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封城了,你还在拒绝戴口罩吗?!_风闻
印客美学-印客美学官方账号-艺术科普向平台。2020-01-23 17:11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12月30日 武汉爆出不明原因肺炎
1月3日 武汉通报部分病毒性肺炎
病例为华南海鲜城商户
1月5日 病例激增至59例
1月15日 海外出现病例报告
1月20日 确诊新型肺炎218例
1月21日 确诊新型肺炎309例
1月22日 确诊新型肺炎571例
《人民日报》公众号截图
恶魔潜伏在平静的水面下,张开了爪牙,意图吞噬沉浸在跨年气氛中的热闹人群。
而1月16日,距离华南海鲜市场最近的人流集散地的汉口火车站,没被媒体集聚报道之前,只有寥寥几位年轻人带着口罩。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在新闻上宣告新型肺炎为传染病,紧接着,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事情正式发酵。
一颗鱼雷沉入了海底,终于在春节前,爆炸。
喧闹与欢喜戛然而止——
“你买到口罩了吗?****”
一时间,这成为了2020年春节前被提及频率最高的“问候语”,带着关心、无奈以及一丝丝来自现实的嘲讽。
是的,口罩,被顶上了热搜。药店的口罩卖到脱销,**“某药店一上午就卖出1000只口罩。****”**是荒诞却真实的传闻。
而在进货仓库附近,商家们直接拿货在街头叫卖。
在过去的48个多小时里,大家都怀着畏难的情绪,静候着媒体实时轮流推送。
像是一波又一波的海浪,击打着人们脆弱的神经。每个城市都陷入了无端的恐慌。然而,疫病之下,人人自危却不是最佳的写照。有人警觉提防,也有人毫不在意,前者可赞,后者可气。
于是有人从人声鼎沸中不厌其烦的呐喊——**快去买口罩吧!**快去呀!
视频链接请戳https://mp.weixin.qq.com/s/TWubybsG7_7Mb__zP1sTkA
当我向家人描述新型冠状肺炎有多严重时
是啊,已经成为了人们寻求生理上与心理上的双重防御,口罩,这根看似脆弱却十分有用的稻草,被人们紧紧的握在手中。
今天,同样怀着不安的情绪,小印和大家一起回顾口罩的历史,谈谈从恐惧到释怀,是它曾经的故事。
/ SAVE /
口罩曾多次挽救我们?
口罩的历史,是一部人类自我救赎的历史。
根据博物学家老普林尼的记载,公元1世纪,古罗马的矿工已经懂得将动物膀胱制成口罩,来避免吸入矿井中的一氧化铅颗粒。考虑到滥用铅制品对罗马社会的毁灭性影响(慢性铅中毒带来的恶劣影响),不得不说戴口罩的人真有先见之明。
1799年,德国的矿业工程师洪堡把口罩带进了普鲁士的矿井,改善了工人们的劳动条件。
不过早期的口罩设计相当笨重。除了覆盖住整个头部的布料,佩戴者还要携带上一罐压缩空气。这些空气可以供人呼吸。而佩戴者呼出的二氧化碳,则被直接排出。
到了19世纪,现代口罩的雏形终于产生了。**苏格兰发明家斯滕豪斯研究了木炭的各种性质,制作出世界上最早的可以过滤有害气体的口罩。**这也开创了后世将活性炭作为口罩过滤剂的先河。
斯滕豪斯的口罩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棉布口罩挽救了战场上的许多士兵。
在这场战争中,德军发动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化武攻击。他们在6公里长的战线上施放了168吨氯气。10分钟内就造成了6000人丧生。而来自加拿大的预备役部队使用尿液浸泡过的棉布口罩,用氨中和了空气中的氯气,避免了窒息身亡的结局。
口罩真正被重视起来,是来源**“西班牙大流感”**!
虽然流感发源于美国,传至西班牙后造成了巨大损失,“一战”的提前结束也与其息息相关。
口罩的佩戴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也就此正式走进大众生活,成为抵御各种流行疾病的金刚罩。
那时在欧美各国,民众们都自觉带上了口罩。
口罩的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一时间,**上街佩戴口罩和捡到东西要交到失物招领处一样,成了市民社会新的公共道德。**是否佩戴口罩,既是卫生问题,也是人格问题。就连赛场上的运动员,也被强制要求佩戴口罩。一时间,认清敌友成了难题。
未戴口罩,不得上车
体育赛场也需要戴口罩
“西班牙大流感”时期带口罩的西雅图警察,1918年
到了21世纪初,那段属于国人共同的记忆依然在目,本来人群汹涌热闹非凡的街道突然冷清得不可思议。
原来只卖两三元钱一只的纱布口罩,到了论层而卖的地步8层,3元;9层,4元;12层,6元……最昂贵的所谓“高科技口罩”已达每只近百元的天价。
口罩的供不应求甚至影响了,美国的新泽西洲,因为很对华裔在这儿买了口罩寄回在中国的亲属导致该洲不少地方缺货,口罩在那段时间也防止了非典疫情的再扩大化。
“甲型H1N1流感”时期的墨西哥巡警,2009年
/ BRON /
口罩是怎么诞生的?
说到口罩,还要从公元前6世纪的拜火教(祆教)的宗教仪式讲起。
是的,也许你已经猜到了,其实,最早的口罩可以说与医学几乎是没有任何瓜葛的。
由于教徒对火的虔诚,拜火教的教徒使用“类口罩物”,因为在他们的宗教仪式中,不能出现任何污秽的的东西。
甚至在祭祀前,沐浴净身之后,他们还需要用纱布遮住自己的脸以示纯净。
对污垢的畏惧并非仅存于拜火教之中,正如玛丽·道格拉斯在《洁净与危险》中指出的那样——“原始宗教有两种特性……特性之一是这些原始宗教出于畏惧,特性之二是它们内在地与污秽洁净相关。****”
波斯教古墓浮雕上的祭司就带着口罩
冷知识: 宾利的车牌就源自拜火教
元朝时期,东方的“口罩”原型已然出现了。
曾在十三世纪的西方世界掀起轩然大波的《马可·波罗行记》中,关于那神秘的东方世界,曾有这样的记载:
“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物。****”
给皇上、太后送饭的太监宫女,为了防止自己的口气或口水污染了主人的菜品则会用绢布捂鼻。
由此看来,与我们如今的印象大不相同的是,口罩最初的目的之一并不是来防止进来,而是防范出去!
是将“世俗”的自身与相对“神圣”的空间隔开,是对无序的谴责,对冒犯了秩序的污垢的躲避。
当然了,历史上,“类口罩物”也有防范异味的作用。
南宋人宋慈《洗冤集录》一书中,就提到如何避免恶臭与遭受秽气伤害,该书卷二之十四讲述“验坏烂尸”之章中,如是讲到——“为避免错误事,虽然臭秽仍须亲临,可烧苍术,皂角辟之,用麻油涂鼻,或作纸摅子搵油塞两鼻孔,仍以生姜小块置口内。****”
这是仵作的日常工作之一。为执行任务,他们必须接近恶臭的场所,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
这就与我们的口罩使用观念相同,只是依据现代职业卫生观点来看,作法并非完全正确。
口罩真正运用到医学中还得从莱德奇的专家说起。
你一定听说过巴氏灭菌,但不一定知道,它的发明人巴斯德曾用他的鹅颈瓶证实了空气中到处都有细菌存在。
在这个科学发现后,西方涉及开膛剖肉这类手术就规范很多了,各方面的灭菌手段手法都十分注意。
然而奇怪的是,还是有术后病人出现伤口感染。
在大众疑惑之际这位叫莱德奇的医生终于发现,医生护士的口鼻腔并没有消毒!即便手术的确是全程无菌,可医生只要一说话就会有唾液飞溅,随着这带菌的唾液,伤口便恶化了。
但莱德奇医生拯救了大家!
自此以后,欧洲医学界接受了他的建议,纷纷带上口罩。
说到这里,口罩的故事这才与医学有利牵扯。
到了1848年,**哈斯勒特获得了第一个美国口罩专利。**他的口罩上带有一个单向呼吸阀和一个湿棉花做成的过滤器。
/ APPEAL**/**
拜托了!带上你的口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口罩和墨镜成了明星下凡时的标准制服。
口罩不再是一种面具,悄悄地隐去身份,留下动机未明的猜测。
有时是欲盖弥彰的宣言,表达无可奉告的态度。
一件同款口罩,也能成为粉丝的心头好。
没有人喜欢蓝白配色的口罩,那里有消毒水的气味和手术刀的暗示。卡通、俏皮的图案才是装饰主流。
每当雾霾天降临,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选择,或许会说:选我爱豆同款吧。
当然,如今小印会严肃的唠叨一句,爱豆同款虽好,但可不能预防病毒哦!
随着岁月的流逝,笼罩在“口罩”上那一曾恐惧的隐喻随着时间慢慢释怀。
其实在非典的那段时期里,你也会看到北京的老夫妻上街,先生的口罩上印着“一夫当关”,太太的口罩上印着“万夫莫开”。
口罩,作为一种常见的载体,也如此被“加以利用”。
时间再回到数年前,王府井街头的雕塑也被人煞有介事地带上口罩。
媒体也乐意放大口罩的乐观情绪,疫病面前,人们也常苦中作乐。就像如今的表情包一样,在被恐惧压抑的无法喘息的时候,人们透过网络表达着善意与宽慰。
彼时由口罩带来的肃杀之气已被渐渐被各式图案消解
这大概是口罩的艺术化吧
那些“美丽”的口罩,让它本来的功能作用和后挖掘的装饰作用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甚至相互融合。
它的停留场所也从户外渐渐地转移到室内。
回溯历史,口罩让我们身处喧嚣,人间又仿佛遗世独立。
它在我们与世界之间建起一道隔离墙,带给我们安全感,也在与恐惧气氛的拉扯中,带给我们趣味与笑颜。
口罩的历史是医学卫生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对抗疾病的历史与消解恐惧的历史。
人类的历史上,瘟疫如影随形。然而,我们也相信,经历过多次考验的民众,早已获得了“免疫力”。
就像在近来的疫情中,老游戏**《瘟疫公司》**也刷了一波存在感。用娱乐形式调侃病魔的背后,是面对疾病的乐观主义和处变不惊的沉着自信。
在这里,敬录**《送瘟神》**一首: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小印衷心的希望大家身体健康,注意防护,过个愉快的春节!
**拜托了,口罩!**拜托了,大家!
最后,小印在这里呼吁大家。
1.注意购买合适正确的口罩
↓
2.家中常备消毒水和酒精棉片、酒精洗手液等等
3.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
**“快速消毒法”:**去药店买75%的酒精,回家装进喷雾瓶里,放在门口,口罩在进门前扔掉,进门之后用喷瓶喷手,再360度往身上和带回来的物品上喷。
——来自专业人士的小贴士
(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