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量进口日本刀,喜欢用日本刀刀条配自己的刀装,比如绣春刀_风闻
☆戒不鋽☆-2020-12-27 21:19
【本文由“昭朴”推荐,来自《退居蒙古草原的蒙古人,怎么到了明朝连铁锅都铸造不上?》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多读点书。
明朝大量进口日本刀,喜欢用日本刀刀条配自己的刀装,比如绣春刀。明朝人极喜欢日本刀,据估算明朝总共进口过约20万口,并且还仿制、有时候还按自己的需求稍微改良,仿制的也和原版的一起统称倭刀。
戚继光撰写《纪效新书》时,专门对明朝士兵面对日本武士刀时的困境做了重点提及。在书中,戚继光感慨:“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足,遭之者多身两段。”后积极仿制改良,并且还积极学习日本刀法,推陈出新。
宋应星在研究日本浪人武士刀之后,甚至在《天工开物》中写下“倭夷刀剑,有百炼精纯……倭国刀背阔不及二分许,架于手指之上不复欹倒,不知用何锤法,中国未得其传。”其中的赞誉和自愧不如,自是溢于言表。
另有两首《日本刀歌》 传世:****
《日本刀歌》 明代散文家唐顺之,主要内容体现了对日本刀精良的赞美,以及一个无从了解行业机密的外行人以讹传讹得有多么荒诞、妖魔化。
有客赠我日本刀,鱼须作靶青丝绠。重重碧海浮渡来,身上龙文杂藻荇。怅然提刀起四顾,白日高高天冏冏。毛发凛冽生鸡皮,坐失炎蒸日方永。闻道倭夷初铸成,几岁埋藏掷深井。日淘月炼火气尽,一片凝冰斗清冷。持此月中斫桂树,顾兔应知避光景。倭夷涂刀用人血,至今斑点谁能整。精灵长与刀相随,清宵恍见夷鬼影。迩来鞑靼颇骄黠,昨夜三关又闻警。谁能将此向龙沙,奔腾一斩单于颈。古为神物用有时,且向囊中试韬颖。
《日本刀歌》 宋朝 欧阳修,证明日本刀在宋朝就已奇货可居。主要内容是借物抒情,反思痛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由于人祸而失传。这首诗在人教版初中历史书上有提及。
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丱童老。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