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文是由儒家传承下来的_风闻
明我心-2020-12-26 20:37
四千年前!天文官员计算历法,计算日食出现错误会被诛杀的!
《尚书·胤征》记载:“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沉乱于酒,畔宫离次,淑扰天纪,遐弃厥司。 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 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 羲和尸厥宫,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 《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
羲氏、和氏败坏了自己的德行,沉湎迷惑于酒,扰乱所治理的政事,背离职位。 开始扰乱天时历法,远弃自己所负责的职事。 于是,九月初一这一天,太阳和月亮不是相会于房宿,而是发生异常,太阳被掩蚀,发生了日食。 乐官击鼓,啬夫驰驱,庶人奔走,救助太阳。 羲氏、和氏身居其位不理政事,对此竟一无所知,使天象昏乱迷惑,因而触犯了先王制定的诛杀刑律。 先王的政典规定:对违制失时的人,如所定历法早于天时出现的,诛杀而不赦免;所定历法迟于天时出现的,诛杀而不赦免。
《尚书》记载的这事是四千年前的事。
《左传.昭公七年》:“(晋)公日:‘何谓六物?’对日:‘岁、时、日、月、星、辰是谓也。’公日:‘多语寡人辰,而莫同。 何谓辰?’对日:‘日月之会是谓辰,故以配日。’”房,所次之宿,即日月相会的星宿位置。 由于日月相会的位置发生异常,日被月所掩蚀,便发生日食。 辰弗集于房,即发生日食。
羲氏、和氏其实说的意思可能就是日食的意思,只是有点书面。
《春秋》记载的慧星,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
《春秋》记录的日食:一、《隐公三年》: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二,《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三、《桓公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后面的省略了,一共三十七次。
可以查看这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9045f80100yrx9.html
稍想下就应该明白,不可能骑马或跑步记录这么多次的,就算骑马也没那么多时间给人去浪费,是推算出来的,我这一生还没见过一次日食。有的可能计算有误,但是也可能地点不同,计算得不同,本来并没有错。但古代历法确实不太准确,而计算错是主因。
另外,东汉王充《论衡 说日篇》也有很多关于中国天文的争论:
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1dab27a64b.aspx
当时儒家的一些天文理论,有人可能就是王充的老师。有人说的可能是指当时社会上的一些议论。有的很准确,很先进,有的就仅仅是猜测,没有猜测也就没有验证了。那时的西方在做什么呢?什么都没有
日食的理论还是相当准的,太阳,月亮是圆的最早也应该是儒家提出来的。
儒者说:“太阳早晨升起,是从阴气中出来的;日落看不见,是又回到阴气中去。阴气昏暗,所以隐没看不见。”
儒者说:“冬天短,夏天长,也还是由于阴气和阳气的缘故。夏天的时候,阳气多,阴气少,阳气光明,跟太阳同光辉,所以太阳出来就没有遮蔽。冬天的时候,阴气昏暗,掩住了太阳的光亮,太阳虽然升起,就像被遮着看不见一样,所以冬天白昼短,阴气多阳气少,与夏天正相反。”
有人说:“夏天的时候阳气盛,阳气在南方,所以天就升高了;冬天阳气衰,天就降低了。天高,那么太阳经过的路程多,所以白昼长;天低,那么太阳经过的路程少,所以白昼短。
有人说:“天南方高,北方低。太阳高高升起,所以看得见;太阳落下去,所以看不见。天就像斜放着的车盖固定在空中,所以北斗星在人的北面,这就是天像个倾斜车盖的证明。
有人说:“天的北边落入地中,太阳也跟随天一起落进地里,由于地严密地遮蔽着,所以人看不见。然则天地是夫妻,合成一体。天在地中,地与天合成一体,天和地并成一气,所以能产生万物。北方属阴,天地合成一体并成一气,因此住在北方。”
儒者有人认为早晨太阳出来和傍晚落下时离人近,太阳正中时离人远;又有人认为太阳正中时离人近,日出日落时离人远。
儒者议论说,太阳早晨从扶桑升起,傍晚在细柳落下。扶桑是东方最远的地方;细柳是西方最远的原野
儒者议论说:“天向左旋转,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不是附着在天上,而是各自旋转的。”
有人问:“太阳、月亮和天都在运行,运行的度数不同,三者有慢有快,用人和物来证明,拿什么来作比喻呢?”
儒者说:“太阳每天运行一度,天一天一夜运行三百六十五度。天由右向左运行,太阳和月亮从左向右运行,刚好跟天相互迎面而行。”
《周易》上说:“太阳、月亮和星星都附着于天,各种果实和草木都附着于地。”
儒者说:“日食是月亮侵蚀了太阳。”他们经常在月末和月初看见日食,因为月末和月初月亮与太阳重合,所以月亮能侵蚀太阳。春秋的时候,日食多。《春秋》经上说:“某月初一,太阳被侵蚀了。”
有人说:“日食是月亮遮盖了太阳。太阳在上面,月亮在下面,太阳被月亮遮住了形体。日月合在一起,互相重迭,月亮在上面,太阳在下面,无法遮住太阳;太阳在上面,月亮在下面,太阳被月亮遮住了,月亮也遮住了阳光,所以称作“食”。太阳遮住月亮,就像阴云遮蔽了日月看不见一样。太阳和月亮正好相合,相互重迭。要是太阳和月亮合在一起相当于两块玉璧重迭,就是日全食了。
儒者认为日月的形体都非常圆。他们从下往上看见日月的形体,像斗筐的形状,像个正圆。
儒者说太阳和工伎们一样,都认为太阳是一个。(很多人认为有十个)
《春秋》庄公七年中记载:“夏四月辛卯日,晚上看不见常见的星星,而流星却像雨般坠落下来。”没有删修过的《春秋》上说:‘坠落的星,离地不到一尺又返回天上去了。’孔子删修改编后说:‘流星坠落像下雨’。孔子的意思认为地上有大山近陵楼台,说“离地不到一尺”,恐怕不符合实际情况,就更正说“像下雨”。
《春秋左氏传》:“鲁庄公七年四月辛卯日,晚上连常见的星星者看不见,夜空很明亮;星星坠落像下雨,而且与雨同时下来。”
还有鲁僖公十六年正月戊申日,有五砣陨石落在宋国,《春秋左氏传》说:“是星星。”
《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上说:“云贴着山石出来,肤寸之间都云气密集,不到一个早晨,雨就下遍天下,这只有泰山才能做到。”
《尚书·洪范》上说:‘月亮靠近箕宿和毕宿,就会刮风下雨。’《诗经·小雅·渐渐之石》上说:‘月亮靠近毕宿,就要大雨滂沱。’诸葛亮算天气可能也是根据这些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