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之说:年度最高分院线片,看没有“起跑线”的少年如何逆袭命运_风闻
新之AKIRA-观察者网编辑-《新之说》主讲人,在观网陪您聊文娱2020-12-22 20:09
大家好,我是在观察者网陪您聊文娱的新之。随着岁末临近,电影院线市场也逐渐热了起来,大家最近有去买票看电影的打算吗?你是打算去看本年度唯一超级英雄片,大反派神似懂王的《神奇女侠1984》,从年头档期流落到年尾的动作大片《紧急救援》,四字弟弟的新片《送你一朵小红花》,还是企图用服化道气死强迫症日本人的郭导大作《晴雅集》呢?新之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一部目前还在上映,本年度院线电影评分最高但可能大部分观众并不关注的纪录片《棒!少年》
《棒!少年》,顾名思义讲的是棒球和少年的故事。说到棒球,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来说是遥远、神秘,有点“洋气”的东西:它是山呼海啸的美国职棒大联盟,在NBA独孤求败的乔帮主当年也要加盟这里圆一圆儿时梦想,它也是很多日剧里俊男靓女浪漫爱情发生的地方,是青春动画里少年们心驰神往的殿堂甲子园。但是,《棒!少年》讲的并不是这些,它将观众一下子拉进了中国最基层的现实中来——北京五环外尘土飞扬、寒冷而杂乱的村中城,西海固贫瘠荒凉的土地、杂乱的空荡荡的农村房屋,这些都是纪录片的主人公,这群棒球少年们日常生活的地方,这并不是一部泛着五彩泡泡的青春励志片,而是一群人,以棒球这项在中国非常小众的运动作为媒介,与贫困和命运抗争搏斗的真实故事。
和一般的青春体育片不一样,这些棒球少年的棒球之路不是因为怀揣着对棒球的梦想和热爱,仅仅是因为来到这个基地,他们能吃饱饭,能有人管,而为什么是棒球呢,仅仅是因为这项公益活动的发起者是一个棒球人。孙岭峰,中国棒球国家队明星队员,曾经带领国家队战胜世界排名第四的中华台北历史性地进入奥运八强、退役后曾任江苏省队教练员,在2015年卖房卖车开启了一个公益项目“爱心棒球基地”——在全国各地接收身处困境的少年儿童组成一支棒球队,这些孩子各自的境遇各有不同,他们的亲人有的去世、有的离异、失踪、有的无人照管,基地承诺将他们无偿抚养到18岁,孙岭峰的愿望是希望棒球运动一方面能给他们提供出路:比方说特别优秀的可以成为职业选手,不能成为职业选手的可以通过体育特长生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或者可以在成年后直接成为棒球产业的一名职业工作者,从而改变像很多类似情况的孩子那样在缺少关爱和教育的环境下成长,成年后被社会边缘化的命运。更重要的是,用竞技体育锤炼孩子们的意志,引导他们走上人生的正途。
其实看到这样的设定,我的内心是非常复杂和矛盾的。我们知道,竞技体育就像演艺事业,尤其是职业竞技唯一的先决条件是天赋,有了天赋剩下的才能再谈技术和刻苦。就像新之我在14岁以前一直觉得我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直到体校来我们中学选拔的老师看都没看我一眼。而片中孙指导招收队员的标准是孩子们的困境而并非以运动天赋作为第一优先级,这就决定了孩子们组成的球队成绩上拿第一或是这些孩子最终成为创造巨大价值的职业棒球选手的可能性其实可能都要让位于孩子们最现实的需求:那就是吃得饱,有人管。就像本片的男主之一,来自宁夏西海固的小男孩马虎来到基地后,和爸爸打电话让爸爸放心的话也都是“这儿不管是星期几,全部都有肉”。
在这里我看到了存在于我们这个国家的下一代中那种巨大得让人有些后怕的鸿沟:现如今,一种巨大的焦虑感弥漫在城市年轻中产阶层的心头,就是所谓的“起跑线焦虑”,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无数家长在长达20年的漫长时间里为了孩子如何不要输掉与同龄人竞争、如何在上升通道关闭前抢到向上的的名额而操碎了心:他们精心为孩子规划时间、规划学区甚至规划所谓兴趣爱好,心甘情愿地牺牲事业、时间和巨量的金钱,最后还是免不了再因为一句“别人家的起跑线就是我家孩子的终点”而感到深深的无力。然而此时此刻,电影里我们看到,在不断更新升级的城郊结合部工地边缘被驱赶的,在广大空空荡荡的农村里被遗忘的,是《棒!少年》里那群原本虽然资质不差,但连站上起跑线的资格都没有,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就已经被排挤到社会边缘的孩子。电影的双男主:小双和马虎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看《棒!少年》这部电影时我其实迟到了2分钟,坐下后我一度以为自己弄错了,这是一部纪录片吗?它看上去其实更像一个有完整剧本和人物塑造的剧情电影,每一个在荧幕上呈现的人物都是那么鲜明,他们的故事、人物关系和命运走向都像极了被一部被精心编排的电影,唯一的区别是你看到的所有人所有事都是真实发生的。作为一部纪录片,《棒!少年》在故事线的安排和素材的剪辑穿插上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马虎和小双这对双男主,就像所有热血漫画中的没头脑和不高兴组合,比如说樱木花道和流川枫、鸣人和佐助那样在互相看不顺眼的打闹冲突中让观众不知不觉入戏了。
马虎在电影开头是个非常不讨喜的小孩,他就像一个不安定因素来到了爱心棒球基地这个集体:一个字,莽。这位小朋友身上仿佛集中了无数文艺作品中对于迷途青年的典型描写——自诩“游侠”,觉得自己可以像狼一样放狠话、做狠事博得存在感、树立威信,然而却在自暴自弃时自言自语“我就是个流浪狗”;谁都看不起,谁都不放在眼里,啥都不在乎,只服他眼中真正对他好的人,然而无数次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越是惩罚越是逆反;在集体中横行霸道,伤害别人却觉得无所谓,但是却会在别人都疏远他,远离他时哭着说晚上一个人不敢睡,最后抱着玩具公仔才能睡着。
这样的孩子如果出现在我们身边,也许别人只是会默默警惕和远离,但当记录的摄像机跟随着他回到他的家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三个月妈妈离家出走,父亲和后妈常年在外打工不回家,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靠着奶奶四处向别人要衣服要鞋带大的孩子,贫困而乏味的生活,一大家子亲戚沉默地坐在炕上,看着父亲在直播APP里一首首唱歌,鼓励别人打赏,对老铁们说下面我让儿子给大家表演一个社会摇……
另一个男孩子小双则是给人完全相反的印象,在电影的前三十分钟你甚至很难感觉到他是一个身处困境的孤儿,他长得白净、秀气、性格斯文,是个软软萌萌的小男孩,单看外表你会觉得他来自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玩着玩具、上着兴趣班、看着卡通片长大。然而在影片中,小双在和小伙伴的嬉闹中用非常平静甚至带有点娇嗔的语气讲着自己的事:父亲在没出生时就去世,母亲生下双胞胎无法养活,自己被送人,结果因为太小被“退”了,改换自己的哥哥被送走,全家只剩下了伯父和一个领养的姐姐,而自己差点因为养不活而被埋掉。而性格柔和的小双也正是因为初来乍到四处莽的马虎拿他的父亲开玩笑而和他打成一片,被触及逆鳞的他拒绝和玩世不恭的马虎和解。在影片的最后,你会看到这样一个看似软软糯糯的少年回到家乡,为了给伯父治病而去政府打架,会抛弃一切回到贫困的山村陪伴唯一的亲人。
在如今这个时代,苦难的命运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在苦难中你找不到一个发力点去和命运搏斗;焦虑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身处值得你去焦虑的处境却茫然不自知,浑浑噩噩就给自选了一条回不了头的路。而改变马虎和小双命运的正是棒球,或者更广义地说,是竞技体育。
《棒!少年》不是一部渲染悲情的电影,而是一部见证成长的纪录片。在棒球这项运动中,他们有了一个集体、有了一个需要他们的队伍、有了关心他们的师爷,教练、老师,马虎强悍的身体素质和不服输的狠劲儿被挖掘出来,他被所有教练作为一个可造之才而关注和期待;小双成为了对里的绝对主力,有了为他的前程操心、在他面临困境时对他不离不弃的的师长,更重要的是,在竞技体育对于身体和心态的双重锤炼中,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更好的自己,不知不觉将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虽然现实不是热血漫画,电影的最后少年们在外界的关注和扶持下代表亚太区来到蓝星上棒球最厉害的美国参加比赛,面对同样是11岁但身材个头大了他们整整一圈的美国小朋友两场惨败出局,但是屏幕外的我们看着身为主力,因为集体荣誉而放声痛哭的小双,和拿着汉堡蹲在旁边耐心安慰他的马虎时都会会心一笑吧,此刻他们早已成了彼此信赖和依靠的队友和伙伴,这应该也是所有热血运动题材里双子星最后的圆满结局吧。
这就是棒球的力量,这就是竞技体育的力量,它的存在不仅是在经济和前途上给人以出路,更重要的是能从精神和信念上重塑一个人。这也是孙岭峰教练,作为一个曾经被自己的教练用体育拯救的少年,现在准备继续用组建球队的形式帮助更多的困境中的孩子,这种善意的传递往往正是那些来自底层,用体育改变命运的运动员在成功后寻求自我实现的选择。这一点我感触蛮深的,新之我大学时候的体育老师是中国女足国家队的初代队员,她就是来自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通过体育选拔的体制改变了命运,退役成为大学老师后,一直在坚持帮助家乡的贫困孩子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最近几年,体育产业化的高速发展也许让我们更愿意把体育看作是高大上的、促进消费的一门生意,认为欧美国家那种自己花钱训练,出成绩自己受益的模式看作是竞技体育的最终出路,而把以往那种选拔机制下让原本没有条件自费玩体育,但有天赋有韧劲儿的苗子培养出来改变命运的体制看作是落后的、不够市场化的表现。这部电影为我们展示的故事也许能让我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国民体育未来的蓝图。
最后,我想说,除了体育的力量,这部优秀的纪录片也让我看到了纪录片本身的力量。也许对于片方来说,作为一部纪录片,即使拿下了2020年豆瓣华语电影最高评分,即使荣获FIRST青年影展“最佳纪录片”等多项大奖,能上院线放映就是胜利。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这部没有明星大咖,也不是商业题材的电影得到了众多业内大捞的赞美褒奖,很多明星甚至动用自己的“粉丝资源”包场扩大影响力,但是这部电影的首日拍片只有1%,后来在上座率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排片率又降到了0.4,0.2。我自己在好莱坞的工作经历也是做纪录片,所以我深知优秀的纪录片既是时代的镜子,也是大众的眼睛,它可以为时代的变迁记录下宝贵的侧影,也可以让大众看到这个社会的许多个发人深省的横截面,而一个成熟的市场也应该既容得下荡气回肠的商业剧情片,也能有空间让打动人心的纪录片与观众相遇。
好了,今天的新之说就说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个人号@新之AKIRA,我的神奇女侠1984观后感会在那里更新哦,最近我也会作为你们的课代表出现在沈逸老师越来越精彩的课程《白宫里的主角们》,那我们就不见不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