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正值黄金周期,兆科眼科的“入场时机”到了?_风闻
港股研究社-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港股。2020-12-24 22:49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高发而且低龄化,再加上老龄化加重,老年人群体的眼科疾病患病率的增加、对眼科护理需求的不断提高,所以导致我国目前存在巨大的眼科医疗需求缺口,催生了一大批眼科制药公司。
12月18日,亚洲生物制药集团李氏大药厂发布公告称已向香港联交所呈交上市申请表格,申请批准兆科眼科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值得一提的是,IPO前,李氏大药厂持有兆科眼科34.1%股份,兆科眼科为集团的联营公司,分拆上市后,集团将不再是兆科眼科控股股东,但仍是其单一最大股东。
李氏大药厂是中国少有具备自主研发项目及透过专利产品及引进美国、欧洲及日本的产品进行商品化模式于一身的药企,为什么会选择分拆兆科眼科赴港?目前的资本二级市场中已有不少比较出色的玩家,作为"新生力军"的兆科眼科又能把握住多少行业红利?
尚未商业化,兆科眼科赴港融资"续命"
企业上市融资一般主要出于募集资金以解决发展资金短缺、为了降低债务比例而采用的措施以及增加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等原因,而兆科眼科则属于第一种。
2019年6月,兆科眼科完成约5000万美元A轮融资。2020年11月,该公司又完成1.45亿美元B轮融资。投资者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高瓴资本、TPG、正心谷资本、奥博资本及爱尔眼科医院等等。虽然兆科眼科已受到了许多投资机构的青睐,但透过招股书可以发现公司仍未摆脱药企的一些通病。
由兆科眼科的招股书中可知,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兆科眼科的研发开支分别约为3480万元、9340万元和5470万元。对于一家药企而言,研发能力是架高竞争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随着日后进一步扩大适应症的覆盖范围、授权引进新药及多元化产品及疗法,兆科眼科的研发开支还将随着业务的增长而增加。
再加上兆科眼科已根据中国、美国及欧盟cGMP标准设计及兴建一座生产设施,用于生产眼科药物,已准备就绪进行商业化规模生产,年产能约为250完万支多剂量滴眼液,600万支/瓶单剂量滴眼液,40万支/瓶无菌凝胶及400万支外用凝胶,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在支出压力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兆科眼科的商业化进程却一直未有突破。据招股书数据显示,兆科眼科目前尚无任何产品获批进行商业销售,同时无自产品销售产生任何收益,因此兆科眼科在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均无营业收入,各期的净亏润则分别为3688万元、1.22亿元以及5.75亿元,兆科眼科赴港融资"续命"势在必行。
不过中国眼科药物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且存在巨大增长潜力,截止2019年中国的干眼、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青光眼患者分别是美国的13.3倍、10.5倍、6.0倍、4.8倍,整体眼科患者需求远超美国。
2015年至2019年,中国眼科药物的市场规模以9.3%的复合年增长率从18亿美元增至26亿美元,并预计以18.6%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5年增至72亿美元,而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进一步提升至22.9%。然而,目前资本市场这一板块并不是空白的,兆科眼科选择赴港能否获得成功或许还是一个未知数。
欧普康视、爱尔眼科"珠玉在前",兆科眼科能否复制成功?
根据Frost&Sullivan、《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眼科市场2019年总体规模达1700亿元,其中眼科医疗市场1240亿,占比73%,眼科器械市场267亿元,占比16%,眼科用药市场193亿元,占比11%,而纵观国内眼科药物市场近几年的发展,欧普康视与爱尔眼科堪称行业内的王牌企业。
欧普康视是一家眼科医药平台公司,目前拥有16种药物及候选药物的研发管线,涵盖所有主要的眼睛前部及后部疾病,包括4种后期候选药物、4种临近临床阶段候选药物、3种商业化阶段及临近商业化阶段药物及5种临床前阶段候选药物。核心产品OT-401还是目前中国唯一正在进行III 期临床试验评估的类固醇植入物。
爱尔眼科也毫不逊色,作为专业眼科连锁医疗机构,爱尔眼科主要从事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今年前三季度,爱尔眼科实现营收85.65亿元,净利润15.4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78%、25.6%。毛利率实现47.65%,稳定在近年平均水平左右。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爱尔眼科拥有境内医院105家,门诊部65家;并购基金旗下医院275家,门诊部37家。随着全国医疗网络不断完善,爱尔眼科的规模效应和分级连锁优势将进一步体现。反馈在股价表现上,截止发稿,爱尔眼科年内涨幅达131.34%,欧普康视也高达158%。
除了爱尔眼科与欧普康视这两位头部玩家之外,公立眼科医院凭借规模优势以及医改政策,在行业内的地位同样举重若轻。据《眼科产业链:创新驱动,服务为王》数据显示,2018年公立医院眼科医疗规模达882亿元,而民营医院为201亿元,在未来,公立医院将向医疗服务行业靠拢,而眼科或将凭借高盈利、医疗服务为主等特点成为公立医院重点发展对象。作为相对更加权威的选择,不管是兆科眼科还是其他玩家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对比行业内的这些先行者,目前的兆科眼科不管是在研发能力、盈利能力还是在商业化水平上都相对比较落后,想要复制爱尔眼科与欧普康视的成功,这次赴港融资能否为兆科眼科的药物研发提供更多的力量与支持,加速其商业化进程,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中国眼科药物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爆发具有相当的确定性,而兆科眼科现在的实力与行业头部企业相比仍有一段距离,所能瓜分的行业红利也相对有限,想要提高公司的上望空间与行业话语权,兆科眼科的当务之急或许还是需要尽快实现产品商业化,让投资者看到其长期价值。
文章来源:港股研究社,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