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交困中,这个国家选择了“弃台就陆”(上)_风闻
中国国家历史-《中国国家历史》官方账号-人民出版社《中国国家历史》连续出版物唯一官方号2020-12-23 14:57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2587字 | 阅读需5分钟
当时,已经与中国大陆建立外交关系的马其顿突然与台湾当局“建交”。不过,台湾地区显然没有能力帮助马其顿渡过正面临的难关,导致这场外交闹剧历时仅两年就落下帷幕……
注:在希腊的压力下,马其顿共和国已于2019年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由于本文会提到多个“马其顿”,且所述历史事件发生时北马其顿尚未更名,因此为行文方便,下文以“马其顿”称呼该国。
马其顿是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的一个内陆小国。1999年2月,已经与中国大陆建立外交关系的马其顿突然与台湾当局“建交”。不过,台湾地区显然没有能力帮助马其顿渡过正面临的难关,导致这场外交闹剧历时仅两年就落下帷幕,“弃陆就台”的马其顿总理也在内外交困中黯然下台。
东欧剧变
马其顿独立
保加利亚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战败后,被迫签署《布加勒斯特条约》,与希腊、塞尔维亚瓜分了马其顿地区,其中塞尔维亚得到的部分被称为“瓦尔达尔马其顿”(下文简称“马其顿”),范围与今天的马其顿大致相当。
1918年12月,马其顿作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加入南斯拉夫王国的前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开启了长达七十多年的南斯拉夫时代。1945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南斯拉夫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年,铁托把马其顿从塞尔维亚分离,建立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使其成为与塞尔维亚并列的南斯拉夫六个加盟共和国之一。
南斯拉夫六个加盟共和国地理位置
和苏联一样,南斯拉夫内部民族对立情绪较为严重,各民族政治诉求不尽相同,政治地位、福利待遇和发展水平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南斯拉夫本是巴尔干地区经济强国,而在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中,政府尚有余力维持民族和谐,经济发展成就也足以缓和民族矛盾,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起,南斯拉夫经济涌现出诸多问题,经济形势日益严峻。
1981年至1988年,南斯拉夫社会产值年均增长率从6.2%暴跌至不到1%,1987和1988年则出现了负增长,劳动生产率甚至在1984至1988年间连续绝对下降。在通货膨胀率成倍攀升的背景下,南斯拉夫物价疯涨、居民实际生活水平则不断下降,外债数额、失业率飙升。经济危机的到来,使往年被暂时掩盖的民族裂痕渐渐暴露了出来,而且长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危机下补贴不平衡,无限拉大了这种裂痕。
内有经济危机和民族矛盾,外有西方不断渗透和制裁,以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独立为标志,南斯拉夫逐渐走向解体。同年11月20日,马其顿成为第三个从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的国家,成立了“马其顿共和国”。
国名之争
实乃国力之争
但是,马其顿自诞生就和南部邻国希腊存在“国名之争”:希腊认为,“马其顿”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属于古代马其顿王国的发源地所在国希腊,无论从民族、语言还是历史文化的角度讲,马其顿人是希腊人的分支,新成立的“马其顿共和国”都无权使用“马其顿”这个名词,这一国名甚至暴露出马其顿对希腊北部马其顿地区的领土要求。
马其顿则针锋相对地指出马其顿人并非希腊人的分支,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民族,而且马其顿的许多领土也曾是马其顿王国的一部分,强硬拒绝了希腊的改名要求。
宣示“马其顿”主权的希腊游行民众
马其顿和希腊的国名之争尚未结束,联合国大会就在1993年4月通过决议,允许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国名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12日,中国与马其顿建交。1994年2月,愤怒的希腊宣布对马其顿贸易禁运,实行经济制裁。此后就国名问题双方进行了多个回合的拉锯战,终于在2018年6月,两国政府签署《普雷斯帕协议》,马其顿同意改国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这标志着持续近28年的马其顿国名争端基本画上句号,同年秋天,马其顿全民公决通过,2019年2月12日正式改国名为 “北马其顿共和国”。
困境中
“齐陆就台”
马其顿是一个内陆国,对外经贸极度依赖邻国港口,尤其是海运大国希腊的萨洛尼卡港。联合国制裁南联盟相当于间接封锁了马其顿,希腊的贸易禁运更让脆弱的马其顿经济雪上加霜。据《瞭望新闻周刊》的记者报道,马其顿因希腊的制裁每月损失6500万美元,失业的年轻人无所事事,超市的货架上空空如也。
无奈,马其顿不得不寻求与西边的阿尔巴尼亚、东边的保加利亚加强合作关系。饶是如此,每月数亿美元的损失(包括南联盟被制裁的影响)还是令马其顿难以承受,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希腊和南联盟。
彼时的中国虽然已经和马其顿建交,但是两国关系并不密切。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还专注于国内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马其顿遭到封锁,进出口困难,居民消费水平低下,政府无力保障充足的物质环境,因此企业投资环境并不理想。尽管马其顿于1995年向希腊妥协,同意修改宪法和国旗,并将与希腊讨论新国名(也就是2019年改名的渊源),换得希腊取消制裁,但中马两国的往来始终不多。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找到了马其顿这一“缝隙”。当时正值1997年,第五次台海危机余烟未消,岛内分裂分子气焰嚣张,意图通过与马其顿“建交”、扩大欧洲“邦交国”数量以开拓“外交空间”。但是,执政的马其顿社会民主联盟拒绝了台湾地区的试探,台遂转而与在野党“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民族统一民主党”(简称VMRO-DPMNE)接触,并得到后者上台后即与台湾地区“建交”的允诺。作为回报,台当局保证向马其顿提供3亿美元援助,并将修建一个后期投资多达10亿美元的工业园。
出人意料的是,台湾地区押宝成功,VMRO-DPMNE在1998年11月的大选中大败执政党社会民主联盟,成为议会第一大党,该党领导人格奥尔基耶夫斯基出任马其顿总理,随后便着手与台湾地区“建交”的工作:1999年2月8日,马其顿批准了与台湾地区的所谓“建交公报”,次日,中国宣布与马其顿断绝外交关系。
主导“马台建交”丑剧的马其顿前总理格奥尔基耶夫斯基
- 未完待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