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扶起晕倒的92岁老人,却被家属反告肇事逃逸,这种诬告行为是否应该严惩?_风闻
郭肖-观察者网编辑-2020-12-24 09:25
据@时间视频 23日报道,20日,江西九江修水县爱心联合会义工开车路遇一名92岁老人晕倒,于是急忙下车上前将老人扶起,等到老人家属来之后,义工将老人交给家属并离开。
结果没想到,没过多久,一名义工接到了交警部门的电话,告知其涉嫌肇事逃逸。
原来,老人告诉家人是自己摔倒的,但家属始终不相信,反告扶老人义工肇事逃逸。
之后,民警调取事发地附近居民家的监控和行车记录仪发现,老人是自己摔倒,义工一行无责。交警责令老人家属向义工道歉,对方道歉并向义工道谢。
义工表示,虽然被误会一场,但是以后遇到这种事儿还是会见义勇为。
昨天,此事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热评区,点赞最高的几条评论,网友都认为是家属过分了。
还有网友指出,应对这种诬告的人进行严惩,只有这样,类似的现象才会少一些。
而“扶不扶”这样的问题再次引起讨论。
今年已是彭宇案的第14年,可其对舆论场的影响却始终还在。虽然碰瓷者早已成为公共笑柄,但众多碰瓷案例的发生,让施善者陷入一时的危机也是不争的事实,扶老人似乎变成了一个危险动作。
还记得吗?2017年12月,江西上饶市3名中学生在放学回家路上搀扶摔倒老人后,遭对方索要10万元住院费;2018年10月,安徽芜湖小伙路遇骑电动车老人摔倒,将其扶起后,老人一口咬定是小伙将其撞倒,还要对方赔付1000元。
最终的结果,这些事件中的当事人都得到了应有的公正,可是关于扶不扶,此后备受关注的一种说法是“不扶”,因为“好人会被冤枉”,还有人直言,这种爱成本太高,不值得。
今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除了首次对“碰瓷”行为作出界定,还对实施“碰瓷”构成的犯罪予以明确。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周加海介绍,“碰瓷”犯罪性质恶劣,危害严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对此类犯罪总体上要体现严惩精神。“碰瓷”的手法多样,不同手法的“碰瓷”,具体性质和危害程度存在差异,依法可能触犯诈骗、保险诈骗、虚假诉讼、敲诈勒索、抢劫、盗窃、抢夺、交通肇事等不同罪名。
人民日报也刊文指出,公检法机关联手出击,必将对“碰瓷”者形成强大威慑,也将极大遏制“碰瓷”现象,还群众一份安心和舒心。
不由得想到民法典中关于“见义勇为免责”的法律条款,对于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两相对比,一个严惩败德违法事,一个保护善行义举者,激浊扬清、惩恶扬善得以彰显。究其共性,二者既是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结果,也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治领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