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上个世纪中国命运的风云人物,为什么偏偏是毛泽东?_风闻
栩先生-栩先生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栩先生(superMr_xu)2020-12-23 21:22
本文首发公众号:栩然说
1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每逢历史出现大变局、时代出现变革之时,总会涌现出一些人物来引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成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
纵观古今中外几千年历史,风云人物层出不穷,这仿佛成为了规律,于是又有了“英雄造时势”的说法。
那么,那些能引领时代潮流、造就时势的风云人物,他们的个人影响力最初是从哪儿来的呢?
有人会说:他们最初靠的是祖上富裕、能拼爹、家族影响力大、资本实力雄厚……
不可否认,这些都是能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比如当今时代的王某聪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自然就比普通人起点高。
只是,这些因素都是先天性的,是无法改变的,如果我们将这些先天性的原因归结为主导因素的话,就很容易陷入“宿命论”里,即我们的命运在出生时就决定了。
事实上,不仅是当代的我们关注“谁能成为时代风云人物”的话题,各个历史时期都会有人关注这个话题,就连毛泽东主席也不例外。
他在《沁园春·雪》中就列举了不同历史时期的5个风云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细细品味,我们发现此5人都不是生在普通人的家庭,他们的成就都与祖上有关:
秦始皇嬴政的祖上是历朝历代的秦国国君,传至他这一代时,秦国已有了足够的军事实力和体制保障,这为他后来一统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其太爷爷汉高祖刘邦、爷爷汉文帝刘恒、父亲汉景帝刘启已经为汉朝基业积累了雄厚的资本,这为他后来实现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的祖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其父亲李渊在北周时期已被袭封为唐国公,无论是其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军队中担任主力时,还是在“贞观之治”中创下不朽功勋时,都有祖上的荫蔽作为基础;
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在后周时期已被拜检为校司徒,而后才会有赵匡胤掌管后周禁军的机会,这为其在“陈桥兵变”时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提供了保证,为其结束五代十国纷争奠定了基础;
此5人中,起点最低的应该就是成吉思汗了,其9岁时父亲孛儿只斤·也速该就被仇人部落毒死,随后其家族衰落。当然,如果看成吉思汗的起家史,就会发现也与他的家族有关,他正是将自己失散的部落聚集起来,在联合了周边的兄弟部落,才为他后来大展宏图奠定了基础;
……
看了这些,我们很容易产生一个印象:貌似那些主导时代、引领潮流的人必须要有“祖荫庇护”才行。至少在当今时代,要想混出个模样,拼家境、拼爹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难道我们普通人,就永无出头之日了吗?
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一个例外——毛泽东。
如今,如果我们说“毛泽东就是上个世纪引领了那个中国时代发展的风云人物”,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如果把时间倒回100年前的20世纪20年代,谁也想不到未来引领时代潮流的,居然是这个年轻人?
若论拼爹,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只是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小“富农”,而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却是北洋军阀、奉系首领。作为长子,张学良20多岁时已在父亲的奉系军队中担任重要职位;
若论家境,毛泽东的上一代也只是靠吃苦耐劳让家庭从“贫农”转化为“富农”而已,而蒋介石无疑远远胜出。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中,蒋家本身已独占一个名额,蒋夫人宋美龄是宋家的千金,蒋介石的连襟孔祥熙又是孔家的掌门人;
若论财富和资源,毛泽东的家庭顶多只有十几亩地、几头牛而已,而同龄人宋子文却在仅仅30岁时就担任了国民政府财政部长,掌握着整个国民的经济命脉,拥有着无穷无尽的资源;
……
比过来比过去,那个未来主导时代潮流的人,貌似怎么样也轮不到毛泽东啊?
可为什么时代偏偏选择了毛泽东?
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毛泽东的人生历程,看看他是如何将影响力一步步扩大的……
2
毛泽东扩大其个人影响力的第一个阶段,是他的学生时期。
这个阶段他靠的是“敢为天下先”的远大志向,以及笔杆子的力量。
1915年秋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打得难解难分,因“明治维新”国力迅速膨胀的日本,趁德国无暇东顾之时出兵轻而易举地攻占了青岛,控制了胶济铁路,取代了德国的殖民统治。
而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的袁世凯,正紧锣密鼓准备恢复帝制,为取得日本的支持,与日本政府秘密签订了臭名昭著的卖国条约“二十一条”……
面对如此乱纷纷的国势,诸多深受新文化影响的青年学子深深感到了忧虑,他们心里涌动的是“为国图强”的使命意识。
1915年9月份,湖南各学校的校园里贴出了征友启事,提出要结交能刻苦耐劳、意志坚定、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该启事署名为“二十八画生”。
二十八画生者,长沙布衣学子也。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故曰: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敬启者二十八画生。
启事一出,迅速吸引来罗章龙等热血青年,共商治学、处世、人生、宇宙观和社会改造问题。
1917年4月1日,“二十八画生”又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发表《体育之研究》。文章详述体育运动的意义、作用和方法。关于体育同增强民族体质、保卫国家的关系。
“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
“夫命中致远,外部之事,结果之事也;体力充实,内部之事,原因之事也。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
……
如果用今天比较时尚的话来讲,“二十八画生”就是个人IP,他通过多种自媒体渠道发表内容,吸引诸多有志青年组成了社群,并成为了社群里的意见领袖。
这个社群的主题,并不是开party也不是聊八卦,而是探讨救国之策。
由于持续的内容输出,在湖南学校的圈子里,“二十八画生”逐渐建立了个人影响力。
长沙学子们一开始都在猜测这个“二十八画生”到底是何方神圣,后来才发现这居然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一个叫做毛泽东的学生的笔名,而他只是个来自湘潭韶山冲的农家子弟……
就这样,毛泽东在那个小圈子里建立起了影响力。
1919年7月14日,湖南省学联刊物,以宣传最新思潮的《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毛泽东为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并在创刊宣言中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
《湘江评论》创刊号寄到北京后,李大钊认为这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晨报》也予以介绍,说它“内容完备”、“魄力非常充足”。
1919年12月2日至1920年,毛泽东作为学生联合会的代表,打出“驱张”的旗帜,联络社会各阶层,发动全省学生罢课、教师罢教、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并决定代表分赴北京、衡阳、常德、郴州、广州、上海等地,公开揭露张敬尧祸湘虐民的罪行,争取全国舆论对“驱张”的支持和同情,造成举国一致的浩大声势。
可以说,年仅26岁的毛泽东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个人影响力。
他靠的是什么呢?
一不是拼爹,二不是家境,三不是财富,而是他的远大志向以及笔杆子的力量!
这一阶段的毛泽东与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只是一个普通民众而已,但他却有着普通民众没有的抱负和思想。
这个世界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法则:没有梦想的人会跟着有梦想的人走,小梦想的人会跟着大梦想的人走。
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普通民众并不遥远,就像如今在某一领域坚持做自媒体的人一样,只要持续输出能启发他人的内容,迟早都能获得大量的粉丝。
等积累到了一定的阶段,自然会有志同道合的人脉和相应的资源到来,那时内容输出者就会成为这个群体的意见领袖。
思想这个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
3
毛泽东扩大其个人影响力的第二个阶段,是他带领工人、农民搞运动的时期,这个阶段他靠的是“胸怀天下”的理想,以及坚决果敢的行动力。
如果说动一动笔杆子、造一造舆论还相对容易的话,那么要实实在在的搞运动就比较困难了,因为这将面临风险和武力镇压。
任何时代都是一样,关于“追逐人生梦想”、“实现社会价值”之类的话题,只动动嘴皮子的人并不在少数,但一旦落实到行动上人数就至少会减半,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也许,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绝大多数人会因为难度的加大而中途离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的一艘红船上成立了。作为创始人之一,毛泽东深知自己任重而道远,不能只是动动笔杆子了,要想唤起更多民众联合的力量,就必须“多搞运动”。
1921年冬,安源路矿一些工人写信给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请求派人到安源帮助并指导一切,书记部派毛泽东前往。
于是,毛泽东两次来到安源,了解到工人的疾苦。他告诉工人们应该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利益。
回到长沙后,毛泽东决定把安源作为发展工人运动的基本立足点,要求党支部有勇有谋地领导工人坚持斗争,夺取胜利,并从安源的具体情况出发,提出了“哀而动人”的策略思想。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运动”的胜利成为了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典范,也拉开了后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系列运动的序幕。
1922年10月24日,就在长子毛岸英出生的当天,毛泽东还在领导长沙两千多名泥木工人举行游行示威,要求湖南省政务厅增加工资、营业自由,并获得胜利;
1925年8月,毛泽东还在老家湖南湘潭韶山冲养病期间,组织乡亲们开展了“平粜阻禁”运动并获得了胜利,正是这次运动让他领略到了农民阶级的巨大力量,坚定了其搞农民运动的决心;
1926年5月--9月,毛泽东又在广州开办了农讲所,旨在唤醒农民们的思维,拿掉脑袋里的框框,让更多的农民同胞拿起武器,为自己的利益而抗争;
1926年11月,毛泽东被委任为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在1925年冬--1927年春期间,毛泽东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平粜阻禁”运动的胜利给毛泽东带来巨大启发,他准备动身去广州开办农讲所的期间,还专门抽空来到了长沙橘子洲头,站在湘江边,他看着“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丽景色,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沁园春·长沙》,回忆起学生时期展示个人影响力的第一个阶段: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如今要“搞运动”了,不能仅仅是“激扬文字”了,而是要实实在在的行动,联合社会底层人民抗争社会不公。
须知,彼时正处于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已官至正部,收入颇丰,结交的都是社会上层,去广州后又被推荐成了国民党的宣传部代理部长、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仕途,他大可不必这么折腾去“搞运动”。只能说,他是真正“胸怀天下”的人,为了给最广大的人民谋取利益,他必须付出行动。
由此,毛泽东进入了扩大其个人影响力的第二个阶段,他在广大工人和农民的群体里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只要哪里出现,那里的工人和农民就会有盼头。
4
毛泽东扩大其个人影响力的第三个阶段,是其在军队里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时期,这个阶段他靠的是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以及对大局的清晰判断。
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出现在1927年,在当年发生的“四一二事件”和“七一五事件”中大量的共产党员遭到了血腥屠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蒋介石、唐生智、汪精卫、冯玉祥这些人谁都靠不住,必须组建一支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自己的军队。
1927年8月7日,在武汉汉口鄱阳街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口号。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担任中央前敌委员会书记,他领导“秋收起义”正式爆发,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号。
秋收起义受挫之后,毛泽东便率领军队上了井冈山。
由此,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一条注定不可能顺利的道路,但这却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对于毛泽东本人来说,这个阶段更是千难万险、磨难重重,他将面临被排挤、被孤立、被围追堵截、被分裂、资源缺乏、内外交困、生存环境险恶等重重考验……
虽然毛泽东在井冈山上领导工农红军多次在“反围剿”中获得成功,却又因历史局限性的原因被排挤出局。
在1931年11月召开的“赣南会议”上,毛泽东的主张被说成是“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之后毛泽东接连遭受不公正的对待和批评。
在1932年10月召开的“宁都会议”之后,毛泽东又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调回后方专做政府工作。
在1933年9月25日--1934年10月10日的“第五次反围剿”时,由于指挥者博古、李德犯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导致工农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
长征初期,工农红军更是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尤其在“湘江战役”中,红军以极其惨痛的代价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局势岌岌可危……
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刚刚获得军事指挥权的毛泽东立刻发挥了作用,他尽显兵法之妙,指挥红军灵活机动作战,先是通过“四渡赤水”粉碎了蒋介石在川、黔、滇三角地带歼灭红军的计划,后又指挥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跳出了蒋介石设置的包围圈。
1935年6月18日,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可在短暂的蜜月期之后,毛泽东又与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出现重大分歧,党内出现分裂,这段时间被毛泽东称为“一生中最灰暗的时刻”……
最终,红军被一分为二,一支队伍北上,另一支队伍南下,在分别时毛泽东便已断言:南下是绝路!
1936年7月1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在西康甘孜会师;10月9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
自此,被外界称为“人类军事史奇迹”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的个人影响力不仅仅覆盖了全国,还扩散到了国外。
1936年6月,南下失败的张国焘被迫取消“第二中央”,与红二、红四方面军一起北上,10月到达陕北,这更印证了毛泽东“南下是绝路”这句论断的正确性。
“遵义会议”让毛泽东重回中央领导层,“四渡赤水”和“横渡大渡河”中毛泽东通过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力挽狂澜,让红军置于死地而后生,而断言“张国焘南下是绝路”的论断更是展现了他对大局的清晰判断。
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下来,共产党内上上下下无一不对毛泽东有着发自内心的钦佩,自此毛泽东再也没有离开过中共领导层,其个人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逆境、绝境没有击垮这个男人,反而使他越挫越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坚持到了最后呢?
想来想去,那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和对大局的清晰判断。
只要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只要我们是在完成一项极其伟大的使命,又会害怕什么千难万险呢?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5
**毛泽东扩大其个人影响力的第四个阶段,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战胜强大敌对力量的时期。**这个阶段他靠的是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以及“星火燎原”的战略布局。
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每次都面对着强大的敌人,每一次都被外界不看好,可每一次都能战胜敌人。
到达陕北后,红军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当时的中国,贪婪的日本人将魔爪伸向了中国领土,他们“通过战争占领中国”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抗日战争随时都可能爆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占优势,而中国军队占劣势,形势危急。
此时“亡国论”的论调就不胫而走,持有此观点的人认为中国必亡;与之对应的,部分激进分子持有“速胜论”,认为中国将很快战胜日本。
为此,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不但驳斥了“速胜论”和“亡国论”,还科学的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阐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总方针,针对三个阶段做好了相应的战略部署,以确保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整个过程确实如同《论持久战》所预见的那样。
为什么中国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呢?这就是毛泽东扩大其个人影响力第四个阶段的秘诀。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可不久后《双十协定》就被蒋介石撕毁,国共内战一触即发。
在外界看来,国民党无论从军队数量、武器装备、资金资源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因此预测国民党将取得最终胜利。
鉴于此,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于1946年8月6日在延安杨家岭采访了毛泽东,她对于共产党的局势非常担忧,并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国民党的飞机、大炮很强,共产党该怎么应对?
毛泽东回答:“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而是人!”,随后他又说了一句著名的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正如他所论断的那样,解放战争越到后期,貌似强大的国民党越像“纸老虎”一样节节败退,而共产党则越战越勇。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中的人民解放军攻克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并将红旗升起。
让我们看看解放战争的不同时期,国共两党的人数对比: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军430万,共产党127万;
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290万,共产党军300万;
三大战役打完、渡江战役前夕,国民党军204万,共产党军368万;
大陆解放后,共产党军达到550万,国民党军台湾部队50万。
为什么共产党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呢?这也是毛泽东扩大其个人影响力第四个阶段的秘诀。
就在新中国成立后不到一年,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听从新中国外交部的劝告,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
1950年10月5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讨论朝鲜战局和中国出兵援朝问题,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赶赴朝鲜战场。
在抗美援朝初期,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无论从武器装备、国家资源、指挥战术等多角度看,都认为中国必败无疑。
可中国人不这么想!毛泽东掷地有声的说:
“他有他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我相信我的手榴弹会战胜他的原子弹,他无非是个纸老虎!”
“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美军一开始也以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堪一击,可一到战场上较量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1950年12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收复平壤;
1950年12月15日,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强大攻势下,美军退至三八线以南;
1951年1月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攻占汉城;
……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结束,这也是美军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
为什么貌似强大的美军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退却了呢?这也是毛泽东扩大其个人影响力第四个阶段的秘诀!
抗日战争初期,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必败,结果我们偏偏胜利了!
解放战争初期,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必败,结果我们偏偏胜利了!
抗美援朝初期,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必败,结果我们偏偏胜利了!
那么,秘诀是什么呢?
就是毛泽东“星火燎原”的战略布局。
只要我们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那么我们的力量就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为什么我们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呢?
只因为我们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的纲领决定了民心站在我们这一边。
毛泽东本人对这个秘诀最好的一次诠释出现在1954年9月15日,在致开幕词中,他激情昂扬的发言引来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力量都攻不破的!
6
回溯毛泽东逐步扩大其个人影响力的历程,我们能强烈感受到他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并没有拼爹,也没有显赫的家世,更没有什么“一步登天”的技能,他完全是靠自己的行动一步步扩大影响力的;
他遇到的挫折、磨难、艰难困苦比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多,但他站的比绝大多数人高,格局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大,眼光比绝大多数人都要远;
他并没有什么“一步登天”的技能,更不是什么突发事件让他马上就有了影响力,他如此之大的影响力也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积累形成的,而这个起点是普通人都可以做的;
……
既然出身如此平凡,引领上个世纪中国命运的风云人物,为什么偏偏是毛泽东呢?
在《沁园春·雪》中的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作者本人也思考过,只是在该诗词中并未明显的写出答案。
没有关系,在他另一篇诗词《贺新郎·读史》中,可以找到答案: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短短115字,描写从人类诞生一直写到社会主义几百万年的历史。在诗词中,他发自内心的自问:那些古代的五帝三皇就是风流人物吗?
在诗词的结尾,他做出了回答:
不,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那些为了人民的利益,敢于带领人民群众挑战统治者权威的人,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如今历史已谱写了新篇章,犹如旭日东升,势必光华万丈。
—— END ——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栩然说。微信上写毛泽东最集中、最深度、最有趣的地方,致力于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毛泽东,学习毛泽东,实现从三观到认知的重塑。
如果你想读到有深度、有洞见的好文章,推荐关注:**栩然说,**作者栩然将借助于对历史、现实和人们行为规律的分析,帮助你预测事情的走向,看透世界的本质,甚至洞悉人性的秘密。
关注**“栩然说”,后台回复“毛泽东”**可获取更多关于毛主席的精彩好文;
回复**“合集”,可获取关于毛主席的全网独家资料合集**;
回复**“君主论”,可获取“帝王心术”**系列解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