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5返回现场惊现“钢铁侠”!我军以装备,外骨骼时代要来了?_风闻
诸葛兵-每日点兵官方账号-每日点兵官方账号2020-12-23 11:04
又见外骨骼!
在这次“嫦娥五号”返回舱回收过程中,我们又看到两名搜索队员,在搬运外骨骼的帮助下,快速完成了夜间搜索定位任务,这是外骨骼系统首次参加航天探索活动,算是本次任务的一个小亮点。
▲ 搜索人员穿戴搬运外骨骼进行夜间回收作业演练
(图源:环球网)
这套外骨骼分上、下两个肢体模块,能为穿戴者提供臂力、腰肌和臀大肌助力,所搭载的智能步态分析算法会根据穿戴者的肢体动作,实时调节出与之相适应的助力数值,即可靠又智能。
▲ 研发的搬运外骨骼(图源:环球网)
其实外骨骼这个概念一直不温不火,它的原理和功能并不复杂,但始终没有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因此关注度并不高,很多人对它也是一知半解。
然而在这次“嫦娥五号”的回收工作中,外骨骼颇具未来和科技感的成功应用,似乎昭示着这项技术已经由概念演示走向成熟阶段。
要知道回收现场的气温低于零下30度,还有超过10厘米的积雪,光是走路就很费劲了,还要徒步将100多斤的设备从直升机上搬过去,可见外骨骼帮了大忙。
本期内容,小兵兵就和大家聊聊外骨骼的历史、现状、困境与前景,尤其是军事领域的相关应用,以及它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历史小故事
你可能想象不到,最早的外骨骼概念诞生于1890年,俄罗斯工程师尼古拉斯·雅格设计出一种辅助步行装置,它由压缩气体和木制弹力骨架提供回弹助力,帮助穿戴者在行走时节省力气,加快速度。
▲ 辅助步行装置的专利申请文件
1917年,美国发明家莱斯利·凯利设计了“计步器”装置,它利用蒸汽驱动的仿生金属韧带提高穿戴者的奔跑速度。
▲ 计步器的专利申请文件
到1960年代,通用电器和美国陆军联合研制了“哈迪曼”动力外骨骼,它被设计为给穿戴者提供680公斤的额外负重能力,许多美国报纸将其称为“金属超人”。
可惜这个项目并不成功,因为当时的技术无法让穿戴者轻松操作巨大而笨重的机械臂,再加上迟钝的关节反应,“哈迪曼”每小时只能行进3.2公里,毫无实用性可言。
▲ 通用电气的工程师测试“哈迪曼”
机械臂宛如巨大的螯
但是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的亲娘,这次笨拙而滑稽的大胆尝试,为日后外骨骼的基本定义画出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具有可操作性与力量强化。
全球首个使用电能驱动外骨骼“Lifesuit”,由美国陆军游骑兵蒙蒂·里德发明,这老哥跳伞的时候不幸摔伤,住院康复期间受科幻小说《星河战队》启发,萌生了自己发明外骨骼的想法。
▲ Lifesuit使用电池供电
能让穿戴者举起92千克的重物
没错,就是那个满屏幕大虫子乱窜,血腥暴力大尺度但非常好看的《星河战队》。
▲ 《星河战队》是小说改编电影的教科书级范例
创造了非常经典的外星人形象
军事应用
对于军队来说,能同时提高士兵负重、力量和速度的装置简直不要太香,进入军用领域也是必然的。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于2011年开始研发战斗型外骨骼系统,这个项目最终成为多家企业共同参与的长期性招标竞赛,小兵兵给大家列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参赛设计。
雷神与萨科斯公司联合研发的XOS2,能长时间举起200磅(90千克)的重物,折断三英寸(7.6厘米)厚的木板↓
EKSO与洛马推出的“通用负载搬运器”(HULC),也可承载90千克重量,且不会给穿戴者带来压力,提供最高11公里/小时的移动速度,还配有空调系统和传感器↓
最受美军青睐的设计是洛马公司研发的Onyx“玛瑙”下肢助力系统,它能提高士兵在崎岖地形中的机动性,减轻身体疲劳与肌肉压力↓
在洛马拍摄的宣传片中,穿戴玛瑙的测试员人可以抱着沉重的155毫米炮弹轻松爬上30°斜坡,或背负40磅(18千克)装具快速登上7楼,效能十分明显。
另一个获奖设计是Dephy公司的Exo-boot脚踝支撑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在士兵穿戴外骨骼负重机动时保护踝关节,防止崴脚扭伤,可与洛马的Onyx助力系统组合使用↓
▲ 这东西……看起来好像很简陋
美国人那边玩的不亦乐乎,我兔也没当看客。
在去年陆军举办的“超能勇士-2019”单兵外骨骼系统挑战赛中,有近百支代表全国各科研机构、院校和企业的队伍,带着自己研制的外骨骼参赛。
比赛要求士兵穿戴外骨骼后,额外负重25公斤并行军5公里,限时完成穿越起伏路面、碎石地、翻越台阶、攀爬绳索等7个项目,最终在5分钟内完成总重375公斤的弹药搬运,以测试外骨骼提高负重能力、减轻体力负担与缓解疲劳的性能。
除了中美,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也积极投了相关研究,证明外骨骼的使用前景已经被广泛认可。
▲ 俄罗斯Rostec公司开发的外骨骼概念
遗憾的是,世界各国的单兵外骨骼系统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性能远达不到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或《明日边缘》中的那样,集生存保障、力量强化、灵敏感知等功能于一身。
▲ 电影《明日边缘》中的战斗外骨骼
目前有几个典型的技术障碍。
1、传感器速度不够灵敏,操作者本身的动作与系统反馈存在一定延迟,士兵行动的幅度和速度比较受限。
▲ 澳大利亚陆军研发的DSTO外骨骼系统
2、动力持续性差,外骨骼要想达到理想中的强化效果,所需要的动力至少要和小型摩托车相当,可现阶段的电驱技术无法满足这一点。
相比内燃机,锂电池已经非常轻便、小巧,但对于单兵来说还是太重,而且易燃易爆,需要频繁充电,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
3、让前线士兵普遍装备外骨骼将花费巨额预算,还会给后勤造成很大压力。
像头盔、战术背心、步枪这样的单兵装备都有标准尺寸,但外骨骼可能需要和衣服、靴子一样设定不同的尺码,生产、维护和前线调配都是麻烦,只能以降低功能性来换取生产简化。
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2013年开始研制的TALOS——战术突击服就是因为这些问题而下马,现阶段的动力方案显然不支持全身防弹装甲、盔显等复杂功能。
▲ 为陆战队研发的TALOS
四等人好不容易阔气一回还没阔气成
外骨骼的实际应用水平,仍然停留在提高上下肢力量、减轻人员负担的层面,但达成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
想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流浪地球》的外骨骼系统,恐怕还需要很多年。
不过中国军工人想到了变通的办法:有动力的难攻克,那咱们可以先上无动力的啊。
据央视军事12月10日报道,西藏边防战士有新利器了——单兵外骨骼,可以利用这项"黑科技"来进行困难的物资补给。
这款列装部队的单兵外骨骼,是由中国兵器集团研制的外骨骼系统,分为上肢机构和下肢机构,是纯机械式助力。系统总重量小于5千克,最快穿戴时间不高于2分钟,最快解脱时间不超过30秒,行走时肩部可减轻30%的重量,站立时肩部可减轻50%的重量。
前景大好民用发展
然而虽然军队中外骨骼还没达到理想要求,但外骨骼在民用领域的前景同样不可限量,而且民用版的实用化进程明显更快一些。
今年4月,网上出现一张饿了么骑手穿戴外骨骼系统,一次性背负三个外卖箱子的照片,这玩意儿就是主流的助力外骨骼。
研制公司傲鲨智能还做了更为细致的产品线分类,囊括MAPS-U(上肢),HEMS-L(腰部),HEMS-GS(下肢),分别对应不同的使用场景。
Emmmmm……难道《死亡搁浅》中的快递员要走进现实了?胖兵倒是想知道最多能叠几个箱子
▲ “温馨提示:您的快递已经完蛋”
2015年,日本ATOUN公司研制腰部外骨骼“ATOUN MODEL A”一经上市就广受好评,多家日本物流公司已开始使用。
这款设备通过肌肉压力传感器分析穿戴者的动作,让伺服马达带动设备帮助工人完成下蹲、起身等动作,减轻人力负担。
还有这款由美国SuitX公司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开发的外骨骼Phoenix,它能辅助残疾人行走或搬运重物。
SuitX的新款产品MAX则专为建筑工人设计,旨在帮助他们轻松完成繁重的体力劳动,预防腰肌劳损、跌打扭伤。
在可预见的未来,外骨骼的受益者将不仅是骑手、工人和残障人士,技术进步还会继续改善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不过小兵兵担心,外骨骼会和各种算法一样,从提供便利的发明变成资本压榨打工人的工具,也许“搬砖”将不再是底层体力劳动的戏称,而是贫穷的代名词。
至于它的利弊到底几何,我们只能让时间来慢慢证明。
参考资料:
环球网:中国“钢铁侠”抱起“嫦娥”
央广军事:“超能勇士-2019”比武:现实版“钢铁侠”震撼来袭!
Army-Technology:US Army trials exoskeletons for military use——Talal Husseini
Lockheed Martin:Strength To Go The Distance
Forbes:Why Military Exoskeletons Will Remain Science Fiction——Vikram Mit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