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常识:向善、为善是人类的本质特性之一_风闻
吕建凤-批判批判者的批判者2020-12-27 11:44
什么是善?从百度搜到的伦理学解释是【共同满足为善,在被动个体自我意识出于自愿或不拒绝的情况下,主动方对被动个体实施精神、语言、行为的任何一项的介入,皆为善。】
我觉得这个解释还不够明确。简单地说,应该是人们相互之间——通常表现为能力强的一方对能力较弱的一方——在对方愿意或不拒绝的情况下的照顾与帮助。目的是为了让被照顾与帮助的一方的需要得到满足。
是不是善,目的很重要。有的人做慈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更多利益,慈善只是他的赚钱手段。
虽然从社会宏观角度分析,这仍然是善的表现——社会的强势群体,用对于社会的弱势群体本身来说,不是商业交易的行为,让社会弱势群体获得帮助。
但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这样的行为不能叫善。因为他的主观目的不是为了被帮助者,被帮助者生活的改善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做慈善有利于赚钱——这个宏观因素,而不是因为为赚钱而作慈善的人的行为。因为如果没有做慈善有利于赚钱的社会环境,这些人是不会做慈善的。
其实,人类的善的行为,在动物界已经有表现。尤其是灵长类动物的社会性表现,就与人类社会的善有着直接的根源性联系。比如在百度上搜到的对于狒狒的社会性表现的描述:
【狒狒是群居动物,以结群生活,群居性强,每群十几只至百余只。也有200~300只的大群。群体由凶猛年轻健壮且体型较大的雄狒率领,群体分工明显,内有专门眺望者负责警告敌害的来临,行动时由年轻狒狒在四周警卫。常联合起来捕捉猎物,力气很大,几只狒狒便能袭击小型羚羊。退却时,首先是雌性和幼体,雄性在后面保护,发出威吓的吼叫声,甚至反击,因力大而勇猛,能给来犯者造成威胁。】
从狒狒的这个社会行为状况来看,即使在动物界,也不能只利己不利他。
当然,所谓利己与利他,只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概念。而动物们的各种被我们用概念和语言表述的行为,在它们不过是出于本能。它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利他还是利己。
高级动物尚且不能只利己不利他,人类的行为当然也就不能只利己不利他。
既然利己与利他都是人类必然有的行为,于是首先,利己就不应该被理解为人的本性了。因为本性不能是两种互相冲突的要求构成的。所以应该看哪一种要求才适合人类进步的需要。因为只有适合人类需要的属性,才会伴随人类从低级走向高级,从原始走到了今天。
人类是从高级动物界走出来的。而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照顾行为,是人类从动物界带出来的本能要求。如果没有这个本能要求的作用,人类不但不可能走出动物界,还会被自然界淘汰掉。
当然,人类的根本特征在于意识性。没有人的意识,本能依然是本能,人也就不是人,而只是另一种高级动物。
正因为有了意识的作用,动物本能中的群体成员间的相互照顾,就成为了人类所特有的利他。至于利己,是低级动物也有的本能,与从低级动物中走出高级动物有关,却显然不是高级动物中走出人类的原因。
有人会问了,虽然利己是低级动物就有的,利他是高级动物才有的。但同样都是动物的本能,为什么说利己就不是人类的本性而利他却是呢?
前面已经说过了,动物的本能不是人的本性——无论是低级动物就有的本能还是高级动物才有的本能。只有在人的意识主导下,产生的理性要求,能够促进与伴随人类不断进步,才是人的本性。
在利己与利他两者之间,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利他的能力会不断增长,也就是伴随人类进步而不断增强。
而利己却正好相反,其必要性会逐渐降低——当因为生产力发展,导致资源越趋近于无限充沛的时候,人们将越不需要为自己的要求而进行资源竞争。也就越不需要利己了,利他的能力却会越强。人类的文明伴随的,正是利己的必要性的退化和利他能力增强的过程。
利己不过是动物的本能。尽管,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还有{会随着生产力进步而逐渐削弱的)动物的本能。但它毕竟只是动物的本能,不是人的本质要求。
因此说,利他才是人类的本性——它既是人类从动物界走出来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会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进一步增强的属性。
利他就是博爱,就是善。所以说,人性是善的。
一些自诩是自由主义者的人,把利己、自私、市场说成是道德,是不懂道德是什么的表现。
道德是维护与适应伦理要求的行为规范。
人与人是应该相互平等的,所以道德要求不得歧视别人。年长者应该是被尊重的对象,孩子应该是被呵护的对象,所以有尊老爱幼的道德要求。人与自然界应该是和谐的关系,所以现在人类越来越重视对于自然规律的适应和对于自然界的保护。
那么伦理是什么呢?从百度上搜索到的是:
【定义1. 美国《韦氏大辞典》对于伦理的定义是:一门探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讨论道德责任义务的学科.伦理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乐纪》:乐者,通伦理者也
定义2. 伦理一般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
定义3. 所谓伦理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们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和行为的秩序规范.任何持续影响全社会的团体行为或专业行为都有其内在特殊的伦理的要求.企业作为独立法人有其特定的生产经营行为也有企业伦理的要求
定义4. 伦理是指人们心目中认可社会行为规范.伦理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只是它调整的范围包括整个社会的范畴.管理与伦理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相关性.一方面,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形式,当然离不开伦理的规范作用
定义5. 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生态伦理是伦理道德体系的一个分支是人们在对一种环境价值观念认同的基础上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要求
定义6.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标准;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起源、发展,人的行为准则和人与人之间的义务的学说。】
从上面的内容看到,美国《韦氏大辞典》对于伦理的定义是:【一门探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讨论道德责任义务的学科】。
很显然这里是定义了伦理学而不是伦理本身。但是这里面的“好”当然意味着应该。
是否应该,当然是以与人的关系来确定,所以我把伦理定义为【人与世界之间应该的关系】。其中最核心的是人与人之间应该的关系。
人与世界之间应该的关系当然是根据要求来的。谁的要求呢?就是人性的要求!
于是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什么是人性?
人性应该是说人的本质特性。
人的本质在于精神。人的精神由从动物界带来的本能与人所特有的意识构成。
这两者之间存在一个谁主导谁的关系:
人所特有的意识主导一般的动物本能,就形成人的本质,表现的属性就是人的特性,也就是人性。
如果是一般的动物本能支配了人的意识,就形成动物的本质,表现的就不是人性,而是动物性。
从动物性出发的要求就谈不上伦理了。谈不上伦理,也就谈不上道德。
因为如果动物也有伦理与道德,人与动物就没有区别了。逻辑上就一定走向丛林法则的思维轨道。人权、自由、平等、民主什么的都不用说了。
人性与动物性的区别在哪里呢?
人有了意识就有了对于自由的追求。
人从动物性发出的就是极端的自由追求,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追求。也是一种缺乏社会理性的追求——作为个人,他不一定是缺乏理性的,但是缺乏作为社会性的人所需要的理性。
人从人性出发,则除了追求自由以外,还要博爱。
什么是博爱?就是我自由也要让你自由;你自由我才能真正自由。
这是一种包含社会理性内容的自由要求。人性就是对于自由与博爱的要求。
平等、民主、人权等等都是从自由与博爱的要求衍生出来的人性内容。
摒弃博爱的极端自由观说白了就是丛林法则的变种。就是谁有能力谁就应该自由自在,没有能力的人就活该受苦。
现在一些公知们说伦理道德就只说自由,只说个人权利,不说博爱。甚至有公然说只要个人自由,不要考虑社会平等的。这是极端的自由观。是从区别于普通民众的精英立场上看待个人的自由。
这样的自由观无视普通民众的利益要求,追求极端的个人利益,还把这种现象当做伦理道德来宣扬。
而一些不明真相的愤青也自以为是精英,跟着这些公知渲染极端的个人权利观念。他们不知道,如果社会真的让有能力的人为所欲为,这些愤青们将难以生存。
只讲个人权利的极端个人主义者不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追求个人的极端自由必然会导致其他人的自由被侵犯。
任凭每个人在所谓的“起点公平”的基础上自由竞争,就是让少数人成为社会的统治者,而任凭大多数普通人在艰难生活中挣扎。
但是底层民众如果绝望,他们将会不顾所谓的“起点公平”规则,另外用一种精英们不愿接受的规则参与竞争。社会将失去秩序。社会动荡中,精英们也将会变成普通民众。
所以,博爱不但是伦理道德的必要内容,也是维护包括精英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所必需的规律性要求。
事实上,没有博爱,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存在。也就是说,人性如果不善,就不会存在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进步依靠的是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进步需要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如果相互拆台乃至于暴力竞争,生产力是不会进步,相反会被毁灭的。而团结就需要人们之间的与人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