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建”圆明园(完)_风闻
王母娘娘-2020-12-23 14:24
清漪……圆明
集大成(景观)&多样性(古典审美生活方式)
乾隆15年,开始创建清漪园(先修大报恩延寿寺),16年起,乾隆效仿祖父康熙六下江南(16、22、27、30、45、49),圆明园(康熙朝)有仿西湖十景,乾隆朝扩建、增建多有仿建江南名园。但完全从无到有全新设计清漪园,比照西湖景区山形、水系(孤山、西湖、苏堤)格局,布局出万寿山(岛、人工凿后溪河)、昆明湖(人工水库)、西堤为整体格局,再将百年皇家园林经典艺术审美元素,分类集中展示于一园之内,如:颐和园桥梁上百无雷同,对既有园林桥梁形式历遍表现。当百年建设积累,数十座皇家园林(含多处江南名园林仿建)经典艺术欣赏形式,被归纳浓缩,多则冗余、少则缺失:集中表现于尽可能大,一个独景园林(清漪园建成时面积≈圆明园+长春园,当时还没有绮春园):乾隆朝最晚开建、最后完工一次性整体规划大型皇家园林:清漪园。
清漪园建成后5年,乾隆收回诸多皇子、公主赐园,合并成绮春园,圆明园规模达历史极盛5园,但多年未做任何规模建设。说明清漪园的确达皇家园林艺术创作集大成水平。曾经沧海难为水,无超越性创意、灵感,不会再有新建……此后,嘉庆年间新修绮春园五十景,道光、咸丰朝,圆明三园屡有小改建,帝后园居主要也在新建园林,但艺术水平、规模等,都已不及乾隆朝。清漪园终成中国古典园林最高水准、集大成典范。
圆明三园:百景区、千景点,创始→成形,百年连绵……其他皇家园林Or山园Or平地造园,惟清漪园:山高&水阔均衡,一山、一湖、一堤、一岛、一阁为主,多种样式园林建筑,梯次延展分列。圆明园千姿百态,清漪园移天缩地,将各种不同经典园林形式,融入独景一园。建成时清漪园≈圆明园+长春园(面积),集清代皇家园林经典艺术审美大成……
乾隆时全新建清漪园,15年、耗银448万两。清季既有基础修葺,耗资高而建成规模缩水、规格还有降等,对比投入产出落差,即为满清鼎盛时管理效率、行动能力&清季政治腐败程度定量写实。所谓经费困难,表象!资源劣化配置、管理混乱、效率低下所致行动成本高、行动能力低→政治腐败本质!
从发展进程宏观,圆明园&颐和园分别从:外延&内涵、分析&综合,对立统一、相反相成,共同构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经典巅峰表现!
圆明(三)园
创建以中国疆域、山川地理(风水)为蓝本,将诸多江南园林艺术审美情趣,引入北国远山近水之乡。康熙27年(1688)始建,最晚41年全面建成(包括福海景区≈3000亩、24~28景),期间几经扩建,参看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1期,1704号圆明园(北苑)地盘图,该论文内容极为丰富。
个人以为:该图是雷氏康熙41~56年间,园林全面建成,奉养太后(顺治皇后、康熙嫡母)仍在,未将园子分赐各皇子(胤禛所得一区赐名圆明园)时状态所制地盘图。后园林扩建时,在康熙朝原图上,再将雍正朝新增朝寝区、乾隆扩建园林现状加上。这一地盘图,实际是圆明园不同大建设时期样貌总图。因为康熙年间初建成形时,皇帝(康熙)驻跸畅春园,因而该地图对未正式命名圆明园称“北苑”(说清原委需专论)。考古挖掘,后湖西南茹古涵今对面,曾见垣墙遗址,这说明最初建园(康熙27~29年),新建花园≈后湖周边九州景区面积。北苑北面墙长520丈9尺,反应全面成形,不再有面积变动状态。安佑宫旁258丈数据,反应北苑建设史上,曾以此为阶段性园林北墙,而当时园子某边长是258丈……
参看圆明园四十景图,安佑宫、汇芳书院、西峰秀色、廓然大公、四宜书屋(安澜园)、三潭映月以北,天宇明空以西,有完整园墙(现遗址公园未恢复),墙外紫碧山房→若帆之阁诸景(圆明园最西北),可能系乾隆朝后扩建四十景时新修。类似情况包括西洋楼,南侧长春园较早建成,西洋楼景区南侧有完整隔离垣墙。多个不同规划期修建,导致园林整体以不同墙垣区隔,反应园林建设时期差异。
雍正登基守孝(27个月)期间,新建前湖&朝寝区,使圆明园全面形成现遗址格局。乾隆登基时,圆明园作为御苑,有28~33景。乾隆朝御苑建设,一是到乾隆9年,增修圆明园到40景;二是在东侧新修长春园;三、在长春园北,建成西洋楼景区(乾隆25年1760)。长春园新建园林,有多处乾隆下江南亲见、绘图后仿建名园。乾隆朝御苑(圆明园、长春园)虽有总体规划:一、经几次增补扩大(见园内冗余隔离垣墙);二、多处景点(西湖十景)、园林(狮子林、鉴园、如园、茜园、安澜园)仿江南园林;三、作为御苑,圆明园中有大量朝政办公、帝后&皇子日常生活设施(正大光明、勤政亲贤、十三所、御膳房、洞天深处),使圆明园整体功用杂驳。嘉庆缩御苑规模(熙春园、春熙院剥离)新修绮春园(30余景),使圆明三园,景区上百、景点上千。无论表现手法、建设过程&表现内容,都是将多处、多种不同经典园林拼配而成,体现典型外延发展:空间多样性主导(园林集锦)。
清漪园(颐和园)
一、园林格局(框架、结构),有整体设计且贯穿始终……
二、山形水系(山高&水阔、人工&天然)处于最佳平衡态。其他皇家园林,或平地造园(畅春园、圆明三园)Or山地园林(静宜园、静明园、避暑山庄)……
三、虽有个别仿建,总体以归纳性提炼既有皇家园林多样化艺术本质于一身,以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独景园林形式,集中国古典园林大成……
四、纯景观游览园林,清漪园初成,除北侧,三面无垣墙,现在颐和园四面有墙,清季改建帝后驻跸御苑所建,但观赏性园林性质从未改变。
圆明园随想
由于绮春园严重变异,长春园严重误导,详游过圆明园(本园)后,就能理解乾隆修清漪园根源:整体Or一眼观园。
圆明园是层次化、组合式园林(群)。主要景区文化艺术内涵丰富,组合展示艺术审美情趣千变万化。人造山形水系,相对区隔又相关联,使多样性&关联性如封似闭,将中华文明数千年传承积累园林形制&深刻美学体验,以集群耦合方式表现,带来极大多层次、多样化审美艺术体验。 遍游圆明园四十景,虽只遗址,圆明园总体精巧、细腻,尤其平地挖湖河取土堆山,大多不过一、两层楼高,既区隔出相对封闭而可独自营造审美艺术表现空间(区块),短短几步空间转换,就能营造多形态耦合园林群,综合出蔚为大观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审美多样化表现。如:圆明园坐石临流,由多个二、三级景点复合成大景区(类似还有武陵春色),西侧文源阁藏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中国古典农耕文明理性集成表现,坐石临流景区紧靠文源阁处:舍卫城(供奉万尊佛像、城隍、关帝),恰恰是宗教非理性,两者间相反相乘,体现较高发展个体人内在精神需求二重性。这一园林布局有着深刻文化、人生感悟体验,绝非率性为之。舍卫城满足人精神需求之地,高大、宽阔,城门所对平坦广场:买卖街?非理性清静之地,竟面对最世俗喧嚣斤斤计较?!买卖街西侧,矮土冈区隔即复合景区主景点:坐石临流,文人雅趣、世俗隐逸典范→曲水流觞!
繁华虽已逝去,但当作者碰巧按上述顺序走过这些景点后,在坐石临流暂停休息,树影婆娑、秋光明丽间: 世俗理性(文源阁)→清静出世(非理性舍卫城)→世俗喧嚣斤斤计较(买卖街)→世俗隐逸(坐石临流/曲水流觞、桃花洞)……上述景点间顺时针排列一正圆,清代极盛时中国古典文明,优渥生活条件、最佳个人发展环境,人生物质、精神生活需求多方面对立统一物化于此!正因这一代表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性成就&局限性思想内涵,以匹配其丰富内涵园林造景艺术形式多样化表达,才使人产生深刻艺术审美/人生体验感悟……
圆明园多样性、丰富性固然是巨大优势,但景点众多本身也是最大缺点。因为多样&精巧=小、散、杂。乾隆在《圆明园后记》中说:天宝地灵之枢,帝王豫游之地,无逾于此……但恰恰就在圆明园全面建成鼎盛时,乾隆打着为太后祝寿名义开始筹建:清漪园(颐和园)。 清代皇家园林主体:三山五园,颐和园筹建、建成最晚,迄今公认中国古典园林排名第一。因为此前两山(香山、玉泉山):山水本身是景致主导,园林只是从属性点缀。畅春园、圆明园……平地挖湖河堆土造景固然巧妙。但人工斧凿痕迹难以掩盖,多奇巧精妙(阴柔)、无正大浑圆(阳刚),典型:正大光明为代表圆明园理政区,面积仅紫禁城同类建筑1/3。圆明园主要体现文人雅士、妇孺儿童一类阴性气质(始建为太后颐养),不足以匹配皇家气度、天朝大国风范。 虽然中国古典文明发展到清代,趋近自身成熟、完善极致,繁复、精巧、细腻这类阴性特质成当时中国社会文化主流。这在晚清道光时,废弃其他皇家园林,力保圆明园也得到取向印证。但康乾盛世顶峰时人王帝主乾隆,还是本能感到这一缺失。清漪园因而兴建……
颐和园&圆明园之间根本不同:颐和园是单一景区,全园就一独景,其他景点都是这一大景区内分景点。圆明园河道弯曲繁复、湖泊大小繁多、高矮土山层出,多景区间平行并列。颐和园相反:一湖、一山、一岛、一阁、一堤,山景、水景、园景,围绕浑圆统一结构展开。说白了,颐和园是对圆明园为代表清代皇家园林繁复造园艺术审美形式全面总结、提炼,以简驭繁、以一概多,用内在综合性整体,统合丰富多样性阳刚集成物化表现。颐和园:万寿山不高也不低,昆明湖不大也不小,湖山河地比例协调,将此前各种类型、层次皇家园林成功造园经验集成综合成独景一园。以更大规模、更多层次、更丰富整体内不同局部间相互作用方式,构造出内涵极丰富湖山河地、兼收并蓄各大类型园林优点于一身皇家园林。例如: 圆明园早期九州景区西北(理论上最高)上下天光,设计意图:一碧万顷(仿岳阳楼记描绘),但后湖那面积也就对女人(圆明园前身新建为奉养康熙朝皇太后)合适,堂堂帝王、大老爷们,如此小巧精致,还“一碧万顷”(开玩笑)?相反,颐和园西堤景明楼,面对昆明湖(帝都史上第一个人工水库),乾隆多次游幸、屡屡写诗:仿岳阳楼一碧万顷,虽不比真洞庭,总算是“像不像、三分样”。
颐和园是从园林景观艺术审美出发看,仅从艺术审美细节看,央视纪录片《颐和园》六集够了。相反:仿建复现圆明园(暂不考虑绮春园、长春园),完全不同!
圆明园是中华(农耕)文明发展到成熟、完善水平时,富贵优雅、极具丰富内涵(环境、家居&精神生活等丰富功用)生活方式载体。
仿建复现圆明园,多样性经典园林形式复现固然重要,更重要是圆明园所独有:体现成熟、完善古典艺术审美化生活方式丰富内涵,多方面、多层次具体内容!圆明园不仅有多样性建筑,更有高雅生活方式内涵各方面功用展示→仿建复现后圆明园,有必要从多样化观景园林升格:中华经典文化艺术博览院!
央视若想用纪录片,全面、细致反应其丰富文化艺术内涵、审美情趣,古今沿革、来龙去脉、始末缘由,可能需专门新开频道(中华经典文化艺术)。至于以之为背景,拍摄各类影视剧……毕竟,故宫、颐和园等世界文化遗产,现在是都不允许实地取景。复现圆明园,不是世界文化遗产,短期出租拍个影视剧取景可行……也是重要旅游偶遇性特殊参观资源→如假包换:无逾于此!
关于仿建复现圆明园
对于圆明园,为何现有古建“拼配”模式行不通?
上述问题可等效转变=为何近年动辄耗资百亿,大型现代造园建设项目,建成后公众一去:不去感遗憾,去后更遗憾(没感觉)!
帝都人民,被大量古代经典园林艺术审美将“口味”吊高,那些用现代科学思维,机械拼配起来大型园林建筑群,一逛之下:往往恶评多多……更重要:XX节过后、大规模推介后,就没多少人再去了?这可不是口头(可能因种种原因言不由衷),时间检验+用脚投票!
你若追问为什么?民众说不出所以然,虽不懂为啥,但他们有见识、凭经验,能区分出好坏、高下!
由于上述问题并非偶发孤例,而是近年来、一个时期,中国社会中普遍现象,动辄投资百亿:热血想搞经典,收获一地鸡毛!
仿建复现圆明园(暂不含绮春园、长春园,尤其无关西洋楼遗址),很重要一点:从根源上设法搞清,上述问题发生原因、具体内容为何?!
无形=无限……有形=有限
概 要 讲:艺术审美园林景观+生活功用=艺术审美生活方式……地道原创经典“不可见”+可感知→无形有质成本高起(难山寨)!
一言蔽之:被全盘西化洗脑,满脑子都是数理化、形式逻辑,有形有限+山寨(无脑拷贝现象结果)梏桎头脑现时代中国人,由于没有能力理解,古今中外无形无限、无形有质,经典文化艺术(尤其审美),用(有形)有限思维机械拷贝、线性堆量,想创造新经典→画虎成猫!
对此,只有一个方式或能“拯救”:仿建复现有足够(>70%)资料,规模巨大、内涵极丰富→已毁败公认古典艺术审美经典园林!再通过对比、深入研究古典经典&现代山寨间具体异同,靠持续拓展认识深度、广度,使被全盘西化遮蔽民族文化本能,“去敝”再涌流……
说白了,解决山寨出垃圾问题,只有自己动手,仿建复现足够大规模、内涵够丰富经典再现过程,才可能自我救赎!
关于****复建……
一、用现代工艺、建材,力求成本尽量够低(建筑&维护)。由于圆明园无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圆明本园以土木结构为主建筑,现在只有诸多石质残基等,用博物馆修复模式,既有展示复原经典古建,还能将新修&现存历史信息整体化展示。复建目的是还原经典园林艺术审美,用现代建材是为追求,中式艺术审美建筑如何更好实现,这本身就是复兴民族文化(发展新中式建筑)重要课题,若以仿建复现圆明园为载体,应能得到很好发展……如:传统雕梁画栋,人工描绘成本太高、易破旧。应开发现代打印技术仿制、用贴粘方式实现。再喷涂透明液体保护表面,定期用无人机智能巡察,适时补喷局部保护液,使现代雕梁画栋,长期亮丽如新,显著降低建设、维护成本。相关技术若成功,将极大普及中式雕梁画栋现代建筑及多样化运用……
二、观赏景点,尽量按鼎盛时复建,再+设相关电脑软件,将其多样性(历史沿革样貌变迁)以AR∕VR等方式展示……这是相对容易处理内容。
三、功能景区,这是圆明园&颐和园根本区别,也是仿建复现最麻烦,但景区、景点还第一多内容。
颐和园说是夏宫、帝后驻跸,史上是圆明园彻底毁败不得不如此。此前建成多年,清漪园∕颐和园,设计、建筑规格(仅北侧有围墙)都是纯景观园林。圆明园最大特性:帝后皇子&众多大臣(区域周边多个附属园林),日常办公、生活场所,实用功能复杂多样。说白了,现在人民共和国没有帝后,仿建复现出整个儿圆明园,那么多实用性建筑,若不想锁起来落灰,必须在仿建复现前,先安排好各种现代功用!
如:九州景区之茹古涵今,复建后可考虑国家图书馆开圆明园分馆……文渊阁(大量珍贵湖石遗存)复建后,让中国书店来开圆明园分店……如意馆&洞天深处,设置国画博物馆……别有洞天,可设置国医博物馆,展示御医文化&经典国医(民族医)药等……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经典民族文化,可常设、可动态特展,都可以由仿建复现圆明园得以精心调配。毕竟700年华夏帝都地位独特,故宫博物院180多万件文物,能展出者寥寥。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西三环边很不起眼,馆藏文物十万件:开放游览不到1∕3,都用于文保办公?有太多精品文物、古建难得一见……
九州清晏一类帝后集中生活场所,应考虑改建成可用于出租拍摄影视剧景区,以实现更多方面功用……
四、特殊景区、景点,圆明园中有诸多体现当时中国农耕文明时代景区,还有八旗骑射景区,如:山高水长,既无园林艺术审美+占地面积往往还挺大,无复建价值,空置又影响园林整体景观,需按现代新需求综合平衡安排。如:帝都有很多有特色,但地处偏僻,往来麻烦(如:大钟寺)而游人很少。还有诸如大慧寺,文物特色突出,但寺院仅存主殿,设单位管理浪费,圈墙保护差强人意,不能开放更耽误如此好文物资源。此类文物帝都还有多处,应整体规划后搬迁入圆明园。挖土堆山区隔后,建相对封闭新景区,以此充实仿建复现后圆明园整体文物特色多样性,实现文物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圆明园中有多处宗教景区,若资料较少、仿建复现不易,应考虑将上述现存同类真文物迁入替代,设置新博物馆,一举数得!
说明:现在圆明园建设规划(见遗址公园内展板图示),不止上面三园版图,而是清华(东)、北大(南)、党校(西)&北五环路,四面大路所圈住一整片街区。因为这片街区非圆明三园部分,清代也都是驻军Or各种王公大臣居住附属性园林,如:现在东北义园,清代就是内阁大臣居所(翰林花园),靠近圆明园大宫门,为方便皇帝园居理政,在正大光明殿召集重臣议事所建。
五、关于“残破美”:
一是废墟存量信息量够大、成规模,如:西洋楼景区;不仅现状保存,而且应在其紧邻北侧(二河开)地区,对折性仿建复现全景,使现代复建&古代残破间,直截了当一眼可见对比,历史文化艺术&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将因而更突显!
二是有序化程度更高,如:坦坦荡荡的金鱼池。主体都在,只要将相关附属建筑复原,整个景区即可复旧如旧&复旧如新并存,这是最理想状态仿建复现模式。可惜,圆明园中有如此基础景区、景点,少之又少!
三是舍卫城为代表,静置不管,将不可遏制自然磨损,现实就能预估,再过多少年将遗迹荡然!仿建复现,成为保存文物历史信息&建筑艺术&功用可行唯一方式!当然,此类景区、景点复建后功用需慎重考量。
对于圆明园遗址公园里随处可见残破石构件,地面建筑基址都没,山形、水系相对封闭(早期圆明园被大量开垦成农田)景点,保留考古文字记录、视频、图片资料后,仿建复现史上圆明三园盛景状态,结合现实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安排相关特定功用,融合历史传承性&时代发展性,是兼顾史实客观真(文物信息)&现实主观美(圆明园遗址公园现实中国社会独特地位&艺术审美社会需求)→积极有为理性之举。
为何山寨古建不灵?
花树论:圆明园感觉山形水系如根枝、花草树木若绿叶、经典古建比春花……仿建圆明园,若只仿古建,如同将花树花朵摘下,杂乱无章堆砌,再问人是否特美?噗……就想抽他!
圆明园山形水系,平地挖土出河湖,再堆区隔土岗(1~2层楼高),再沿岸砌蝶石→“虽由人做若天成”,这工程量&相关材质,现在做成本估计都天价!遗址公园仿建复现,说到底还是靠几百年基础遗存,这也是仿建圆明园:摘满树花朵乱堆、俗不可耐重要原因!
古建、风景&观赏、实用。越是规模更大古建遗存,仿建复现价值越高,越有体系、相互关系越复杂处,仿建复现意义越大!如:圆明三园中,有很多从江南经典园林仿建园,得其意(神韵)又不被具体形制所局,结合圆明三园中具体情况调整(颐和园彷西湖格局是经典范例)。其他勿论,就仿建复现过程中,用现代中国人西化洗脑、机械映射会如何做,再对比、仔细体会、领悟,古代先贤相关做法,搞清其中得失、差异具体原因(很不简单、需很多研究),搞好此一项,有望使现代中国人能靠理性认知、理解传统经典园林设计思路,跳出机械映射、无脑山寨(胡乱堆花朵)糟糕状态!
最后再次回溯:廓然大公,谈谈何为美&经典?
中华文化推崇含蓄(善内涵发展、优化配置存量资源),如此前图、片所示:无论南→北Or东→西,到达福海西北角时,空间距离最近、最有价值景点:廓然大公,被貌似无什么遮拦矮土坡,隐含于近在咫尺之间。游人肉眼直观,宏大(路径依赖)都在福海向东、向南,但若真向北走几步、见西向通道,穿低矮土坡,一个小转折:豁然开朗、天地别出→廓然大公!咫尺间天地景象殊异,如此小空间距离、如此大景观差异:高效园林艺术审美表述典范!!!
此前曾论述:若廓然大公&福海西北角之间,是一道“不自然”宫墙硬隔离,形式∕现象→无,但谁看到后,都意识到这“无”后“有”,会生出去看个究竟之意。这或然开朗、廓然大公也就没了!相反,一道普通土坡+自然绿植,相对福海西北角其他环境,并无特殊异常,只是显得相对平庸、无聊,似乎相对向南、向东(沿福海转向)更有景观,反而绝对有效,遮蔽咫尺间:别有天地、或然开朗!如何造园,何为经典?被西化洗脑现代国人当深刻反思!
从哲学认知论看:美=有序,更美=有序化程度更高。诗词歌赋、文章&园林皆如是,都是在比既有资源量,实现更高效率、更高有序化程度、更丰富内涵表述。经典古建园林主要靠经验(创建Or仿建者自身综合性传统文化素养),现代继承、进而超越,是要从实证起,抽丝剥茧,搞清其中来龙去脉、始末缘由,使↑个人经验,能上升到↓理论自觉。这不容易,但必须做到,也有可能做到!当然,一切自仿建复现(恢复曾经经典)始……
如论述开始所述,鉴于绝大多数游客,基本没去过圆明园主体,又担心仿建复现影响其爱国主义情怀。圆明园仿建复现因而应分期:先对福海以外圆明园各景区、景点展开仿建复现(不含骑射&大多数农耕景点)。因为即便这些景区全建好,也不会对现实公众游览遗址公园有实质影响(多年罕有人去),再根据公众对仿建复现评价(实践检验真理),决定其他部分是否Or怎样仿建复现。
未来畅想……
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传统文化复兴方兴未艾,现在有所谓“新中式”建筑,还有传统家具陈设等,这方面大概没有比圆明园仿建复现,再经考证、摆出若干万件文物,能起到更好实证、示范引导。
很多文物有着很好传统文化吉祥福禄美好祝愿,在更多博物馆、更好展示同时,应考虑提供不同等级、档次:官仿定制服务(配以证书),以更好传播经典文化艺术。其中定制精品,未来时间够长,也能成文物!
现在有多种形式夜游、晨光夕照&季节花卉景观等……这些现代新涌现审美形式,仿建复现圆明园,都可以积极考虑,以恰当方式植入,提升经典园林艺术审美现代创新形式表现。毕竟,仿建复现不是简单重复,同样体现时代新发展、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