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建”圆明园(二)_风闻
王母娘娘-2020-12-22 20:30
三山五园:创建~毁败(史实&简评)
历史沿革:清代皇家园林以三山五园为代表,康熙(1684年)开创~乾隆集大成,嘉庆有余韵(绮春园),道光持续衰落,咸丰毁败,庚子(1900年)崩盘!
一、始建
康熙:三藩平定、台湾收服后,满清统治全面巩固(财政大改善),北征俄国、西征蒙古、新疆、西藏同期,康熙帝首次下江南归来,开始大修皇家园林……
畅春园(1684~1687)→明末京郊第一名园(清华园)山形水系遗址上建成,康熙帝此后每年约一半时间驻跸,直到过世于此……
康熙27年(1688)紫禁城大修宁寿新宫,畅春园北里许,开建奉养太后“淡泊为德行宫”,改扩建后称“境峰”,其他奏折中涉及时称:新建花园。期间,太后避暑&皇帝同驻畅春园,初建成后,畅春园由皇帝驻跸,新建花园供太后园居……
开创玉泉山行宫、香山行宫(今香山饭店)……再修畅春园(+建西花园)……
新建花园:康熙27~41年,经三次修建乃成(3000亩、24~28景,含仿西湖十景),圆明园前身(今存最早全园地图标:北苑)
六下江南:康熙23、28、38、41、44、46年……
热河行宫:康熙42年开建、46年初成,47年启用、50年赐名避暑山庄(36景)
二、正名
康熙56年太后过世,58年(1719)雍亲王得赐新建花园(“朕以扈跸,拜赐一区……园既成,仰荷慈恩,赐以园额曰圆明”)
据史料研究,雍正守孝期间,新建前湖及皇帝驻跸理政、后妃皇子生活读书用朝寝区,“酌量修葺,亭台丘壑,悉仍旧观”……据康熙末年雍亲王“园景十二咏”、雍正2年勘查圆明园风水汇报明确:后湖、福海为主体圆明园,得传承赐名前康熙朝,已建成3000亩规模。
历史解读:由于胤禛信佛,自号圆明居士,康熙帝隧手书赐名:圆明园……但雍正所得赐园仅“拜赐一区”。说明太后奉养夏宫身后转赐诸皇子,雍正只是其中之一。所得赐“一区”→最早圆明园,据园景十二咏,以后湖周边为主,北到濂溪乐处、南到亲政亲贤,约占太后夏宫(北苑)1/3(千亩)。雍正登基后,如同现在雍和宫兼并近邻八阿哥赐宅而成,将康熙58年分割给其他兄弟赐园收回,太后夏宫(北苑)终以圆明园之名流传至今。
三、兴盛
雍正登基(1722)后,康熙朝皇帝驻跸御苑畅春园改为太后园居。康熙朝太后园居(~56年)、雍正潜邸赐园(58~61),经守孝27个月增建前湖朝寝区,成此后135年清朝历代皇帝,唯一长期驻跸皇家园林→御苑。
康熙帝好大喜功,四处征伐、六下江南+大举新建皇家园林。导致康熙末年,国库空虚、国力大耗(库银700万两),内政弊端丛生。经雍正帝严刑峻法、制度建设完善,内政改革大见成效+非常节俭。雍正末期,财政丰裕、吏治较清明(做事成本较低、效率较高)。
乾隆登基(1735)库银5千多万,且此后乾隆朝数十年,财政盈余成常态,存银最高达8千万(财政岁入3千多万∕不包括皇室内帑),以致影响市面银货流通。大规模兴建皇家园林(清代皇家修园→材料、用工皆略高市价购买、雇工),成为平衡社会经济常规手段。康熙年间,圆明园规模虽成,仅24~28景,建筑风格类畅春园而清新质朴。雍正时修葺维护外,只在登基守孝时为驻跸而新建朝寝区。圆明园雍正末约28~33景……
乾隆登基后(2~9年)→大规模增建圆明园到40景(后仍有陆续+建),隧有乾隆9年,现存园林绘画图册。园林风格从清新质朴→金玉彩绘、粉漆频仍。
乾隆6年~19年,扩建承德避暑山庄(康熙时36景→72景)……
乾隆10年(1745)御苑东开建长春园,同期扩建香山行宫为静宜园(28景)……
乾隆15年(1750)始建清漪园(颐和园前身),期间大修太后居住畅春园,增建西花园(皇子居住)……
乾隆15年(1750)扩建玉泉山行宫为静明园(16景),圈占全山,1759年建成
乾隆25年(1760)长春园扩建工程完工,西洋楼景区建成……
乾隆29年(1764),清漪园建成(颐和园前身)
乾隆34年(1769)收并圆明园东南多个皇子、公主赐园为绮春园,含:熙春园(现清华校内)&春熙院(现北大校内),由此形成圆明五园……绮春园仅有小型亭台楼阁点缀,此后乾隆朝20多年,殿宇仅做修缮。乾隆御制诗四万多首,吟咏皇家园林风景极多,绮春园一首也无+长期没宫门!
乾隆37~42年(1772~1777),团河行宫(天下第一行宫≈500亩)是乾隆朝最后新建规模化皇家园林(毁于1937年抗战)。
四、余韵
嘉庆年间(1796~1820),内乱开始频仍、内政渐趋衰颓,行动成本持续升,行动效率&行动意愿持续降,懒政、怠政逐步泛滥,经济财政趋势性恶化。面上维持乾隆时排场,实则靠吃老本。熙春园、春熙院相继从御苑剥离,圆明五园↘三园。~嘉庆十年(1805),以小型水景集锦形式,修成绮春园(30景),后陆续增建20余景,嘉庆19年(1814)达全盛。因嘉庆帝常年驻跸,修成现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南大门(时称新宫门)。
五、败毁
道光年间(1821~1850),经济财政恶化趋势持续。老本吃光→停木兰狩猎、罢其他皇家园林陈设(放弃维护),集中有限财力保圆明三园。由于畅春园残破到无法居住。道光元年(1821),绮春园东路敷春堂改建增饰转供太后、太妃园居。圆明三园多个景观景点→改实用建筑。
1860年10月,满蒙骑兵八里桥决战失利,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圆明园等清代皇家园林,遭英法联军劫掠,10月18日,英军撤离北京前,纵火三山五园,京西海淀绵延数十里、近百座园林,片片残垣断壁……
同治(1862~1874)末年,曾全面勘察圆明三园残状,发现仍有十几个景区建筑基本完整(未遭火焚),后尝试大规模(规划一次性)修复圆明三园,绮春园改万春园供太后园居。为此拆毁圆明三园外其他海淀园林多处残存景点筹集建材(如:颐和园治镜阁),旋即因经费匮乏罢止。圆明三园此后长期低频度修葺持续到庚子(1900)。期间20多年,帝后每年都会游幸圆明三园……
光绪年间(1875~1908),挪用海军军费(210万两),1886~1895年,耗银五~六百万两,重修清漪园,改名颐和园(沿用至今)。但仍有多处未修且多有规格降档(工艺也退步)。1949年以来,虽经新中国历年增葺(四大部州、苏州街、詹宁堂、耕织图)而金瓯仍缺……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占领北京达1年,圆明园陷入无政府状态,遭大规模盗毁……旬月间,三园百年古树名木砍伐一空,残存景点遭拆毁,如:海岳开襟(守园者曾抵抗多日)。1901年,清政府回京,筹资修复颐和园,其他皇家园林彻底放弃……风霜雨雪、豪强利图,不肖变卖、放任自流,曾蔚为大观海淀清代皇家园林群,逐步湮灭到慢蓬衰草、残垣颓石。民国期间,京西皇家园林,仅颐和园成为国家公园,整体保存到新中国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