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代末生人,刚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最后两年,和大家讲讲_风闻
guan_15676612422563-2020-12-23 19:22
【本文来自《父母那代即便在农村上学,也很多人考上大学,当时招考制度是怎样的,有了解的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无博之客估计上观网的六零、七零都不多。
这两代人,农村孩子很少会去考大学的,为什么?
一、农村家庭条件不允许,很多人读完初中,考个中专已经是不得了的事情,已经是跳出农门了,可以迁户口,毕业后有分配、有正式单位,进入体制内了,不亚于现在考上了公务员,改变一生的命运了,花三年时间去读完高中,别人读中专出来的都已经包分配走上工作岗位了。
二、读三年高中要自己筹备学费,读中专国家免学费,还包分配。那时读高中考大学比喻是“千军万马过独木 桥“,没考上大学,基本上没什么前途了,读完高中国家是没分配的,与读完中专的待遇差天与地,很多人因为差一两分、几分没考上大学耿耿于怀,得了抑郁症、疯掉了、自杀了。考大学是一条很艰辛而且胜算率很低的路,很多人都不选。
三、那个年代知识份子的待遇不高,当时流行一句话”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不如拿杀猪刀“,虽然戏言,但也反映了当时读得书多、高学历也未必过上好生活,谁会那么累去拼命读书?60、70现在基层公务员,很多学历也就是中专。
四、那个年代存在”顶班“制度,如果父母是双职公,那么子女将来也是职工,国家要安排工作的,那时是没有存失业的,只有待业青年,就是说可以等待国家安排就业。在城乡二元制,农村的孩子要拼命读好书,才能考个中专,跳出农门,吃国家粮、这已经是光宗耀祖的事了,谁还那么折腾去考大学?读完高中考不上大学, 也只能回家做农民,想跳出农村,基本无望了。城镇户口的孩子有国家兜底,有部分读书也不拼命,混到毕业就去接班,但也许多有理想的青年走考大学这条路。总的来说城镇户口的孩子选择上高中、考大学居多,农村孩子多是选择考中专迁户口的居多。
刚好70代末生人,和您说的差不多。初中毕业的时候确实中专很吃香。能考上的都包分配,还能农业户口转居民户口,不过当时大学也是包分配。等高中时候,刚好第一年考试改革。原先高考和毕业考是二合一一次性的,从我那届开始分开,高考之前要另考一遍,作为高中毕业成绩,同时也算高考门槛试,不通过的没有资格参加高考。刚好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最后两年。两年之后大学就开始扩招了。也是大学毕业开始不包分配的第一还是第二届。等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学开始不包分配了,都要自己找工作。
我们农村,也没有什么顶班制度,上不了学的都是农民,所以作为当时女孩子最好的出路就是能考出去,跳出农业户口,不用辛苦下田,还有粮食领。不过小的时候已经有社办厂,就是公社办的工厂,所以家里劳动力有余的人家可以进厂里工作。户口是不改的,也还会分到田地耕种。不过我们那地方人口多土地少,加上工厂有钱赚,所以比我大10岁左右的年轻人基本都是脱离农业生产进厂工作的,家里的父母辈就侍弄全家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