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裁判是如何炼成的?这部纪录片值得中国足协好好琢磨_风闻
林灵瑾-观察者网编辑-2020-12-25 16:30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体育”,作者许仕豪。
当历经波折的2019-2020赛季欧冠决赛的终场哨声响起,来自拜仁慕尼黑的科芒、莱万多夫斯基和穆勒在场上大肆奔跑,疯狂庆祝,而带领决赛裁判组的达尼埃莱·奥萨托也与同僚们深情相拥。这一刻,胜利者为自己成为世界焦点而喜悦,裁判们则为自己的“默默无闻”而自豪。
拜仁慕尼黑夺得2019-2020赛季欧冠联赛冠军
“最好的球队赢得了冠军,但没人去讨论裁判,这就是最好的结局。”欧足联裁委会主席罗伯托·罗塞蒂感慨。
欧冠决赛后,欧足联推出官方裁判纪录片《Man in the middle》,讲述了欧冠裁判是如何炼成,以及那些备受关注的判罚背后的故事。
精英裁判之路
裁判的最高境界,就是对比赛的任何方面做出最小干扰,但实现“默默无闻”并不容易,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高强度训练、对技战术与规则的深刻理解和团队协作。当然,最重要的,是对足球这项运动的热爱。
良好的体能是成为一名裁判的首要素质,想要跟上比赛节奏,必须保持日常训练的强度与职业球员一致。
数据显示,一个精英级别的欧冠联赛主裁判,平均每场比赛要跑动10-13公里,这甚至超过很多职业球员的跑动距离,而其中还包括了20公里每小时的剧烈跑动,以及场均1800次左右的变向和变速跑。
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的运动专家维尔纳·赫尔松会为欧冠裁判们设计训练计划,其中的一项折返跑训练,要求裁判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组60米+36米的套娃式折返跑,每组5个往返,一共3组。这样的强度,只是顶级裁判每日训练内容的一小部分。
像教练一样,裁判员在备战比赛时也会参考和研究两支队伍的技战术特点,这与裁判的临场执法息息相关。球队的战术打法、定位球习惯、球员的越位情况都需要被收集和分析。
法国裁判克莱芒特·蒂尔潘在赛前研究双方战术
罗马尼亚籍裁判奥维迪乌·哈采甘曾执法过2018/19赛季多特蒙德与巴塞罗那的欧冠小组赛。赛前,他细心研究了多特边锋桑乔突破时的技术特点。当比赛中桑乔使用惯常手法突入禁区时,哈采甘选择跑到禁区右侧的前沿来观察防守球员的动作,最终准确判罚了一粒点球。
哈采甘与巴萨球员交流。此役,哈采甘精准判断了桑乔所造的点球
而更加讲究细节的裁判员,甚至会在赛前想办法摸清每名球员的行为特征:有的喜欢假摔;部分大牌爱向裁判施压;一些经验丰富的防守悍将则会在裁判的视野盲区侵犯对方球员……当对这些信息了如指掌时,临场判罚才能更加从容。
对足球规则的透彻理解也是关键。足球规则看似清晰简单,但在实际执行时拥有许多“可判可不判”或“找平衡”的空间,手球和点球的判罚也远比规则条文上叙述的更加模糊和复杂。裁判们对足球规则的解读一旦有所出入,那么整项赛事的尺度都会变得难以把控。
欧足联会定期组织培训和会议,召集裁判们一起讨论不同情境下的抉择和判罚。这一会议还有另一项功能,就是以团队的形式对裁判进行支持。
苏格兰裁判威廉·科勒姆直言,团队的支持对裁判非常重要。他在比赛时,会要求视频助理裁判对他的正确判罚进行鼓励,而不是只在耳机里冷冰冰地告诉他“检查完毕,判罚正确”。
苏格兰裁判威廉·科勒姆
优秀的裁判员各有强项,但对足球的热爱是他们的共同特质。不同于职业球员和教练员,裁判员的日常训练大多是单独进行的。放弃陪伴家人的时光,每天独自进行几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如果不是怀揣满腔热爱,这样的生活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已经有27年裁判经验的斯洛文尼亚裁判达米尔·斯科米纳,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职业球员,但是15岁的一次伤病结束了他的球员生涯。为了继续从事热爱的足球事业,他努力学习规则转型裁判。
其他的精英级裁判,几乎都有着相似的经历:从小喜欢足球,因为种种原因难以成为职业球员或教练,最终决定以裁判的身份在绿茵场挥洒汗水。
奥维迪乌·哈采甘的经历更是传奇,除了喜欢足球以外,他一直有志学医。2010年,他拿到解剖学硕士学位,但医学院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让他意识到,想要同时成为优秀的医生和裁判是不现实的。最终,他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医学道路,成为一名职业裁判。
奥维迪乌·哈采甘最终选择放弃医学道路
干扰与专注
裁判是一个时刻要面临干扰与压力的群体。据统计,一场90分钟的比赛,合格的裁判需要完成300—350次判罚,每10—15秒就要进行一次或大或小的抉择。临场执法要求裁判永远在最好的位置,用最快的速度做出判罚,但这只是最理想的状况。
裁判需要保持公正,但是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会被各种内在和外界因素影响。
研究表明,现场观众的情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裁判的判罚。
在给一群裁判播放同一场英超球队的比赛时,有的裁判只能看到录像的画面,有的裁判观看的录像中却有观众的原声。事实证明,只观看了画面的裁判吹罚尺度更加严格,并且对主队客队的判罚都十分平衡。而听到现场原声的裁判则表现出对主场观众的顺从性。
能容纳83000人的多特蒙德主场伊杜纳信号公园球场,常常给裁判和客队带来压力
实际上,裁判经常需要通过直觉进行判罚。由于很难看到事情的全貌,在全神贯注看着球时,他们还要用余光注意其他球员。这样的执法方式难免出现遗漏,可对一名优秀裁判来说,一次严重的失误就足以断送职业生涯。
就算是对犯规球员合理合规的惩罚,也可能对裁判造成困扰。“人们认为罚下球员会让裁判高兴,但事实完全相反。出示红牌会让裁判感到自己控制场面的能力不足,进而感到沮丧。”意大利名哨詹卢卡·罗基说。
即便离开球场,裁判们还要面临着媒体和外界的舆论压力。运动专家斯图尔特·卡林顿表示,从心理学的“归因理论”来看,教练和运动员习惯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界不稳定因素,裁判的判罚首当其冲。
同时,人们更习惯于不信赖裁判。相比球员和教练,裁判回应外界和媒体,为自己说话的机会非常有限,这往往让他们成为沉默的“替罪羊”。
为了提升裁判的判罚准确度,减轻他们面临的干扰和压力,视频助理裁判(VAR)应运而生。
2018/19赛季欧冠1/8决赛首回合,阿贾克斯主场对阵皇家马德里,塔里亚菲科的补射进球被视频助理裁判判为越位,这也是欧冠联赛史上首次VAR介入后的结果改判。这场比赛的主裁判达米尔·斯科米纳,也执法了当赛季热刺对阵利物浦的欧冠决赛,并在开场不久就根据VAR的回放判罚了一粒点球。
2018/19赛季欧冠决赛,热刺对阵利物浦,斯科米纳在开场不久判罚点球
而在另一场欧冠比赛中,当值主裁希蒙·马奇尼亚克判罚国米进球无效的同时,又判给布拉格斯拉维亚一粒点球,这样颇具争议的判决需要极大的勇气,也是在VAR出现之前无法想象的。
VAR和门线技术等高科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足球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反对者认为,科技的介入破坏了足球的流畅性,甚至让进球后的庆祝动作都变得顿挫,因为进球的球员也会充满迟疑。
VAR技术已经成为足球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也对裁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入VAR的目的是纠正清晰且明显的错误,应该用来查看“上帝之手”这样的情形,而不是“腋窝手球”、“脚后跟越位”这样的细枝末节,这于足球的流畅度和观赏性都无益。
主裁判应该信任并利用好新技术,但也要时刻记住自己是最终的裁决者,只有在有充足的理由时才会让VAR介入甚至改变判罚。同时,当VAR介入时,要时刻注意耳麦中的信息,更要注意肢体语言,因为在那个时刻,全世界的镜头都对准了裁判。
面对突发情况的干扰,荷兰名哨比约恩·柯伊珀斯的两场吹罚堪称经典。2018/19赛季欧冠半决赛首回合,巴塞罗那主场对阵利物浦,开场3分钟,柯伊珀斯就察觉到自己肌肉紧张,无法进行加速跑,他受伤了。
但在与裁判团队沟通之后,柯伊珀斯坚持吹完整场比赛,展现了出色的决断能力和抗压能力,甚至在临近比赛结束时,面对梅西时间过久的庆祝动作,他仍能表达自己不满的态度,把场面控制到近乎完美。
柯伊珀斯要求梅西尽快结束庆祝
而在2019/20赛季国米和巴塞罗那的小组赛中,面对一粒疑似越位的进球,裁判组的通话和视频设备突然出现了问题,无法使用VAR技术进行回放。在这样的情况下,柯伊珀斯依然展现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冷静地判罚进球无效,赛后的录像也证明了这是正确的决策。
付出更在赛场外
与其他地区相比,欧洲拥有更深厚的裁判储备和更完善的培养体系,这样的优势不仅仅能用“底蕴”二字解释。
在欧洲,良好的足球氛围和文化鼓励人们从事裁判这一职业。比约恩·柯伊珀斯继承了家族经营三代的大企业,但他把更多精力放在足球场上。另一位荷兰裁判丹尼·梅凯利是一位警察,为了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地执法比赛,警察局几乎取消了他所有夜班。而像哈采甘那样牺牲学业,选择成为裁判的案例,在欧洲也并不鲜见。
级别众多的联赛系统和校园足球氛围也在帮助年轻裁判员成长。英格兰就拥有24个级别的480个联赛,共有超过7000支不同水平的球队参与,业余赛事和校园赛事更是火热。因此,许多裁判在十几岁时就有很多机会参与到比赛执法中,这都成为孕育精英裁判的沃土。
欧足联的几位名哨,克莱芒特·蒂尔潘、安东尼·泰勒、达米尔·斯科米纳等人都是15、16岁时就已经成为裁判了。
英格兰的联赛体系非常庞大
社区和民间组织对裁判的帮助也推动了裁判们的反哺。很多国际级裁判在年少时都受到当地俱乐部和民间组织的帮助,而成为顶级裁判后,他们也开始帮助新生力量成长。
达尼埃莱·奥萨托从小到大的照片被贴在家乡一家餐馆的墙上,比约恩·柯伊珀斯家乡的一条路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而克莱芒特·蒂尔潘在业余时间会帮助勃艮第大区足协培养年轻裁判。
达尼埃莱·奥萨托儿时的照片被家乡的一家餐馆贴在墙上
在临场水平之外,欧足联还非常看重裁判员在生活中的品格。裁委会主席罗塞蒂认为,裁判就是比赛场上的法官,想拥有好的执法水平,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因此,欧足联在选拔裁判时,会格外重视执法能力和比赛控制力之外的品格。
新冠肺炎席卷欧洲时,欧足联组织网络训练课程,帮助裁判们维持状态,还组织了多个线上培训班培养年轻裁判。
疫情期间,裁判们通过上网课保持状态
不少裁判还参与到志愿活动当中,每周为社区老人购买和运送食物。正如蒂尔潘所说,回馈社会是自己和很多裁判一直以来的梦想。
罗伯托·罗塞蒂表示,当裁判能够学到许多人生道理。裁判会明白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明辨是非,但最重要的,是能够培养球场内外都适用的决策能力。
场外的决策,就像裁判们对人生道路的一次判决:达米尔·斯科米纳,判决自己从球员转为裁判;詹卢卡·罗基,判决自己在壮年时挂哨,把更多时间用来培养年轻人。
正如赛场上表现得那样果断,奥维迪乌·哈采甘,在中场休息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时,擦干眼泪,判决自己吹完整场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