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常识: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自由主义者_风闻
吕建凤-批判批判者的批判者2020-12-27 11:45
说这个话题,首先要定义什么是自由。
自由应该就是不受束缚。
当然,在资源短缺环境下,绝对的不受束缚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类只能有相对的自由。也就是说,人们应该接受必要的约束。也就是不能让任何人绝对自由——那会导致别人得不到应有的相对自由。
于是一些错误的自由观念就出来了:
人都想要自由。几乎每一个想要自由的人,都只想着不受别人支配的权利。也就是说大家都把自由理解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由主义者们就更加把自由当作了一种制度要求。他们以为只要按照自由的理念规定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就可以获得自由。
当然他们也知道这样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还是要受到一定的束缚——他们不以为受到即使是必要的束缚,在逻辑上与自由是不相容的,所以把法治与自由等同了起来。说没有法治就没有自由。
这在逻辑上就是在说,自由就是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自由。很明显,这是自相矛盾的。
其实,自由首先、并根本性地在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人类诞生之初,因为自然界的各种限制,人类所需要的生存资源极端缺乏,尽管这时候在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平等的,人类却处于最不自由的阶段。这时候就不存在争取个人自由的社会空间,人们也就没有自由价值观。
是人类的生产力进步,改变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使得人类需要的生存资源逐步地丰富了起来,人类社会才有了逐步增加的自由。
也正是因为人类社会有了逐步增加的自由空间,个人自由才成为了人们争取的目标。
正因为是社会给了人们争取自由的空间,每一个个人才有了争取自由的可能。
所以人们在思考自由问题的时候,往往就忘记了,自由从根本上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改善的结果。想要自由的人,都只想着如何改变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当然,事实上,作为个人想要获得自由,确实只有改变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才能够达到目的。
但是整个人类的自由空间,却只能通过生产力进步,改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实现人类所需资源的充沛,才能够获得。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不自由,是因为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资源稀缺,于是人与人之间会因为利益要求而相互摩擦。
如果人类需要的资源足够充分,每个人可以任意享受所需要的资源,人与人之间就不会产生利益摩擦,就不会有不自由的关系了。
因为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一定的环境下,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量有限,人与人之间必然会因为资源稀缺而在利益上产生摩擦,也就会有不自由的现象。
在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环境下,人类需要的资源总量有限,必然地意味着社会的自由空间有限。
在社会的自由空间一定的情况下,给了某一群体的社会成员以较多自由权利,就必然会让其他群体的社会成员的自由权利减少。就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摩擦。
如果不能通过扩大社会自由空间的办法,缓解乃至消除既有的摩擦,社会的和谐就会被破坏,整个社会的自由空间也会被破坏。
而扩大社会自由空间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通过生产力进步,实现人类需要资源的逐渐丰富,以减少不同群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摩擦。
也就是说,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不自由问题,根本的办法就在于生产力进步,也就是改善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味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钻牛角尖,想要找到一种可以永恒实现人类自由的、普世价值意义上的社会制度,是徒劳的。
什么是自由主义?
毛泽东很形象的描述过,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管自己该怎样生活,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就让与这事有关的人去管。
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哲学原理在于,世界的运行是不以包括所有人在内的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每个人能够做的事,就是尽可能适应环境与规律的要求,过好自己的生活。
因为每个人的任何行为,对于社会都存在正负两面的作用,只要你不能——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认识到全部的客观规律,你就不能够知道你的行为对世界最终的作用会是如何的。
你能够知道的,不过是你的行为对你自己的作用,是如何的。社会只是在每个人为自己的行为中,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行进。因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很正确的选择。
而且,每个人的价值判断都是从自己的客观环境与主观能力构成的客观条件出发的。如果,所有人都是同一样的客观条件,那么世界就会只有一种价值判断——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价值判断都是合理的。所以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要求别人服从自己的价值判断,也就没有理由要求别人按照自己要求的生活方式生活。
说因为客观条件不同,所以价值判断不同,从而不同价值观的存在都是合理的,不是说应该保留落后的价值观。而是说对于落后的、错误的价值观要有包容的心态。要知道的是,其实你自己的价值观也未必就是正确的。
要改变别人的价值观,也不是不应该。但不应该用单方面的价值观灌输——也就是意识形态行为来进行,而应该用通过平等讨论,让人们认识到谁的价值观更正确。
而更重要的,是改变弱势群体的生活环境。因为只有通过改变弱势群体的生活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落后的价值观。
这才应该是自由主义的思维。
有自由的概念,也有自由主义的理论,但是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自由主义者。
因为自由主义者首先不应该主张人们必须受约束。
凡是主张人们必须受约束的,除了自称自由主义者的人们以外,都不自称为自由主义者——尽管其中有的人在主张人们应该接受必要的约束的同时,确实是在努力为人类自由而奋斗,这些人却被自称自由主义者的人们指责为反对自由的人。
于是,在逻辑上,只要证明自称为自由主义者的人并不是自由主义者,就可以证明,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自由主义者。
所有自称为自由主义者的人,都在指责被他们认为错误的制度压制了自由。过去它们指责前苏联的社会制度;今天他们指责中国的社会制度。
前苏联的情况这里不讨论。因为今天的中国与前苏联大不相同。
今天的中国,在现有的社会制度下,连续几十年实现了人民的自由空间不断扩大,也就是人民的相对自由在不断增加。之所以仍然被这些人指责、批判,就因为中国的社会制度与西方国家不同。
也就是说,这些自由主义者心目中的自由,不是人民的自由增加,而是特定的社会制度。也就是他们认为,只有按照他们的要求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才是自由的实现。
因为他们认为,西方国家的那套制度是民主制度,是普世价值。
他们把 西方国家那套政治制度——我称之为“西式共和”——叫做“民主”。然后从民主应该是普世价值的逻辑,把他们的那套政治制度当作普世价值内容来推广。
而事实上,那套政治制度并不是民主,所以当然的,也就不能将那套政治制度以民主的名义,当作普世价值的内容来膜拜了。
什么是普世价值?普世价值应该是所有人追求的正面价值。民主与自由、平等、公正等等,就是普世价值。
而西式共和则与任何政治制度一样,不过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手段。
它既可能让人民的追求得到满足,比如西方国家经济增长快速时期;也可能让人民的追求落空——在今天绝大多数实行了西式共和制度的发展中国家,这是普遍现象。证明这套政治制度与任何具体事物一样,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因此它不可能是普世追求的东西。
把西式共和当做民主,逻辑上就把民主从普世价值内容中排除出去。
根据主观价值理论,价值是人们对于产品判断的结果。
政治制度是一种社会产品,它有没有价值,要看人们对它的判断。而人们判断的依据,当然应该是这个产品的实施效果。
而这个产品在很多情况下,实施的效果不好,决定了它的价值存疑。价值存疑就必然不普世。
社会制度不过是治理社会的手段。西式共和也一样。如果制度实行的效果好,符合人民的要求,就是民主的表现。效果不好,长期与民众的要求相反,就不是民主而是专制。
什么叫专制?政治意义上的专制,就是不顾广大民众的要求,只顾强势群体利益的表现。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常常会看到只顾资本利益、不顾民众要求的现象,就是资本专制。
民主应该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要求得到实现。如果这样定义民主,就不存在”民主的两面性“之说。要在人类社会实现真正的民主,就要反对理论迷信,就应该对一些基本概念作出正确的定义。否则道理会越讲越糊涂。
西方人的“民主”定义不是说的人民做主,是所谓的公民做主。
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公民是由利益关系往往不一致的人民与精英组成。当人民的利益与精英不一致的时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了精英的利益得到实现。
因此他们所谓的“民主”——也就是“公民做主”——其实就是精英做主。这就是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实行同样的西式共和,只有精英们的自由空间基本一样的由来。这明显不是民主。
印度一个女记者在中国生活了五年,得出一个令人深思的结论:
1、中国的底层民众生活得出乎意外的有尊严;
2、作为社会精英,还是在印度生活更自由。
人们从她的这个结论中,应该想想:民主应该是以底层民众的尊严为重,还是应该以精英的充分自由为重?
当然,两者都得到满足更好。
可是,在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不足以同时满足全部要求的条件下呢?
在任何社会里,精英们的自由空间都比普通民众要大。
因为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持社会稳定,以保证精英们的必要利益。
从逻辑上说,精英们遇到艰难还可以退回到普通民众的位置。而普通民众却不可能“退回”到精英的位置。然而要更多自由的,却往往是精英们。
这本来也是应该的。不应该是以挤压普通民众的自由空间为代价。
可是自由主义者们在主张精英们的自由权利的时候,总是以舆论暴力对付普通民众的价值观。斥责不服从他们价值观的普通民众是“顺民、愚民、奴才、五毛、猪、蒙眼驴”等等。
这就是他们掌握的话语权,对于普通民众思维空间极为严重的打压。
这样的人说是在主张自由民主,应该被相信吗?
自由主义者们一口咬定西式共和就是民主。民主能导致中非、刚果金、乌克兰现象吗?
但是西式共和就可以。
西式共和不论在哪个国家实行,精英们的自由空间都基本一样。不同的只是因为生产力与经济水平不一样,民众的生活状况不一样,甚至于天壤之别。
因此,把西式共和认定为民主,是无视民众自由要求的价值观。
很明显,这样的价值观不是民主观!
无论哪一种政治制度,都是统治者的工具。任何形式的共和,也只是统治者的工具。
不论哪种西式共和制度,选民投票的对象都是统治阶层利益的代表。
社会共和是需要的,它可以让权力争夺者放弃暴力——当然,这也要看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如何,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可以避免暴力。但它绝对与实现人民的利益要求、伸张人民意志意义上的民主无关。也就是说西式共和不是民主。
舆论场不应该是现实利益斗争的战场,而应该是真理的讨论场所。因此,每个发言人都不应该拒绝辩论。
可是我们看到绝大多数人都把这里当做了战场。只以立场分对错。缺乏辩论精神。一些自称自由主义者的人只想在这里给人“启蒙”,作意识形态的单向灌输,拒绝辩论,以话语权压人,违背自由民主原则。
每个人的价值判断都是从自己的客观环境与主观能力构成的客观条件出发的。如果所有人都是同一样的客观条件,那么世界就会只有一种价值判断——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价值判断都是合理的。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要求别人服从自己的价值判断,没有理由要求别人服从自己规定的生活方式。
《论语》有云:【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原来孔夫子也懂得主观价值理论。知道要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先要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
可是如今的自由主义者们,却不根本管人民的生活环境,只要人民服从自己的价值观,并美其名曰“启蒙”。
包容不同的价值观,是民主必须具备的要素。不能包容不同的价值观的人,不管他的“民主”口号喊得多么响亮,都是专制思维在作怪的表现。
我们平心而论,现在中国的政府对于异端思想的包容度已经相当大了。而反对政府、以“自由主义者”自居的人们,却非常缺乏包容素质。谁更民主一些呢?
民主就是民主。民主必须以平等为基础。人们的权利不平等,就是不民主的表现。
之所以政治理论领域会出现“不平等的民主”的说法,是因为人们把西式共和这种政治制度当做了民主。
这是对于民主的错误定义。逻辑上就会出现【“民主”不民主】的奇怪悖论。而且会把人民群众被压迫的现象当做了“民主”的结果。
精英们享受了过度的自由,必然压缩了民众应该的自由空间。这不是民主。是社会自由空间分配不合理。
在人类的经济社会阶段,这样的不合理是必然现象,但不应该当做伦理道德来赞扬。而应该被尽可能地向合理方向调节。至于总体上是否相对合理,只能以以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状况做标准。
因为,生产力进步才是人类自由的基础。
人民群众只需要好的生活环境,并不需要政治。需要政治的是那些统治者与想当统治者的人们。
从这个事实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选举不是人民群众作主,而是人民群众被政治。
人民群众被政治,当然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现象,因此不是说一定不好。但它的不是民主,也很明显。
其实任何政治制度的结果都是精英做主。关键看什么样的精英做主的制度能够更多更快地让人民的生活好起来。而要让人民的生活好起来,就必须以生产力的进步为条件。
于是,什么样的制度适合生产力的进步,就是合适的。所以,英美等国早期的共和只是极少数人的共和,成就了它们的富强,才有了人民自由空间增加的相对民主现象。
英国美国之所以发达并不是因为他们实行了现在的全民选举。
十八九世纪的时候,他们的选民人数只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这个标准能说的上是民主吗?
所以欧洲大陆当时说英国是寡头政治,美国人则明白的说是共和不是民主。今天的西方人却忽悠落后国家实行他们在经济发展趋于停滞以后才实行的现行制度。
世界上没有民主制!检验民主的试金石只能是人民性。检验自由的试金石是个体性。自由民主二者不能缺一。没有人民自由的社会现象不能被称为民主;没有民主的自由也不是真正的自由。
只强调个体公民的自由,就是只顾精英们的自由要求。无视精英与人民的自由能力差距,必然走上丛林法则轨道。则民主不存。不顾精英的自由要求,社会进步没有动力,民主也无以持续。
从西方国家传播过来的“民主”理念,就是在无视精英与人民的自由能力差距的基础上,强调个体公民的自由,至少在客观上,是让精英阶层对于普通民众的自由空间进行压制的理论工具。
因此,那些自称自由主义者的人们,不管他们的动机如何,实质上是违背了自由主义价值观,当然也就不是什么自由主义者。
自称自由主义者的人们实际上违背了自由主义价值观,不自称自由主义者的人们,则在批判自由主义者的思想,当然不是自由主义者。
所以,世界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伪自由主义者倒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