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阴谋论的年轻人,多半是被这套奇书启蒙的_风闻
重度选择恐惧症患者-2020-01-23 20:54
来源:微信公众号“ Vista看天下”
作者:贾小凡
大约2000年前生的那批人,由于童年的精神娱乐方式和后来的互联网时代非常割裂,因此长大后冲浪时偶然得知的事实,可能会对童年形成的认知造成粉碎性的冲击。
换句话说:上网毁童年。
比如前段时间,博主@田浩Ty 一条不经意的博文在互联网上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从全世界来看,造谣最牛逼的还是那本《世界未解之谜》,从外星来客到时空穿梭,从百慕大三角到尼斯湖水怪,销量保守估计最少有几百万册。”
此言一出,两万多网友惊呆了,并纷纷发出了质疑人生的呐喊:
什么?我信了十几年的神秘传说竟然是假的?
全国童年指定恐怖读物
比起百慕大的真假,我更好奇一个问题:为什么好像全国网友小时候都拥有过一本《世界未解之谜》并看得如痴如醉?
尽管这二三十年里,中国图书界大概拥有过几百个封面、出版社、编者都不尽相同的《世界未解之谜》,你也不知道大家义愤填膺地谈起它时说的到底是哪一本。
其中最有名的版本,应该是封面上一脸神秘微笑·法老版,和深深凝视你·外星人版,这二位天生长了一张令人迷惑又好奇的脸,堪称封面书模一番的强力争夺者,带货能力杠杠的。
奇怪的是,这么多版本里,书里各种稀奇古怪、骇人听闻的故事重合率却非常高,全国小孩最后都共享着同一个世界离奇故事体系。
长大后你会发现,这些故事其实本质离不开几大母题:
外星人是未解之谜丛书中当之无愧的C位人(?)物,最著名的一个神秘故事就是说有13个外星人的水晶头骨流落在世界上,集齐了之后就能避免2012年12月21日的世界末日(这些传说咋还带串场的呢),并且解开外星人留给人类的什么重大启示。
事到如今我不得不说,比玛雅水晶头骨更可怕的是,传说中的2012末日仿佛还是昨天,但居然已经过去七,年,多,了(而世界居然还没毁灭)。
有些外星人忙着在地球启示人类(除了水晶头骨还有麦田怪圈),还有些就low多了:
不是忙着抓走无辜的地球人,就是被美军抓获关在实验室里。
当时书中甚至还有又糊又吓人的图片。秉着“八十年前还没有Photoshop所以这肯定是真的”的信念,多少小孩对外星人与美国人的孽缘深信不疑。
20年后看《疯狂的外星人》的时候,总觉得外星人被抓的样子似曾相识
大活人的凭空消失,是未解之谜的第二个大母题。
世界之谜丛书存在的一大意义,就是在交通出行的安全问题上恐吓小朋友:
百慕大的危险三角,莫斯科凭空消失的地铁,美国失踪了50年又重现的航班……
就算你走在大马路上,埃及都有一条“吃人马路”会莫名吞噬掉那些漂亮的新娘子,吓得多少人长这么大还不敢谈恋爱(误)。
总之,海陆空腿,没有一种交通工具能让你幸免于难。
当年书中的名插图
除此之外,这些书更是搜罗了全天下所有的奇闻异事。
什么人体自燃啦(通常会附一张只剩一条腿的图),靠吃钉子、吃玻璃过活的特异功能啦,家具会莫名其妙跑到天花板上啦……
还有全国新媒体编辑都急需的“别人睡觉我写稿”体质。
怎么说呢,这些《世界未解之谜》其实就像是海外版带有恐怖神秘色彩的《走近科学》+《故事会》,写书的人就像扒在全世界每个离奇故事现场的床底,一五一十全偷听了来。
长大之后回想,会觉得法老封面的那本书皮上简直说得太有道理,就没见过这么诚实的推荐语:
全面冲击你的好奇心
极度挑战你的想象力
确实足够冲击、足够挑战,因为当年不知道有多少小孩看完书被吓到做噩梦,走在路上怕被地上的洞吸走、上学路上怕被外星人拐走,悬疑破案的恐怖小说都比不上它童年最强恐怖读物的地位。
至少小说你还能安慰自己那都是假的,但当年我们读这些《世界未解之谜》的时候可是真的当真了。
科学专业人士也难免有被未解之谜吓坏的童年
有意思的是,书里的故事越可怕,我们越看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甚至班里每个小伙伴都要传阅、讨论。
谁看的最多、讲的最头头是道,谁就是同学中最受欢迎的讲故事小能手。
毕竟,在娱乐方式还比较单一的十几年前,这些离奇的故事可以算是小孩间非常重要的社交资本了。
“得知真相之后,我三观都碎了”
这些年,网上时不时就有针对这些未解之谜的辟谣帖,每次流传开来都有相当一批90后被颠覆童年。
然后冷静下来就发现,自己更该纳闷的是——
这些“海外版走近科学”到底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然后又在20世纪末的中国被出版成书,以至于给千万中国小孩留下心理阴影的。
这简直比故事本身还匪夷所思。
其实,有些发源于国外的故事后来是有破解或澄清的,但国内却没有把后续的真相传播开来。
比如众所周知的百慕大死亡三角——
它本就是由国外不同的小说家对过往的空难进行添油加醋炮制而成。以未解之谜的形式流传到国内后,我们只记住了它最神秘恐怖的细节,却压根不知道它的起源本就不堪一击。
英国70年代到90年代的麦田怪圈——
其实也是两个志同道合、身上艺术细菌泛滥的中年男子锲而不舍搞的恶作剧,人家1991年就承认了事实,但很多人2019年还没听说过大洋彼岸的后续。
所谓的水晶头骨,早已被证明不是外星人的、也不是玛雅人的奇迹,而是19世纪晚期才有条件造出来的工艺品而已。
大英博物馆特意展出了这个头骨并附以辟谣说明,不过国内的网友能知道这件事的真相,多半靠的是科普大V们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图片来自网络
这都不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问题了——在有限的条件内,能辟谣的人就寥寥无几,更不要说清除掉当年畅销书在一代代小孩心中留下的震撼痕迹了。
还有一类未解之谜,则纯粹是着了国外故事会的道儿。
最著名的未解之谜制造机,莫过于美国的《世界新闻周刊》。
虽然它的名字看着像那么回事儿,写的内容也常常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儿,但它其实是个以贩卖奇闻异事著称的小报,最擅长移花接木、无中生有。
“3000年的木乃伊怀孕了”这则在未解之谜丛书里很知名的故事,源头其实就是《世界新闻周刊》2002年捏造的假新闻。
当年,新浪网和香港《文汇报》都信以为真进行了转载,最后被无情打脸,成了当年国内“2002年十大假新闻”中的反面典型。
所谓怀孕的木乃伊,根本就是个男的
像什么月球背面发现美国轰炸机残骸、哈勃望远镜看到了天堂……
这些颇为神秘的未解之谜,其实也都是从《世界新闻周刊》发源而来的。
比这更滑稽的是,有的外国都市传说明明就是国人自己编出来的。
困扰了许多中国小孩十几年的“莫斯科地铁失踪之谜”,大约5年前就被果壳网的作者指出,这么大的事情,在俄文和英文搜索引擎上却都无迹可寻。
更搞笑的是,后来关于此事的英文网页也仅仅是对早期中文网页的翻译。
可能这就是未解之谜系列的最高境界了——成功地向外国输出了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未解之谜。
没有一个人类
不爱看瞎编的故事
长大之后用理性的眼光去回顾当年那些未解之谜丛书,或许会觉得可笑、荒唐、漏洞百出。
可偏偏,它是以一种非常可信的方式出现在了几代中国孩子的童年里。
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书籍对小孩来说可以说是具有一定神圣性的,不可能像整天叫嚣着“某港台明星自杀了”的街头小报故事一样没谱。
这种信任有点像家里的长辈迷信电视,“电视上都播了,怎么能是假的”;
多少人小时候也是带着非常认真而虔诚的心阅读那些离奇的故事:“书上都写了,肯定是真的。”
但热衷于此类畅销书的,显然也不止小孩。
事实上,“未解之谜”长期以来都是一种火热畅销、令人无法自拔的大众读物。
当年同样让人看得满头问号却欲罢不能的,还有姊妹篇《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大清历史未解之谜》《世界历史未解之谜》之类的。
看过的就知道,里面基本都是类似“雍正继承王位是不是因为篡改了诏书”这种家喻户晓的野史。
时间久了,你也弄不清是这些野史太深入人心才被收入进了书里,还是因为这些书的存在,才让野史愈发深入人心。
但这类书能那么火,无疑是抓住了人心底最基本的一种欲望:
没有一个人类能抵挡猎奇故事的诱惑,甭管是真实的还是瞎编的。
而且,让人分不清真假、但真情实感宁愿相信是真的的故事,才是编写此类读物的最高境界。
所以在当年,《故事会》《知音》等等以“趴床底级别的细节”著称的读物也红极一时,早年天涯论坛那些奇谈怪论的帖子引人瞩目,因为它们就算不真实,却令人着迷得可怕。
如果故事里能加上点神秘主义的阴谋论的滋养,那更是堪称完美。
《世界未解之谜》封面上常常出现的法老和外星人已经说明了一切——一个代表神秘的过去,一个代表未知的将来,都对自知菜鸡却求知欲旺盛的人类充满致命吸引力。
让人欲罢不能的不是别的,其实是那股面对未知时自己瑟瑟发抖、却还是忍不住想要深究,甚至深信自己找到了答案的兴奋。
如今,虽然当年那批小孩早已不像以前那么爱看书,图书市场也剧烈地衰落了,可是这不代表“未解之谜地摊文学”就没有生存之地了。
不信,去朋友圈搜一搜“神秘事件”,看一看大事件发生后的阴谋论长帖……
你就会发现,如果说小时候是被百慕大三角耍得团团转,那现在置身于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能就是被疯狂抽打的陀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