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这么寒冷,我们为什么还要练兵备战?_风闻
钧正平工作室-钧正平工作室官方账号-2020-12-22 22:03
有一种冷,叫漠河的冷。
寒风凛冽,滴水成冰的感觉,你想不想来体验一下?
日前,一段漠河官兵洗裤子的视频刷屏网络。在-40℃的极寒天气里,洗过的迷彩裤不到5分钟就冻成了“铁裤”。而在这极其严酷的环境下,官兵们还要爬冰卧雪,战天斗地,在“生命禁区”中挥汗如雨,在漫天雪花里百炼成钢。
与此同时,在祖国的另一边——藏东腹地,寒风呼啸,残雪飞扬,呵气成霜。
西藏昌都军分区某边防团训练场硝烟弥漫、杀声震天,一场实战化背景下的夺点封控演练激战正酣。穿插迂回、冲击与反冲击……官兵克服恶劣气候的影响,在极寒的雪山上反复推演。
有人问,天气如此寒冷,为何还要练兵备战?
研究表明,当气温降到-20℃至-30℃时,部队作战效能将下降40%至60%,以至于古代军事家把寒冬视为“禁战”季节。
然而,战争不分季节冷暖,打仗不分白天黑夜。军人只有打仗和准备打仗两种姿态。
纵览中外战史,在复杂天候、恶劣环境下发动战争并不鲜见。
二战时期,德军入侵前苏联曾一度势如破竹。然而1941年的冬天,一场寒流侵袭,德军士兵在恶劣天气下体能急速下降,武器装备性能也大幅缩减,致使整个部队陷入瘫痪。与此同时,长期在寒冷条件下生活、训练有素的苏军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后便发起了猛烈反攻,抢占胜利先机。
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与美军的长津湖一战震惊世界。在极寒条件下,志愿军战士虽身穿单薄衣衫,但适应能力极强,最终以英勇无畏的气概与顽强不屈的冲锋迫使美军全线撤退。时任美军陆战一师作战处处长的上校鲍泽在回忆录中讲道:“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拿破仑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严酷的环境虽然恶劣,但同时也公平地考验着交战双方的每一个战士。战场上,不仅是指挥水平、武器装备、技术战术的交锋,更是精神和意志的较量。
**历史反复证明,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必然是千锤百炼后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军队。**战争从不会如你所愿,你不想踏雪而行,敌人偏要破冰而进;你不想摸黑作战,敌人非要趁黑偷袭。谁准备得更充足,谁就多一些胜算。谁能赢得先机,就要看哪一方在艰苦条件下更具备战斗力。
回顾人民军队历史,无论是对抗反动派军队,还是对垒日本侵略军、“联合国军”等,我们很少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总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军具有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虎气,以及不怕吃苦、不畏艰难,擅长在恶劣环境下坚持战斗的优良传统。
红军长征路上,艰难险阻,险象环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我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逾越了无数天然屏障,突破了敌人重重包围,创造了不可复制、举世罕见的人间奇迹;边境自卫反击战,面对高温潮湿、衣物霉烂、食品容易变质的恶劣环境,我军战士出现严重水土不服并患有皮肤病,但依然随时投入战斗……
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的迅速崛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大大提高,但国内外敌对势力依旧虎视眈眈。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给世界带来强烈负面冲击,我军军事训练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深刻变化,各种变动因素叠加演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认清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丢掉幻想,随时准备战斗。
前不久,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再次强调,军队要“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可见,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练兵备战的高度重视。
**最恶劣的环境,就是最好的练兵环境。**战场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军人血性和勇气的较量。**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必然是平日里千锤百炼,常吃苦、吃大苦的军队。在他们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极端天气”、从来没有“无法逾越”。只有把艰苦环境、复杂困难当成磨刀石,练就“受得战场千般苦”的品质,才能适应战争并赢得战争。
试问一下:
假如战争明天来临,我们准备好上战场了吗?
假如战争明天来临,我们的精神是否能在制高点挺拔?
假如战争明天来临,我们能否像革命先辈那样磨砺意志的铠甲,吹响胜利的号角?
战风雪、砺剑锋,只等一声令下,使命必达!
假如战争明天来临,我们全副披挂,我们整装待发,我们用生命向使命承诺,我们的血性在冲锋号中锻打!
这就是中国军人响亮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