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反复强调,为何还在“形式主义”的泥淖里打圈圈?_风闻
钧正平工作室-钧正平工作室官方账号-2020-12-25 09:12
年终岁尾,各种评比、表彰、汇报、总结、检查扎堆而来,这是盘点年度工作、查摆问题的主要方式,也是涉及年终考核排名的重要手段,历来备受各级单位重视。
然而在部分地区,年终总结工作却变了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有所“反弹回潮”,一些新表现悄悄冒头,甚至出现“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怪现象,与中央“为基层减负”的要求背道而驰。
近段时间以来,半月谈推出“反对形式主义”系列微动漫,披露了形式主义的各种表现方式;新华社发表评论《警惕形式主义新变种》;一些地方基层工作人员也在网上大倒苦水,称各类年终考核扎堆不说,还都以检查资料为主,为了补材料而造材料,沦为“加班狗”,心塞又无奈……可见,年终岁尾成了形式主义的集中爆发期。
基层并非“万能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越是年终“考核时”,越是基层“繁忙季”。梳理一下基层干部的现实吐槽,形式主义现象百出:
不少部门单位部署工作任务时,往往“高调发令”、“限期完成”,不考虑基层承受能力,要求事事“百分百完成”、“百分百达标”。如有的要“速效型”材料,上午刚发通知,下午就要报送情况,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基层干部不得不赶工炮制。有的要“配套型”材料,在报送基础材料的同时还需加上总结性材料,导致基层压力山大,苦不堪言;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为了让数据好看,要求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怎么办?基层干部只能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所谓“兵马”未动,“材料”先行,只能把说的当成做的,把规划当成现实,把思路当成成绩;
“走马灯”式的各种检查轮番上阵,同一天内来多个督查组,基层干部分身乏术,把主要精力用在接待、陪同上。不仅如此,还要事事留痕、处处留影,上边来人检查,下边也要现场拍照,做到及时宣传,广而告之;
一些地方平时不重视学习培训,一到年终就搞突击,以完成既定的培训时长要求。基层干部一边要参加培训,一边还要做好本职工作,既不能保证培训的效果、又加大了工作强度。有的单位甚至将学习培训参与情况作为考核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的依据,甚至将参加学习培训与评聘职称挂钩,基层干部疲于抄笔记、刷习题、考试……凡此种种,不仅背离培训的初衷,更成为基层干部的新负担;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更迭,特别是电子政务的突飞猛进,形式主义“创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为基层减负的“无纸化”办公,变成了整天抱着手机守着电脑的“五指化”办公。政务App上打卡刷分、微信工作群里签到、花大量时间浏览群组里的各项通知……不少基层干部手脚被手机和电脑绑住,深入“群”里难以自拔,工作群变成“通知群”、“留痕群”、“夸夸群”……
可以说,形式主义害人不浅,令人深恶痛绝,其不仅影响工作的推动落实,也不易于促进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更影响基层战斗堡垒的作用发挥。
近年来,党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大力破除形式主义,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要求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可为什么形式主义这种顽疾,却屡禁不止,难以根治,甚至衍生出种种变异?
有基层干部留言称:“形式主义久治不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搞形式主义得甜头,有利可图。如果搞形式主义尝的尽是苦头,搞的人自会少起来。”这番感悟,引人深思。
习主席多次强调,“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
一言以概之,形式主义久治不愈的根源在于思想上没有改变、转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实际上,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一对如影随形的孪生兄弟。**问题出在基层,根源却在上级,形式主义的背后,总会看到官僚主义的影子。官僚主义依靠形式主义装饰门面,形式主义依靠官僚主义求得生存。
现实中很多人对形式主义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并由此产生了一些不良心理依赖。就比如“臭豆腐”效应,形式主义也有类似情况。一些人嘴上虽然喊着“反对形式主义”,心里却不以为然。为何?因为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官僚主义者一旦把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者捧为“能人”、“高手”,也就为搞形式主义大行其道铺平了道路。而正因为形式主义有省事易行、容易立竿见影的迷惑性,一些人“轻车熟路”,沉迷于“穿新鞋走老路”,很容易陷入路径依赖出不来。
当然,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
古人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形式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顽固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拿出锲而不舍精神,一抓到底,永不停息。
这就需要我们从思想上校准航标,以上率下,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靠实绩说话,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游标卡尺”,多向一些僵化的考核“指挥棒”开刀,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跳出形式主义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