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有哪些机会,有哪些隐患?_风闻
西方朔-2020-12-26 21:57
南山林雪萍22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30 Pro 5G#重塑工业体系# 中国制造有哪些机会,有哪些隐患?工程院昨天正式布了2019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
强国报告,一一点破玄机。这里来简单总结一下四大要点。
第一点是结构优化指标。喜的是,高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带动了结构优化。但在基础零部件却是“积劳成疾”。基础产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连年小滑坡。轴承、仪表、机床等基础部件的全球占比,2019年比2012年几乎腰斩一半。
好在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如果阅读五中全会和一周前的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到了要加强基础产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前天工信部也正式提出,工业基础软件,也成为工业强基四基之外的第五基。
这种拿着放大镜到树根之下看土壤的方式,来的非常及时。与此同时,国家也在提出工业基础研究院的必要性,就像德国弗劳恩霍夫、台湾工研院等共性研究院,也是值得期待。七个字:喜忧参半再掺喜。
第二就是规模发展指标。四个字:来年再战。美国的连续三年增长。这说明美国实体经济发展很好。主要是两方面:制造业增加值(也就是体量)在增加,而美国产品的出口占比也在增加。这表明了制造业正在重返美国,成为事实。
美国政府重振制造业的政策,是有效果的。可惜特朗普已经无法享用这个成果。
而中国则在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因为中国的规模基数比较大,增速比较低。体量虽然在增长,但增长率很少;而在2019年由于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冲击,出口占比,也下降比较多,这就导致规模发展下降。
不过,也不必太担心。规模发展指标,中国是有优势的。预计2020年的这个数据,将来会很亮眼。
第三项是质量效益。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一直偏低。始终是在20%左右。同样是100原材料或者零部件进来,出去的时候,中国只能卖到119元,而美国可以卖到130元。中国附加值不足。
而美国、德国都是30%以上:美国33%,德国34%以上。日本将近30%。这个数字对比,实际上就是大而不强的一个深层次的影像诊断,就像使用X光扫描了人体的健康度。
中国制造在加工和装配环节的增加值,急需要提高。如果更多使用国产部件,或许也是可以提高增加值的。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增加值也是在30%以上。后来急剧下降,在2017年甚至掉到18%。正是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中国制造反而是有非常多的潜力,可以挖掘。四个字:大有空间。
第四就是持续发展的态势。主要看制造业的投入,中国制造业研发有下降。美国的制造业投入是增长的,而在中国,国家整体研发投入增加到2.%;但制造业却降低到1.5%左右。这两个数字对比,有点令人吃惊。整体研发投入的钱,都去哪里了?
要知道,美国制造业的创新投入,占据了整个美国创新投入的67%。当然,中国制造研发强度低,跟为制造业太穷造成的, 2019年制造业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下滑0.96个百分点。制造业又穷,又苦,还又累啊。
今天还知道一件事,一个手游公司的CEO年薪,居然是2,000万元。咽下口水,抹把眼,脑子里蹦出四个字:瘦骨嶙峋。
要想振兴制造业,除了制造业自身好好打铁,还得从工厂之外的社会环境功夫。
制造业、跟外卖、滴滴打车、电商平台,其实也是一个跷跷板。当制造业的工人都去做外卖,当优秀毕业生都去了互联网的时候,互联网就开始呈现对制造业进行柠檬榨汁的效益。
制造强国,单独靠制造本身,其实是无法“强”起来的。(本文大力感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吴进军博士提供的帮助) #新质量思维#收起全文d
西方视点:
互联网行业与制造业的巨大反差,可以说是触目惊心啊!
如果听之任之,互联网成为吸血鬼,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