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到底有没有找寻建文帝的因素呢?_风闻
观察者网用户_233390-2020-01-21 08:20
这里提供一种猜测。
很长时间都有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找寻建文帝的传闻,而且堂而皇之地记载入《明史》:
《明史·宦官传》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籓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这种说法似乎并不大可信,但如果结合朱棣时代帖木儿帝国的情报来看,还真有一点点可能。
帖木儿两次祸乱金帐汗国,第一次是扶立脱脱迷失,第二次是带着金帐汗国几个有资格继位的王子去殴打脱脱迷失。
帖木儿进攻奥斯曼帝国时,麾下聚集了一大群因奥斯曼帝国扩张而亡国的小亚细亚一带的土库曼王公贵族。
帖木儿征讨察合台汗国周边区域时,一直拥戴着傀儡察合台汗国君主,自己宁愿只要一个“古烈干(驸马)”的不伦不类的尊号。
帖木儿在号称要征服中国时,带着元朝黄金家族后裔本雅失里。而这个本雅失里,在帖木儿死后就被帖木儿的继承人们放弃。正好投降明朝却被明朝继续虐待殴打的蒙古太师阿鲁台急了,阿鲁台派人接来本雅失里,本雅失里成了北元可汗。本雅失里这个筹码,对征服整个中国来说其实真心已经没啥用了,但如果用于介入蒙古各部的战争呢?
如果帖木儿带着建文帝呢,当然对中国这种集权体制来说,基本没啥用。但如果帖木儿手下真有建文帝,那么对帖木儿的习惯来看,他进攻中国的信心肯定会激增一万倍!帖木儿对明朝宣战的缘由,根据西班牙使者克拉维约的记述,就是要摆脱帖木儿帝国(包括其外皮傀儡西察合台汗国)是明朝藩属的窘境,而且对朱棣篡位的情况帖木儿的态度是破口大骂。朱元璋时代,帖木儿对明朝的进贡基本上一直履行,而朱棣时代帖木儿却拒不纳贡扣留使者,帖木儿是否有朱棣得位不正自己可以借势讨伐的心态呢,存在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按照帖木儿这种征服习惯,要进攻哪儿,就搜集一些对当地极有号召力的人物。帖木儿的这些情报,朱棣或许会从知道,明朝派往帖木儿帝国搜集情报的使者是很多的。
所以说,即便帖木儿已经挂了,哈里勒也好、沙哈鲁也罢都向明朝纳贡表示臣服,但作为一个统治者,任何隐患都必须考虑到。所以说郑和下西洋的最主要目的肯定不是找寻建文帝,但这个因素也不是完全不存在的,是有那么一点点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