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疾病关系探讨_风闻
修己立身-事来心始现 事去心随空2020-12-22 20:35
心理与疾病关系探讨
第一章****概述
心法是一门在探索中发展的心身医学。
第一节****什么是心法
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全息宇宙的缩影,人的一切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从广义上讲:心法是自然力与平衡论的学说。是人类认识自然力制约万事万物发展、变化、平衡规律的理论和方法。
从医学意义上讲:心法是通过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病理之间变化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达到身心健康、袪除疾病目的的理论和方法。
通俗地讲:心法是通过心理调整达到袪病目的的保健方法。
那么我们怎样认识和理解心法呢?
广义的心法是自然力与平衡论的学说。这说明了心法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具有哲学上的意义。
医学意义的心法是心法的核心内容。通过研究心理与疾病之间的变化规律,来达到祛除疾病、心身健康的目的,是心法的主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通俗讲的心法是指心法特点而言。心法是种全新的保健方法,属非药物治疗,它是以心理调整为主要形式达到祛病目的的保健方法。
第二节****心法理论体系
心法来源于千百件治疗实践,心法理论的建立是这种实践的科学总结。
心法理论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
1**、自然力平衡理论**
2**、治疗的四条基础理论**
3**、以取象比类规律为基础的定向病因理论**
如果说自然力平衡理论是从宏观上来揭示人与自然、心理与疾病之间规律的话,那么四条基础理论就是从微观上揭示了心理与疾病之间的基本规律,而取象比类规律则是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心理到疾病的主要手段。这三个方面奠定了心法理论基础的框架,基本上能涵盖所有的心法实践。以上三个方面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同时心法还有一套与病因理论相适应的病由心解的治疗理论和方法。
心法理论体系在构建中不断地吸取了传统医学传统、传统保健方法、现代哲学、现代医学、现代心理学等学科的精华,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中医学**
中华民族古老文化所沉积的深厚底蕴为心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古代文明的深邃哲理,为心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医以阴阳平衡学说为基础,以五行生克学说为手段。心法以自然力平衡理论为主导,以取象比类规律为主要手段。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处。心法的取象比类规律是采取具体病症具体分析的方法来实施的,它比五行生克理论更细致、更具实用性。
B**、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
中华民族的先民创造了灿烂的养生保健文化。武术、太极拳、气功等心身并练的保健方法,是心法的最初阶段。
C**、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心法开户人生的主要方法之一**
人体的疾病和许许多多“想不开”、许许多多“心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辩证思维是我们开启这些“想不开”、“心结”的钥匙。
D**、现代医学为心法理论的完善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和科学的依据**
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如生理学、解剖学等)可以直接与心法病因理论相结合。
E**、现代心理学的一些成功经验已被心法接纳和采用。**
现代心理学里面有许多有利于调整心理平衡的适用方法,在心法治疗中得到应用。如移情法、适应法、平静法、安慰法等,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人的心理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巨系统,不仅存在着群体性差异,更重要的是存在着个体性差异。这就大大地拓宽了心法理论和实践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也决定了心理与疾病之间的复杂性和无限发展性。所以心法是一个实践的学科,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其未知领域和尚需完善领域的广博,绝不是少数人能够成就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实践是心法成熟的重要标志。展望:
心法的诞生,将开创人类用心理和智慧治疗疾病的新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心法在未来的岁月中,会对心身医学、自身保健以及社会生活中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心法的诞生和发展对现代医学两个方面的贡献:
一是系统地理论化地揭示了心理与疾病之间的变化规律;
二是创造了一种科学的自我保健方法。
第二章****四条基础理论
心法对疾病的研究是从最简单的生理现象开始的。害羞脸红、害怕脸白、哭会流泪等这些看似平常的生理现象,却有着揭示人体科学的密码,是我们进入心理迷宫的入口。下面我们就大胆地由这一入口深入到迷宫里,来具体地剖析心理与疾病之间的奥秘。
1、人的心情波动对体内气血流动有其定向的导引作用
人的心情波动对体内气血流动有定向的方面性。如当人的心理处于害羞状态时,其体内气血被定向地导引向上,产生脸红、脸热等现象;突然受惊吓时,其体内气血被定向地导引向下,出现脸色苍白等现象。
中医在两千多年前所论述的“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悲则气消、思则气结、喜则气缓”等内伤情志的理论,都阐明了气血的定向性。
人的各种不平衡心理,在体内都有各自存积的定向位置,是有规律的,这些气血变化的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人的心情波动对体内气血流动可产生定向的生理效应和病理效应。
如人们在看电视、看电影,见到悲伤情景时,就会产生悲伤心情。这时体内气血就会定向地转换出眼泪,这是心情波动导致定向的生理效应,如果悲伤过度就会产生定向的病理效应。
人们对某些人、事不接受、生气时,会产生定向的生理效应,同时也会产生定向的病理效应,就会得相对应的病(胃病)。
人的心理变化导致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三者是紧密相连的,是有规律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能对疾病的成因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上两条是心法病因的基础理论。
3、经过心情波动过的气血在人体内有其残留性的作用。
如一个人与别人争吵、生气等,当时觉得胸闷,过了一段时间,别人再提起那件事时,既使那个人不在现场,但仍会有胸闷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说明病因具有残留性,一个老人有病不是老了才有病,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正象我们常说的那样,**年青时人找病,年老时病找人。
在人们产生心情波动后,到形成病症感觉的这一段时间内,心法称之为残留性。
信号的残留性大体有四种情况:
第一是指当时的心情波动,导致体内气血发生了变化,待心情恢复平静后,已经变化过的气血仍残留于体内,当时没能形成身体的不适感觉。
第二是指当心情波动导致气血变化后,一部分机体功能并未恢复正常,产生了不适反应,只是未引起注意。
第三是指心情波动的当时就出现了病症感觉。
第四是指心情波动轻微或偶尔产生的心情波动,经过多次积累也可形残留信号。
心法的病因残留性理论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疾病的本源,它是对疾病形成过程的客观总结。
这条是心法的病机理论。
4、在平静的心态下,用合于自然的观点,反作用于人体内残留信号,可将其残留信号(病)祛除。
害羞脸红,害怕脸白,人们在一瞬间的心情波动,气血就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力。那么,人的一生坎坷不平,经历了无数次急气恨怕、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各种心情的起伏波动,而这些起伏波动的心情又持续了多长时间呢?这些所有气血变化的结果,就是我们今天或未来的病。
这一条是心法的治疗理论。
心法的四条基础理论方面、细微地总结了人的心理、生理、病理之间变化的基本规律,揭开了心理与疾病之间的神秘面纱。
人的心理变化决定生理和病理的变化,病由心生是心法对病因最基本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
第三章****信号理论
存信号是疾病的形成过程。
存信号与记忆的区别大体有三种情况:
A、在处理某些事物时,内心平静,能够一分为二地辩证对待,虽然是有记忆,但不存信号。
B、如果在处理事物时,内心不平静,心理不平衡,则是既有记忆又存信号。
C、当时心理不平静,但现在已经忘却,这是无记忆而存的信号。
第三节****存信号与免疫力
当我们患某种病时,往往忽略了疾病的心理成因,而把得病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外界因素和免疫力的低下,这是一种误区。那么免疫力这个内因源于何处呢?我们知道了某种具体心理不平静,就会得相应的病。如大肠的病,当你存了为“钱“的各种不平衡心理,由某种诱因,如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而得腹泄。但是同样吃一种食物,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人们会说抵抗力不一样,腹泄的人可能很健壮,又作何解释呢?问到底,就是存信号的缘故,谁在某一方面存信号就容易得相应的疾病。这说明了存信号能降低相对应的某方面的“免疫力”,存信号与免疫力成反比。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非常讲卫生的人易得习惯性的便秘,而拾破烂的人却很少拉肚子的令人费解的现象,用心法病因理论就能予以解释。
人们在某些具体方面存了信号,这些方面的免疫力就降低了,就会得相应的疾病。免疫力可以通过身体锻炼等多种途径得以增强,但人心理的平静度是免疫力的本源。
我们曾对大肠的病做过多次试验。如果想让大便趋于干燥,就加重一些仔细、节约、不花钱的心理,大便很快趋向于干燥,便次明显减少。这些心理持续的时间越长,大便干燥的时间越长,反之就会出现腹泻和便稀的症状。
人们所存的信号越少,正气就越足,免疫力也就越强。
从心理对人体的化学反应工具有重要作用的角度出发,我们对传染病学、细菌学、遗传学等学科有了相应的探讨和研究,限于篇幅的原因,不一一赘述。
第四章****自然力与平衡论
自然力平衡理论是心法理论的奠基石,是我们从根本上揭示疾病根源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自然力
当我们细心地观察这个世界时,就会发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无时无刻地进行着各种复杂而又微妙的平衡。
我们把制约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平衡规律的这种力称之为自然力。
就人体而言,我们把制约人的心理、生理、病理之间变化平衡规律的这种力称之为自然力。那么我们怎样认识和理解自然力呢?
自然力是无形的,但是我们却会时时刻刻地感觉到它的存在。
透过现象我们来寻觅一下自然力的踪迹。
如果把自然力有所指的话,自然力就是使地球围绕太阳转,月亮围绕地球转那个无形的力;就是使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的那个无形的力;就是缔造了自然规律的那个无形的力;就是使人类违背了那些自然规律必然受到制约和平衡的那个无形的力;就是使万事万物发展变化有规律的那个无形的力;就是使人们的种种言行违反了这些客观规律,必然得到相应结果的那个无形的力……
这种所谓的无形之力,正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这个物质世界之中。
那么自然力仅仅是对这些宏观现象有作用力吗?非也。
当我们逐渐地理解了自然力对宏观上物质世界具有巨大的作用力,自然力对微观上的精神、心理也同样具有巨大的作用力;当我们的思维观念、心理想法趋向于、合于这种力的时候,这种力的作用就不明显了。反之,这种力的反作用力就显现出来。当我们不平静的心理,不良的情绪出现时,这种力的反作用力就能体现出来,就能使身体出现异常、生病等。这些现象其实质是自然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微观上起着微妙作用的结果。
人们的害羞脸红;惊吓脸白;想吃酸东西流口水;心情悲伤时会流眼泪……这些生理现象的产生,是自然力作用的结果。
当我们的心理离开了自然,离开了平常,自然力就会对这些心理有规律地产生平衡作用力,就会有相对应的生理反应和病理反应。
人患病是自然力平衡的一种形式。
总而言之,自然力了了分明。它不仅对万事万物具有制约的作用力,同时对人的心理、生理和病理之间变化规律具有作用力。
人们若想理解自然力,第一要有整体观念,第二要辩证分析。任何一个单独的片断,执着于某一点,对理解自然力都是有碍的。无形之力控制着有形的事物。
如自然现象中的下雨。在下雨之前,有些患者,特别是患风湿症的病人,都会有感觉。这是一种无形的力先到,而后才开始下雨。有些动物也能够察觉到下雨之前的这种无形的雨。当雨下到一定程度时,有些患者的病感开始减轻,说明控制雨的这个力开始发生了变化……
这种“无形”制约着“有形”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人的心理、观点属无形,身体属有形,无形的心理、观点制约着有形的身体。人有了无形的观点以后,才出现了对待事物的各个角度。人的各种所想所作,都是在无形观点驱使下进行的。正如黄帝曰:“人身有形,不离阴阳。”
人类自古以来对这种无形的力,有着种种的深刻体验。
如我们常说的:天理、天道、天意、天公、天网恢恢、老天爷、顺天则昌,逆天则亡、自然、顺其自然。这些言简意深的哲理无不是对自然力巨大作用力的真实描述。
人类一方面对这种无形之力在有意无意之中体验到它的存在,认同这种无形之力的巨大作用力。另一方面又视而不见,因为自然力不是直观的。
第二节****平衡
当我们理解了自然力制约万事万物的作用力,那么,自然力是用什么形式来实现对万事万物的制约呢?
平衡是自然力制约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形式。
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我们就会受到自然力的平衡,人类的未来就面临着潜在的危险;国家或民族间的不平衡,就会出现冲突或战争;家庭或个人的不平衡,小则会有烦恼,会得病,大则会导致吉凶祸福的结果……
自然力平衡制约的覆盖面很广。人与人之间需要平衡;人与事物之间需要平衡;人与自然之间也需要平衡,但归根结底无不与人们的心理状态、思维逻辑衍生的各种行为相关联。心法研究平衡的内容,主要是指人们在不平静心态下导致疾病的结果。
自然力平衡制约方式是错综复杂的。
下面介绍平衡的四种基本方式:
顺向平衡;逆向平衡;横向平衡;纵向平衡。
1、顺向平衡:人的主观意识与结果一致,有时结果超出了主观意识的范畴。如家长要求孩子听话,其结果孩子过于听话,甚至不敢说话,很懦弱。这是对家长过分严格要求的不平衡心理的一种平衡。
如家长盼望孩子长得胖一点,其结果是孩子过分的胖,甚至形成肥胖症。这是对家长过分盼望不平衡心理的一种平衡。
2、逆向平衡
逆向平衡:人的主观意识与结果相反。
如家长希望孩子多吃饭,其结果是孩子少吃或不吃。这是对家长过分盼望的不平衡心理的一种平衡。
如家长过分担心、害怕孩子得病,孩子就有可能用得病来平衡。这是对家长过分担心、害怕的不平衡心理的一种平衡。
通过上面几个例子,我们就能对婴幼儿和青少年疾病的根源有所了解。
对于没有独立思维、独立人格的婴幼儿及有相对的独立思维、独立人格的青少年而言,患病是对家长某些偏激的心理、行为平衡的一种形式。一般规律是年龄与疾病成反比,如孩子年龄越小,受疾病平衡影响的越重。年龄越大,受疾病平衡影响的越轻,这与孩子的独立意识程度相关联。
在一般情况下,家长有着急、担心、害怕的心理较重时,婴幼儿易患感冒、发烧等症状。家长有争吵等现象时,婴幼儿易出现咳嗽等症状。家长有为钱较劲等心理时,婴幼儿易出现腹泻等症状……孩子的病大多与家长某些偏激的观点,不平静的心态及行为相关联。所以,想治疗孩子的病症,调整家长的某种相应的心态,就能对小孩的疾病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
3、横向平衡
横向平衡:是现在对现在的平衡。若针对个人,就是一种事物的两个或几个方面之间的平衡。横向平衡包括顺向平衡和逆向平衡。
如特别仔细,吝啬的人,家庭中另外的成员就会用浪费的行为平衡。如果没能用这种形式来平衡,就可能用得相应的病(如肛痔、大便干燥等)来平衡。一般规律是两种平衡形式同时存在。
如特别亢奋的人,周围的人就会用消极的言行来平衡。如果没能用这种方式来平衡,就可能用相反的结果或得相应的病来平衡。
4、纵向平衡
纵向平衡:过去对现在的平衡,同时影响着对未来的平衡。
自己过去的所想、所说、所做平衡自己的现在、过去和未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平衡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其平衡的内在因素与所得到的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因果的。
人患病是体内残留信号作用的结果,所以心法治疗大多是围绕纵向平衡展开的。
下面举一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加深理解一下纵向平衡的规律。
从“钱”说起。人们因为它存过多少信号呢?
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物质条件是第一位的。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的许许多多事情都和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钱的人为它存信号,没钱的人也为它存信号。钱对应的人体部位是大肠,所以人的一生得大肠病是普遍的。当我们为钱的事情,有着急、上火、仔细、大方等各种不平衡心理都会在大肠部位存信号。一般情况下,由某种外因,如吃了不干净食物等诱因,就可能把这一类残留信号调出来,形成大肠的病。这是过去存的信号,现在实现平衡的结果。
从“好”说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的好,亲戚、朋友过的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好……但是,好也是辩证的。有好就有坏,有白天就有夜晚,有夏季就有冬季……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现实生活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好”的度,得到相反结果的事物是屡见不鲜的。如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好,过分溺爱,孩子就用不听话、不争气等行为来平衡。如朋友好过了,也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恋人好过了,也会有负面作用……
人们总盼望好,是人之常情。但好心过重、盼望心过重,会和现实相悖的,也离开了自然。这些心理的积累和残留,就是我们今天或以后的病。所以,这些离开了本来、过分的好就会在未来岁月中得相应的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
任何事物只要偏离了自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力平衡的制约,人的心理、观点和种种行为也是如此。
自然力平衡制约是普遍存在着的,平衡是事物螺旋式发展的必然过程。所以学习心法不要害怕平衡,重要的是如何进行良性循环的平衡。
自然力平衡实现良性循环的三个条件是:
自然、坦然、适度。
自然——是指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现实社会中的很多事情,当你改变不了它时,你可以改变自己。好比夏季的炎热,冬季的寒冷,人类不能改变季节,但可以去适应它。适应客观世界的基本前提是改变自己的心态。那么就会在炎热的夏季,会有心平自然凉的感觉,寒冷的冬季就会有心平暖融融的感觉。
坦然——是指人们在面对各种事物时的心平程度。
许多能够办好,应该办好的事情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心理不坦然是原因之一。求别人帮忙和帮别人都要坦然,这样对人对己都会有益的。
适度——指处理事物的平衡程度。
适度也可称之为火候,凡事都要讲个“度”是生活中的一个准则。
从“吃饭”说起。人人都需要吃饭,当吃到一定的“量”时,就会产生饱的感觉,说明已经适度了。若再继续吃,会有不舒服或病症感觉出现。如果需要吃,却经常不吃或少吃,也会有不舒服或病症感觉出现。在吃饭的问题上,没有该吃多、该吃少的绝对标准。这会给我们以启迪,现实生活中,人们偏离适度的事情俯首可拾。朋友好过了,酒喝过了,事情办过了,话说过了,都会出现不良的结果。
不多不少为适度,不文不火是关键。
生活中我们能用自然、坦然、适度的标准,去处理好每一件事情,就会在良性平衡中运行,疾病会离我们远去,好运就会降临在我们的身旁。
第三节****自然力平衡制约的属性
自然力平衡制约的属性大体有以下五个方面:
客观性、平等性、可知性、立体性和统一性、比类性。
1、客观性
自然力无论你是否相信,它是客观的存在。并且和世间的每个人都发生着作用,协调着所有的平衡。就象人们害羞脸红、惊吓脸白一样,你信与不信都是如此。自然界中的这种力量,对每一个人都有作用力,是不以人们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平等性
自然力对待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自然力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穷富,不分男女老幼。只要心理不平衡就会导致身体的不平衡。只要具有相同的心理观点和不平静的心态,就得相同的病。
3、可知性
科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能够解释可知世界,更重要的是能够指导我们认识未知世界。自然力平衡制约的作用力可以被人们感知,通过现象(感性认识)来找到内在的规律(理性认识)。
如:人们着急、上火、生气等现象,都会对人体产生定向的生理和病理效应,只是人们没有通过现象找到规律而已。
心法运用可知性原理,从复杂的心理现象中,破译了许多心理与疾病之间的对应规律,为疾病治疗奠定了基础。
人类对未知世间永远充满好奇心,客观世界是可以逐渐地认识的。
4、立体性和统一性
自然力平衡制约的立体性是指时空性而言,即过去的时空、现在的时空、未来的时空。
自然力平衡制约的统一性是指过去的时空、现在的时空、未来的时空,三者之间的统一性。
自然力将人们的残留信号贮存在人体中,也记录在多维时空中。
人们过去曾经有过心情波动而残留的信号,可以转化为今天或以后的疾病。那么今天的心情也会对未来或者过去产生影响。过去、今天、未来三位是一体的,是统一的。人们贮存了哪方面的残留信号,就会出现哪方面的相应结果。
心法的立体性理论认为,现在的病是残留信号作用的结果,两者是统一的,互为因果的。
人们可回想过去的时空,用平静的心情反省自己,将已经过去的事物重新处理(解开心结)。
当过去时空的信号发生变化后,可以对现在和未来的时空产生良性作用。
如:过去曾怨恨某某人,现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出现症状。那么可回想那段时空,用平静心情重新解开心结。从理解的角度去面对,从平静的角度来看待,从合于自然的心理来想开,症状就会缓解或消除。
心法通过对自然力平衡制约的立体性和统一性的研究,不再把疾病看作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从历史的、统一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疾病产生的规律,对于认识疾病的残留性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5、类比性
自然力平衡制约是以类比形式来实现的。
物以类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决定了类比性普遍存在于自然力的平衡之中。
过去的信号残留于立体时空中,又经常地被各种各样的诱因引发出来。
自然力决定人的心理与疾病之间类比的对应关系,这种类比的对应关系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是按取象比类规律来动作的。
类比性是心法查找病因最基本的方法。
如有的人在早晨存了信号,就容易在早晨发病。
如有的人与家庭存了信号,就容易在家庭里发病。
如有的人与工作存了信号,就容易在工作当中发病。
如有的人与节日存了信号,就容易在过节时发病。
如有的人认为妇女生小孩时爱得病,那么就容易在生育后患病……
这是时空的类比性。
如眼睛的病与各种看法的不平衡心理相对应。
如嗓子的病与说话方面的不平衡心理相对应。
如手的病与干活方面的不平衡心理相对应……
这是心理功能的类比性。
类比性是多种多样的,其最基本的是取象比类规律。
自然力平衡制约的类比性,为心法定向病因理论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些基础上,心法形成了以取象比类规律为基础的定向病因理论体系。
自然力平衡理论便我们从根本上揭示了心理与疾病之间的奥秘,同时也揭示了自然的奥秘。从这个意义上讲,心法理论就是把自然力的思维和语言,变为人类能够理解的思维和语言。这样,我们就能更清楚地认识自然,认识人类自己,心身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
第五章****取象比类规律
我们在大量治疗实践中,发现了取象比类规律贯穿心法病因理论和治疗的全过程。人的心理与疾病之间对应关系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序的、有规律的,按取象比类规律来动作的。
第一节****取象比类规律
取象比类规律是指人体各具体部位的物质属性与其取象比类事物之间的同属关系,这些同属关系通过人的不平静心理导致病症结果的规律。
如人体头部(大脑)的生理功能,具有“领导”和“指挥中心”的意义。所以头部与客观事物中的领导、长辈等事物有取象比类的同属关系。这个同属关系,通过人的不平静心理活动,就在两者之间起着定向的生理和病理的作用。
那么,我们怎样认识和理解取象比类规律呢?
万事万物以分门别类的形式存在着。人的身体也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体的各个具体部位都有各自的物质属性,这种物质属性与万事万物之间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但人体不是纯物质,它是由精神、灵魂制约的特殊物质。人体各个器官、各个脏腑、各个部位,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有着各自的生理功能、作用、特征等。这就与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着取象比类的同属关系。
如客观事物中的接受不接受,容纳不容纳与人体的胃部同属一类事物,是取象比类的对应关系;如客观事物中的配合不配合、配合好与不好与人体膝关节的交叉韧带同属一类事物,是取象比类的对应关系……
在心法病因理论中,我们就是对人体各个部位进行全方位的解剖、分解。然后分门别类地按其取象比类的物质属性,归属于相对应的事物。
总之,万事万物都能在人体各个部位找到相对应的比照点。
下面我们把万事万物、人的心理、人体部位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以下方式来表述:
万事万物(如接受不接受、容纳不容纳)——人的心理(不平静)——相对应的人体部位(胃部)。
当我们把人体各个具体部位按取象比类规律,分门别类地归属于相对应的事物类别中去,人的不平静心理就在两者之间起着定向的生理和病理的作用。
自然力决定着人的心理与疾病之间取象比类的对应关系。
第二节****取象比类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心法所有的病因理论的发现、认识和揭示都是以取象比类方式来实现的。那么,取象比类规律为什么对心法病因理论能有高度的涵盖性呢?这是由万事万物的分类性决定的。
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是错综复杂的,但是我们是能够认识的。人类认识万事万物是从物以类聚开始的。
从宏观上讲,我们所居住的地球的天空、地表;地表又可分为海洋、陆地;陆地又可分为平原、丘陵、山脉……
社会是由国家组成的,国家又由各个行政区域组成的,最基本的单位是家庭、个人……
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各种事物,如衣食住行,油盐酱醋米……
宏观上人类能够认识的物质都是分类的。
从微观上讲,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可分为电子、原子核等,原子核可分为中子、质子……
人的微观心理活动的各种表现形式,如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急气恨怕……也是以类别的形式来划分的。
存在决定意识,精神反作用于物质。人的心理对疾病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对疾病的祛除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总之,万事万物都是以分类的形式存在着,物以类聚这个成语就是对取象比类普遍性的高度概括。
万事万物分类的客观性、普遍性决定了取象比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