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件商品电商比实体店便宜,景区比超市便宜,智商税到底如何定义?_风闻
卡卡青-2020-12-26 10:22
【本文来自《媳妇去日本买了把300大洋的陶瓷刀,用起来小心翼翼,还不如我家那两把几十块的刀》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石上清泉300块,不至于叫买不起。 价格明显超出其使用价值很多的东西,可称为交智商税。
这个其实挺难说的,就以我最近买羽绒服和蚕丝被为例
最近天冷想着盖的被子不够,买床被子,想起以前结婚在商场里买的都是一千多至三千多的,然后想着去唯品会看看有没有便宜货,结果发现居然100多到两千的都有,然后选了一个原价3600,打折后400的钱皇牌的,买回来盖了之后发现效果和之前盖蚕丝被效果一样,也就是质量基本差不多,可以说之前在商场买的是交了智商税不,那些买这个牌子这个型号的蚕丝被,在只打7折的情况下岂不是交了更多智商税,但是实际蚕丝被到底值多少钱,这真说不清,即使是相同的品质,人们更信任大牌子的厂家,贵一点也很多人买,品牌效应附带了一些增值在里面。
羽绒服也是一样的,我就在商场买的一件羽绒服,打3折,800多,结果在唯品会上找到一模一样的只卖400。。我有时候就在感叹,哪些说互联网挤占了实体店生存空间的,如何来解决这一倍的差价?我在实体店多出的这400是不是又被迫交了智商税了,我也不想交啊,奈何不知道别人进价,也不知道造价和运输成本,我还以为800买值了,毕竟之前买的一件400的太难看了。
我觉得还是在于是否基于自己的收入,花了超出预期的钱去购买溢价商品,像上面的蚕丝被,我月入1W以下,我觉得1000以内比较OK,但是月入10W的人,可能更愿意去店里花3000+去买一样的东西,说他们交智商税其实也不是很合适,但是如果是月入四五千的人去店里买3000+的,我觉得是在交智商税。
有个比较好的例子,是同样的矿泉水,在超市2块,在景区5-10块,应该没几个人会认为是在交智商税,因为这个价大家都给得起,最多就说景区价格贵,虽然溢价也挺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