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建”圆明园(三)_风闻
王母娘娘-2020-12-23 08:27
历史点评:兴衰……
历史口碑,之所以康熙评价高,一是外延发展,战乱不休,总能打赢,使社会走出战乱,转向长期安定,此类功绩普遍为世人公认。康熙朝末期,执政 “烂好人”,对官员、绅士宽容到放纵,士绅官员因而普遍给康熙帝好评。其“仁政”所致严重弊端,雍正“当恶人”,以创新制度建设方式解决,严管官员打腐败,严管士绅剥夺其千年偷税漏税特权,雍正因而备受控制舆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痛恨,遭各种抹黑、污蔑、诅咒二百多年。百姓虽受大惠于雍正改革、制度创新,但没能力明辨是非,被掌握话语权士绅忽悠团团转,跟着骂雍正……乾隆承接雍正改革体制成果,自作聪明,迎合世人常情,将雍正部分政绩篡改历史给康熙,将康熙某些糟糕行为“隐性塞给”雍正……对比康雍乾祖孙三代:
康熙→理想主义、开拓进取,有时脱离实际……
雍正→现实主义、冰冷纯粹理性、严苛法家……
乾隆→实用主义(做事)+绝对理念(做人),封闭保守、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雍正就是个古代宅男,彻底内政型君主。在位13年,守孝结束、正式驻跸圆明园,揭开此后135年清代皇帝园居理政史,大多数时间都在圆明园:一天睡4小时(现代医学研究:必要睡眠时间5小时/天)、一年只生日当天休息。康熙丰享豫大花哨、颂圣、仁政面子,雍正统统不要!因积劳太甚,雍正本人又崇信道教,找道士炼丹(圆明园东南角:别有洞天),长期服丹药提神(功类兴奋剂)。雍正很可能死于慢性积累性药物中毒突发……雍正时新建圆明园部分,只有登基后守孝期间,为将圆明园改为皇帝驻跸御苑,新修前湖、正大光明及左右朝政生活区,使圆明园从康熙时24~28景+到28~33景。雍正既未公费旅游,更无营造皇家园林兴趣&行为记录。史料明确记录“酌量修葺,亭台丘壑,悉仍旧观”……
康熙留给雍正清帝国:好底子(潜力巨大)+烂摊子(社会风气败坏+财政危机重重)
雍正本人精明强干,生活较简朴、对钱财看重到被称“抄家皇帝”(对比康熙被人称颂仁政)。雍正当政十三年,开源节流,封桩存银数千万、府库充盈……前进创新Or抱残守缺、得过且过间?雍正选择勇于任事!以中国史上罕见勤政,顶住巨大压力推新政、革新体制,成功使清帝国实现从外延发展极盛→内涵发展转型,打开空前巨大发展空间、激活前所未有巨大发展潜力……雍正本人因此:生前毁谤天下、身后百年挨骂!
乾隆非常崇拜祖父康熙,甚至不知好歹(轻视乃父雍正)。自作聪明使乾隆想方设法编造历史美化康熙,甚至为此使雍正背黑锅。满清盛世,尤其重要制度建设创新都是雍正,乾隆得现成不知感激,还将康熙所做诸多烂事推到雍正头上,极不地道!
康乾盛世之乾隆朝
乾隆帝在位60年、太上皇4年,是个有福人、聪明人,只是乾隆聪明皆“术”。治国体制、方法,都从父祖处学来。乾隆是个聪明好学生,前人经验、手段(伎俩)学全、善用。赶上民富国强,人力、物力、财力充裕,能实践自身理念,又懂行止有度,工作、娱乐两不误。成功实现类比所崇拜祖父功业(自号十全老人),又遵循乃父量力而行原则,铺张有节、不伤民力。
史学家研究,乾隆朝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和张居正改革后明万历时相当。考虑满清中央集权有效掌控国土面积、人口优势,GDP总量应超过明代两倍以上。尤其雍正改革,使清代税负状况(GDP比重&税负公平度)远超前代。满清政府税收,彻底摆脱以前历代,盛世人口、耕地增长,税收反向递减怪圈,长期稳定且总体呈缓慢增长。政府财力长期稳定,以致乾隆年间,财政盈余成常态。清政府长期、持续有能力,用兵于以往历代难以有效控制的西部疆域,使得清代版图中央政府控制力度、持续性、有效性,以前历代望尘莫及!
明代海禁,因走私贸易极繁盛,实质是政府长期无法从繁荣海洋贸易得到分文税收。万历皇帝被史书大骂,就因大力征收海贸税&各种工商税。相比之下,满清禁止国人出海,但不禁海洋贸易,允许外国人来华,在专设港口,以受限方式(只能经十三行一类官办中介)贸易。海关被皇家内务府控制,每年巨额贸易关税,直接流入皇室腰包。康乾时代,美洲金银大量开采,大量白银以贸易顺差方式单向持续增量流入,中国经济上百年,维持年均1%左右良性通胀……同期废人头税,长期军事征战持续胜利&中央集权有效控制极大拓展,使传统农耕&游牧分界(长城)彻底打破,移民拓殖、商业经营地区持续扩大(蒙古人大部在内蒙,但内蒙人口大部分是汉人),人口、耕地&工商货币经济,百年持续单边上升……
不仅财政年年盈余,皇室内帑更盆满钵溢,以致存银量高到影响市面钱货流通。乾隆能切合个人艺术喜好,先大举扩建、增修康熙朝创建各处京西皇家园林(风格从清新质朴→金玉奢侈),圆明园增建到40景、新建长春园、大修畅春园/西花园、扩建香山行宫→静宜园(28景)、扩建玉泉山行宫→静明园(16景)……乾隆15年,建成北京第一座人工水库:昆明湖后,以挖水库堆土所形成万寿山为山形水系,开建清代一次性建成最大规模皇家园林:清漪园(颐和园前身)。
通观康雍乾
康熙若春天→生机勃发、蒸蒸日上、繁花似锦,一地鸡毛(落花遍地)……
雍正若炎夏→浮华尽散、笃行实干、枝繁叶茂,烈日炎炎(阴霾尽消)……
乾隆若金秋→硕果累累、仓廪充溢、盛极始衰,叶落知秋(萧索迫近)……
从古至今,颂繁花似锦、颂硕果累累者不可胜数。没听说颂夏日炎炎、烈日当头?!虽然酷暑炎夏,春花&秋实间继往开来、必不可少……
从古至今,旅游最佳季节一向:春游、秋游,人之常情……
康熙盛世:积极进取、开拓创建、客观理性,好大喜功、不自量力……
乾隆盛世:成熟稳重、精益求精、封闭保守,自以为是、故步自封……
圆明园为代表,主要清代皇家园林皆康熙开创,且主要是平定三藩后,康熙23年首次下江南,国内开始进入长期安定发展~康熙48年建成承德避暑山庄这25年。相当惊人!康熙朝鼎盛丁口≈乾隆时1/3。乾隆朝满清鼎盛国力,升级、扩建康熙开创系列皇家园林,耗时30多年。
满清入关定都北京后,顺治~康熙前期,四十多年战乱。国家刚步入全面安定,社会经济虽持续恢复,民间、朝廷、皇室都没多少积蓄。康熙刚结束战乱,就把以往战时高额军费开支,统统拿来六下江南、一座座建皇家园林、一波波大兴土木:玉泉山行宫、香山行宫、畅春园&西花园、新建花园(圆明园前身)……避暑山庄创建于康熙42年(48年建成、增建到52年),康熙朝圆明园3000多亩规模,基本27~41年建成。
康熙打仗、用人圣明,打下偌大江山,使中国社会走出明末长期战乱,给后来盛世打下好底子。但具体到内政,多年战乱刚结束,不恤民力、不休养生息,将财政类战争负荷状态持续多年,新建多处规模巨大皇家园林,先图享受+营造丰享豫大盛世面子。带头引领社会风气奢靡化,放纵权贵官僚有样学样,不仅后期财政危机不断加剧,吏治更是持续下滑……
雍正登基时,康熙朝外延发展盛世,粗放、低效、内生问题成堆,已完全不可持续。由此引发“抄家皇帝”严厉整饬官场&历史性重大财税体制变革……
对比康雍乾可知:满清从外延→内涵成功转型,使清代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以殊异于此前历代面貌成形,得罪人、挨骂,劳心、劳力、苦活、累活、脏活,全雍正一人干!康熙打天下、雍正治天下,乾隆吃现成、摘果子……
成熟&抱残
乾隆当然是聪明人,但确是小聪明。因为对方法、资源&力量,为何能产生并不理解。说白了,不明所以然。盛极而衰,并非什么问题都没?导致后来衰落问题,都在兴盛繁荣时就已显露,只是相关影响非盛世主流,再被人为刻意忽略,这才一步步积弊到后来衰亡……
一、人口&贫困化问题,取消人头税→人口成倍激增,由于技术水平限制宜耕农田,人均耕地不断下降,精耕细作、提高单产→产出总量增长,但人均收入水平确在下降,所谓盛世,不知不觉中,贫困化开始蔓延,成为太平天国运动重要原因……这方面问题还有更深层次原因&更复杂相互作用,需经济哲学专论(杂粮、环保&经济增长模式所决定人口再生产方式问题)。
二、八旗生计问题,满清进关后,按旗籍发“铁杆庄稼”,结果人口增长,不仅使财政负担越来越重,更导致越来越多素质低劣游手好闲群体,满清政权资源劣化配置,从康熙朝就导致八旗军制败坏,打仗渐渐靠绿营(汉人军队)。
三、满清用武科举、启用绿营图眼前得过应付,维持军队战斗力。导致八旗兵丧失战斗力机制(军制弊端),一直在发挥弊端作用。只不过八旗兵先烂,满清政府只能改为优选个人能力较强旗人军官做主官,士兵&作战军官主要用绿营(汉人),得以维持康熙后期→乾隆朝清军战斗力。随时间推移,世兵制绿营渐渐也烂了……至于坚持骑射,拒绝使军队武备火器化等,相比军制问题,根本算不了什么。军制是道,武器是术。军制是决定功能结构,武器如发现必要,很快就能更新。军制长期积弊,军人群体性糜烂,能打仗者几无,吃军饷者成群……
四、财税体制问题,雍正改革,使满清农业税制公平性,达中国农耕文明时代最高,但工商货币税&币制远不及两宋。随着百年海贸,持续巨大白银流入,商品经济比重持续升,满清工商货币税、币制弊端,使税收GDP比重趋势化下降,社会控制力随之下降。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满清中央政府不仅八旗、绿营很快溃败,连军饷也无法维系。不得不靠地方士绅收厘金(工商货币税),竟真能实现军政自给,由此镇压太平天国。但也使清季中央集权解体,再由此导致民国长期军阀混战……相关问题虽具体表现有异,实质就是唐朝军制、财税问题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大混乱翻版……
上述种种问题,乾隆盛世Or已存在、持续积弊Or全面露头、持续发展。乾隆帝知道,但没任何有效应对。清代最有魄力,不惜得罪人、拼命干、以图长远惟有雍正。不管是否是他突然驾崩,以致没来得及解决。乾隆登基后,有机会、有资源也试过,如:八旗生计。但此类康熙时就有,持续加剧体制性问题,一触及、立遭反弹,乾隆随即缩头、放任自流……军制、货币税制,客观上都超越中国传统文化范畴,需向近代工业社会体制转型。人口、耕地&普遍贫困化持续加剧问题,实际明确提出打破内涵发展梏桎于传统农耕局限,需向外移民拓殖!但乾隆固守传统,不开放柳条边(解禁东北移民→闯关东),回绝兰芳内附,放弃控制亚洲第一大岛(7个浙江省)机会。乾隆治天下,体制、方法都继承父祖,无论为人做事风格(克服困难)&问题认知,乾隆都没有能力开创、打破既有局限。如:人口激增、人均产出下降所致贫困化,乾隆有明确了解。但这是康熙、雍正时代没有新问题,乾隆最多采取些短期、治标缓解举措,既有体制框架内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事实上,乾隆对自己治下大帝国现状很满意。至于各种既有、新生问题,只要没见立即导致严重社会震荡,统统放任自流。因为即便不管……对他醉心营造的盛世丰享豫大也没“伤面子”。乾隆一朝60年,清政府坐拥巨额可支配财政盈余,社会经济发展也的确需要用掉。乾隆就用来修建、扩建大批现有中国籍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最大规模、成就最高,流传至今中华传统园林艺术成就典范:清漪园!
清漪园(颐和园前身)→2020年颐和园,无论规模、建筑规格(工艺),全面逊色于乾隆朝清漪园鼎盛时(后山多处景点至今未修复)!
形式上,清漪园似乎是乾隆唯一从无到有独立自主创新……实质上,清漪园以创新、前所未有形式表现,恰恰是本质完全相反:综合。是创新形式表现内涵发展达成熟、完善后所独有现象:集大成!
颐和园:知春亭~佛香阁
就说“重建”圆明园,为何扯到颐和园?
全局谋一隅,万世谋一时!
世人对圆明园诸多误会、误读,根源在视野局限+思考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