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日报创作大脑上线,聊聊百度智能云面向媒体行业的“凌云之智”_风闻
脑极体-脑极体官方账号-从技术协同到产业革命,从智能密钥到已知尽头2020-12-25 19:04
提到AI解放劳动力这件事,大概没有人会比媒体从业者的感受更为深刻了。
创作,原本被视作集合了人类灵与慧的专属能力。而这两年利用机器学习的数据整合能力,记者可以高效穿行在网络大数据之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重要信息;自动写稿机器人,可以减轻一部分记者的机械化新闻报道工作……都是AI应用所带来的变化,也让不少媒体人直呼内行。
就在最近,由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研发、百度提供技术支持,权威媒体人民日报发布了“创作大脑”,对于整个媒体行业及从业者都会带来哪些影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将其拆解成三个子问题:
1.AI在媒体领域,究竟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2.创作大脑将AI的能力半径放大到了怎样的程度?
3.智能创作深入全行业的潜力值又是多少?
找到了这些答案,或许我们就能更清晰地理解,创作大脑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当AI撞上新闻,媒体行业发生了哪些改变?
作为一个AI垂直类媒体记者,坦率地说,我们在看到AI神奇能力的同时,也看到了它在媒体领域力有不逮的一面。
整体来看,AI能够帮助媒体行业解决的问题很多:
比如效率。数字时代的信息大爆炸、分秒必争的新闻生产节奏、跨内容平台的内容发布、社交媒体的重要性上升等等,这些新趋势都让媒体采编人员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在各类软件应用上来回整理资料、核实信息等等,而AI利用自然语言理解、生成算法、风格迁移等技术手段,可以简化数字新闻的生产流程,AI能够高效完成一篇稿件的写作和风格转换,制作精美的数据图标,将记者们从“体力活”中解脱出来。
再比如准确率。新闻生产速度已经被数字媒体提升到了夸张的水平,有网红视频号三分钟不更新就被粉丝调侃“是不是想掉粉”,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新闻错误率、错字率等靠人为检查也很难完全保证。而“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相结合,就可以快速验证专业知识的准确度,并与其他新闻事件相互印证。
在传播等环节上AI也能帮助媒体提质增效。传统媒体转型期间最常遇到的难题就是广告收入流失,提出数字化媒体产品的时候又对各个平台的算法规则等并不了解,比如Facebook就经常会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更改现有算法,也让媒体十分头痛。加上不了解平台读者的口味,很可能费力经营后毫无成效,广告投放效果不佳而影响营收。这些都是可以利用数据管理系统和个性化推荐技术等来实现针对性地改善。
当然,也有许多工作是AI胜任不了的。
比如许多新闻线索、内容之间有很多的隐藏信息,可能是采访对象的表情、图像之间的逻辑、社交媒体的情绪等等,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往往依靠媒体人的经验常识和逻辑判断来进行推演,AI要在短期内识别类似微妙的信息,还有点难;
另外,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读者需要更深一步的信息,更多维度的内容,来满足相关的好奇心,如何合理地将多方内容融合在一起,满足大众的好奇跟诉求,是需要采编人员思考和梳理的。
从这个角度看,AI能取代的还是那些繁复的机械劳动,也能让媒体人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到创作中来。而从AI的“能和不能”之中,我们也可以对传统媒体到智媒体转型升级的前提条件有所认知,需要集齐“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天时指的是媒体本身有足够的动力和需求去追求和支撑转型;地利是员工有热情和合理工具来快速完成工作模式的转变;人和则是拥有可以支撑转型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能力的合作伙伴。
那么,人民日报创作大脑满足这一条件吗?
天时地利人和,“创作大脑”改变了什么?
可以说,百度AI与媒体行业的强耦合,正是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所有要素之后的结果:
天时:随着传媒业态和内容形式的增多,媒体行业也必须去适应新平台、新终端、新交互方式,一方面需要提升数字化生产率,一方面要在如此繁多的工具间闪转腾挪,这是催生媒体行业集体开始向人工智能靠拢的关键因素。而AI要全面深入信息采集、内容生产、分发反馈等各个环节,需要全栈AI能力来保驾护航,百度AI的科技赋能就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基点。
地利:作为中国的“AI头雁”,百度基于多年技术积累和产业实践,在媒体行业推出了垂直产业解决方案“百度智能媒体中台”,从策划、采编、审校、发布等全流程上助力媒体转型。数据显示,每十万字内容审校以传统人力方式需要3.3天,百度机器算法秒级就能完成;在百度的多模AI技术加持下,智能采编可以从通稿式的“标准”内容,一键转化为快讯、短视频等多样化形态,面向多种受众发布,提升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汇集了多种领先技术的“百度智能媒体中台”到来,赋予了媒体智能化的“地利”条件。
人和:百度也因此成为媒体行业转型时期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人民日报的数智化过程中,多次看到了它的身影。早在2019年4月,百度大脑就上线了“智能创作平台”,集合了百度领先的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技术,成为媒体人的智能创作助手,提升创作效率。今年9月的2020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百度智能云的智能媒体中台也首度亮相,结合百度领先的AI技术和云计算能力,百度CTO海峰表示,希望在AI新基建的助力下,加速媒体行业的智能化变革。此次二者强强联合,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次推出的人民日报创作大脑,就是基于百度智能云的智能媒体中台,汇聚了百度的全栈AI能力,来针对性地解决内容创作行业的诸多痛点。
人民日报创作大脑具备直播智能拆条、在线视频快编、图片智能处理、智能字幕制作、可视化大数据、智能写作、新闻转视频、实时新闻监测等18项重点功能。
具体来看,人民日报创作大脑的解决范围涵盖媒体全量业务,将 AI 能力应用到每个业务细节中:
在选题策划环节,创作大脑收录了来自网站、APP、微信、微博、头条号等媒体信息源,同时支持创作者基于具体应用场景量身定制,通过大数据工具接收实时数据推送,实时掌握最新动态。“智慧新闻”系统则会对新闻热点进行汇聚和深入分析、舆情信息进行监控预警,最终为媒体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再利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然语言分析平台,提供分词、词性标注、关键词提取与权重分析、文章自动摘要、文章情感分析、实体识别抽取、文本分类、文本相似度计算、文本聚类、典型意见提取等十几项功能, 为新闻策划、深度报道提供助力,相当于媒体机构的“内容中央厨房”。
在内容生产环节,创作大脑可以提供图文编辑、视频剪辑、素材制作等辅助核心生产流程的工具集,让创作在AI算法的驱动下变得更加容易。比如AI可以自动根据新闻生成视频,辅助采编人员创作新闻;利用实时视频AI分析,可以在直播的同时自动生成字幕、自动完成剪辑快速上线;云盘工具可以对重要素材进行云端备份,防止资料损失等等。除了这些高频工具外,也能解决生产中的长尾问题,类似去除画面抖动、提升视频分辨率、自动优化图片的色彩和清晰度,在细节中提升内容品质,实现全场景、精细化、智能化的高效率生产。
在内容分发环节,可以基于“人民号”为省域自媒体内容聚合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快速搭建区域自媒体内容聚合平台,实现流量赋能。同时,还提供网站、移动端APP、微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直播等多种新媒体发布平台的整合式服务,形成发布平台的矩阵式管理、多渠道传播联动,让数字内容的运营及裂变变得更加简单,助力媒体机构快速建立多渠道、多维度、多场景的舆论传播平台。
在数据反馈环节,利用传播力分析,实现对原创新闻在全网传播情况的实时监控,并根据传播力模型计算传播力指数,从稿件传播路径、传播趋势等多个维度对整体传播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展示,直观反映新闻资讯的传播影响力,为内容数字化运营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能够为记者、编辑考核提供量化数据。
梳理之后可以发现,人民日报创作大脑将AI应用到了媒体业务“策、采、编、发、评”各个场景之中,打造了全流程可量化、智能化、自动化的一站式一体化体验,让复杂且繁琐的新闻流程变得简单。在放大整个新闻生产线效能的同时,也让AI在媒体行业的价值半径得到了放大。
凌云之智:借助“云智一体”的双翼,飞向智能中国的新边界
或许你会说,人民日报能够推出创作大脑,是因为其本身就具备较强的数字化意识和积累,作为头部权威媒体的巨大流量和创作体量,也要求其必须尽快进入数智化转型轨道。它的经验是否能够被整个媒体行业所复制呢?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与人民日报的合作,我们看到百度智能云还与许多媒体平台有着密切合作,比如与央视网联合打造的“人工智能编辑部”,共同建成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领袖素材数据库,以央视主持为原型推出的虚拟AI主播等等,之所以百度AI能够为众多媒体从业者所接受,并不是因为人人都具备AI开发、落地的技术能力,而是基于百度智能云这个强大的“技术管道”。
我们都知道,AI发展离不开三个要素:算力、数据、算法。难道企业想要应用AI,必须先雇佣一个高级算法工程师,搭建一个深度学习框架,标注大规模的数据,千辛万苦地抢到GPU计算资源,费时费力费钱地训练出一个智能体,再派到具体场景中去迭代升级,直至产生实际效益?
要解决各行各业应用AI的痛点,云服务就成为现实背景下AI的最佳输送管道。
以百度智能媒体中台为例,可以直接在云端调用百度大脑在AI、NLP、知识图谱等领域积累下来的垂直算法,灵活低成本地解决算力问题。尤其是在百度智能云“以云计算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抓手,聚焦重要赛道”战略指引下,通过“云智一体”、端到端的方式,可以快速将AI技术突破与产业实际需求融合在一起,实现AI与云、智能与产业的共生。
“云智一体”,也成为百度智能云在云服务市场中的独特竞争优势。前不久IDC发布《中国人工智能云服务市场 研究报告(2020H1)》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连续三次在AI Cloud市场排名第一。其中,在人体识别、图像视频、NLP(自然语言处理)等细分领域排名第一,行业用户的认知度最高。
在工业质检、智能零售等应用场景中,百度智能云已经发展出了独有的合作伙伴,在产品数,用户数方面都居于领先地位,搭建起了丰富的生态系统。如今伴随着人民日报创作大脑等一系列合作的加码,百度智能云在媒体赛道上也显现出领跑者的气质。
百度 CTO 王海峰认为,百度智能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百度践行智能云战略,持续技术创新,与伙伴一起深入产业探索实践的最佳验证”。
从AI赋能百度内部搜索、地图等核心业务,到进入城市、金融、制造、医疗等多个领域,再到现在深入被视作“人类专属”的“新闻创作”媒体赛道,百度将AI技术能力与产业生态之间一步步地实现了强耦合,推动各行各业的数智化升级,也让AI与云作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生产力价值不断增强,得到来自产业的反哺和支撑。
以技术为支点,不断延展至一个个全新的赛道,百度智能云所绘就的不正是智能中国枝繁叶茂的万千气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