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谈“新冷战”:中国不是苏联,美国占了下风(香港新闻网)_风闻
guan_15573814801324-2020-01-23 08:47
《南华早报》曾经一篇报导图片:正在研究中国象棋的美国“雄鹰”
香港新闻网1月22日电随着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脱钩”“新冷战”等极端主张登堂入室。然而,连美媒都不得不承认,中国不是苏联,倘若爆发“新冷战”,美国未必占据上风!美国智库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员尼尔·弗格森昨日在《波士顿环球报》刊文:《由于中俄越走越近,美国在新冷战中占了下风》。
文章称,在新冷战中,中国与俄罗斯是一对伙伴。两国领导人见面的频率比任何大国领导人见面的频率都高。
美国与其盟国是伙伴,然而这种伙伴关系令人困惑。20世纪50、60年代时,面对军事力量强大的苏联与美国,大多数西欧国家领导人都毫不犹豫地站到了美国一边。
然而,今天,中国的力量主要表现在经济而非军事领域。这就意味着,对抗中国的难度比对抗苏联高多了。因此,新冷战与旧冷战有很多不同之处。
第一个不同之处是,中美已经深深地交织在一起。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等许多经验丰富的观察家都认为,与中国“脱钩”就是妄想。这种交织不仅表现在贸易与投资方面,还表现在文化领域。
文章举例称,2019年大约有37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相比之下,根据1958年的《文化协议》来到美国的苏联公民在30年里只有5万人。
第二个不同之处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与美国结盟共同对抗中国的积极性不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它们对华为的态度。美国政府已警告盟国抵制华为。然而,只有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明确表示加入美国阵营。但其它国家,尤其是英国和德国政府,则在华为一事上与美国“打太极”。
矽谷风险资本家马克·安德森曾说过:“软件吞噬了世界”。过去30年,微软、苹果等科技公司不断改变着经济各领域的发展。
但是,如果软件负责“进餐”,负责烹饪并将美食端上桌的则是硬件。没有硬件,我们不可能从最初的文字处理程序、浏览器和90年代的台式电脑游戏等,发展到今天拥有功能如此强大的智能手机。这就是为什么说新冷战更像是一场关于硬件的争夺战。
虽然本月初中美已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新冷战的战场已由贸易转至技术领域。
这也是美国不仅威胁其它国家不要购买华为的硬件,还威胁台积电等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不要向中国出售芯片的原因。
文章称,随着新冷战不断加剧,俄罗斯能发挥的作用很小。俄罗斯既不擅长生产硬件,又不擅长研发软件。然而,在当今世界,俄罗斯的混合战能力无人能与之争锋。
因此,文章“提醒”美国:若想在新冷战中像当年成功对抗苏联那样对抗中国,就必须设法把日益亲密的中俄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