在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射击方式间切换,其扳机造型为独特的双半圆形,上半圆对应半自动方式,下半圆对应全自动方式。MG 42只有全自动射击方式,只要扣住扳机不放,就会持续发射,直到弹药耗尽。MG 42射速极快,按照1200发/分的射速计算,一个50发容量的弹鼓就是扣一下扳机就打空了,即使250发弹链也只能支撑12秒。为了避免弹药消耗过快,德军条令严格规定MG 42不得将250发弹链一次性打完,这对于射手的射击技巧要求较高。此外,德军坦克的弹药携带量也较为有限,比如IV号坦克标准机枪携弹量为3150发,“黑豹”坦克为5100发,虎式坦克为4500~4800发,虎王坦克为5850发,都不足以支持高射速的MG 42的消耗。相比之下,射速相对较慢且可以切换射击方式的MG 34对于并不擅长使用轻武器的坦克兵而言更加容易控制,有利于节约弹药,也有助于持续作战。毕竟坦克兵的训练主要集中于专业技能上,没有太多时间用来磨练机枪射击技术。
■MG 34机枪的扳机细节,上半部标有E,表示半自动射击,下半部标有D,表示全自动射击。
■MG 34/MG 42机枪使用的50发标准弹链。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性能更优秀的MG 42虽然在步兵火力体系中占据了主力地位,却不能替代MG 34作为主力车载机枪的角色,尤其是车内配置的车首机枪和并列机枪。不过,在某些情况下MG 42可以安装在装甲车辆外部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德军还开发了MG 34的专用车载型号MG 34 Panzerlauf,也称为MG 34T,其外观与普通版MG 34有明显区别,采用更厚的枪管套,上面仅有少数散热孔,在车内使用时没有枪托和常规瞄准具,但是随枪配有改装套件,包括枪托、两脚架和瞄准具,在坦克兵下车作战时可以很方便地将其变成一挺轻机枪,也可以架设在坦克的专用防空枪架上充当高射机枪。
■MG 34的专用车载型MG 34 Panzerlauf,通过改装套件可变换为轻机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