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来信:关于教育改革的个人看法_风闻
帅帅的小虎-2020-12-28 16:35
第一次决定在观察者网发文发表点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想如此呢,主要是因为前期在观网看到了二则信息,一则是:江苏一家长给教师送锦旗,红底金字大书“教啥啥不行、叫家长第一名”。第二则是:江苏一家长因不满教师家长批改和辅导作业的要求,在网络上发布吐槽视频,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明显感觉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师将原本属于教师的批改作业等工作丢给家长越来越烦躁,越来越难以忍受,社会的戾气也越来越重。原本我以为这件事也就是一阵风就过去了,我又不搞文字工作,即便自己心里有些想法,估摸着也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今年以来一直在关注“香山劳大”(现在改名“求实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哈。)公众号的文章,作者叶主任是高参,文章朴实又有高度,给我的思维带来了很大的提升,前段时间叶主任说到了有关教育问题,说到了家长改作业的问题,我心里还有点不十分赞同。可是后来叶主任又不间断的说教育问题,说了好几次,让我感觉也许党和国家未来一段时间会很重视教育问题,所以决定把自己的想法也说一下,哈哈。
先来个自我简单介绍,我是师范院校毕业的,有高中教师资格证的。当过几年的教师,初中、高中都教过,带过一段时间的班主任。现在不教书了,改行了。但是还是认识很多的教师,有大学同学、有之前的同事、有家里的亲戚,最关键的是小孩的妈妈一直是教师,也认识两三个在教育局上班的工作人员。地域坐落在中部某一小县城。由于不是专家,走访调研基本没有,所以理性的、成体系的知识我是说不来的,只想说点自己的感性认识,错了不许打脸。只想结合自己教过的书、自己的成长经历、小孩妈妈的生活与工作状态、日常与教书界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和所见所闻、作为一个父亲的对自己宝宝的爱,来谈一谈我自己对教育改革的几点感性认识。说的一些感性认识也许大而化之,但是各位编辑和朋友们请放心,用人格担保不会瞎编的。
**一、反对简单的把素质教育变成了图省事、找理由、做减法。**作为寒门的一员,作为父母是老实巴交、当年日子十分苦难的农民,自己通过做题考上大学、最终在中部县谋了份稳定的工作的这一屁股出发。我强烈希望素质教育改革能够改弦更张,不要只盯着所谓减负来操作,简单的把素质教育等同于减负,等同于下午4:00就放学。这对我们这些寒门子弟来说也太不友好了,尤其对那些家长仍然是农民工、小商贩、快递员、留守老人之类的真正的打工人那是更不友好了。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政治正确,因为政治便是民心,蓝星纷扰万千年,没有上下同心,只能跪着求死。可是我很好奇,什么时候不搞笑便是无能、哄着孩子学习、天生我材必有用,反而成了政治正确呢?让神州躯壳一天天弱下去,最终想站起来而不可得,这明显违背客观规律、民心民意。
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指引的原则也许会有死记硬背的缺陷,但没有良好基础知识积累,只会让登月谎言、地平学说永不消失,民科天才层出不穷,反智想象大行其道。一些人织茧房、论阴谋、敲键盘、拖后腿可以,但能下五洋捉鳖,能上九天揽月吗?2020年可以算是真魔幻的一年,大陆之外,因为缺乏基本的基础科学素养,我等吃瓜群众新奇的看到:一有香港废青希望有乌克兰一样美好的未来——欧洲子宫?二有白金汉宫老佛爷治下火烧5G基站,难道是为了找补女王号进的水?三有美丽国消毒水治疗新冠肺炎,帮助全美预期寿命或减少3岁?大陆则有一批急功近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量子速读风靡一时。
陆一女士在《害了孩子,肥了教辅,误了国家:减负为何越走越偏?》中提到,同样是人口稠密、民众普遍重视教育与学历的东方国家,相似减负的政策日本已经实施了30年,几乎达到了全系统阻截教育竞争的结果,得到的却根本不是期望的局面:第一,“宽松教育”政策直接导致日本公立学校瘦弱化、空洞化、失去教育威信,私营教育机构过度扩张。第二,导致优质的基础教育变得越发昂贵,家庭教育负担倍增,全社会的教育不公平扩大。过重的教育负担进而抑制了生育意愿。第三,国民学力显著下跌,“宽松世代”难以成为“勤勉日本”的接班人。2016年5月,日本文部科学大臣驰浩在记者会上正式承认推行了30年的“宽松教育”失败,明言“现行教育与当初所期待的宽松教育及其本质性精神存在巨大差距”,因此日本中小学将不再削减学习内容,并将从2020年开始全面实施“去宽松化”的新课标。
当下的群众内部,一有衡水中学跑到浙江去开分校,一方面是所谓政治正确的讲话和宣传:衡水是应试教育的典型,只有分数没有人,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一方面是趋之若鹜申请报名的家长。二有毛坦厂中学汇集省内、省外的考生,每年10多万的学费、生活费;但年年考试前夕,仍是人山人海、锣鼓齐鸣。一些或屁股歪了、或懒散惯了的媒体人要么不忘白左理念、要么不忘政治正确,刻刻寻找嗡嗡之地、时时唯恐未尽其责,好似只要报道了小布尔乔亚、阳春白雪,就不存在躁动的人心、沉默的多数,就不需要考虑20多年来如此,便对吗?
由于我家小孩每天下午放学真早,我都没到下班的时候,每天放学以后,我家里一般都是孩子妈妈一边工作(请别想当然的以为小孩放学,教师就放学了,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是不一样的。我们这里的县城小学不是这样的,我以前教初中的时候是这样的,捂脸,当然我同时也要住校的。)一边让小孩自己写作业。晚上我回家了以后再给小孩检查、辅导作业。
我的小孩子才上小学,他的作业目前我还是懂的。作业做完以后,我还会主动给他预习,学习以后的知识,因为我太知道预习的重要性了。可是作为家长,我要是有空看看家长群,我就会注意到,一些我认为对成年人不是题目的题目,对某些家长、对某些留守老人,却是个大问题,他们根本不懂,还要在群里相互交流,即便教师已经在群里发了答案了。还有我家的婶婶,她也算是留守老人,和我的叔叔,一起带着他俩的孙女、也我的小侄女,有的时候会来我家问一些小侄女作业上的题目,而这些题目从我的感觉仍然是,不是题目的题目。小侄女和我的小孩都是小学初期,这么些简单的题目,于我也许不是问题,于类似我婶婶的这么些人却是天大的问题,过早的放学又有个啥用呢?我的小孩的教师们并不是不改作业,也改,我知道有时甚至改的累个半死,但是基本上作业的头一槽都是家长在指导,这里面如果家长半懂或不懂,当然只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时甚至难免产生家长讲解的和教师教的不一样,随便想一想也知道这会对小孩子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冲击、在小孩子的心里种下多么恶劣的种子。
从我的感性认识,个人认为,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其实小孩子就已经在分层了,也许3年级之前还不明显,到了4年级以后,有些小孩就开始显得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了。但真是从此开始的吗?我感觉不是的,“风起青萍之末、浪成微澜之间,”早就在分层了。而为什么会分层?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基层因为条件的限制只能草草的把素质教育变成了减负、把减负变成了缩短学时,无形中逼迫家长承担教学的责任。可是所有的家长都有这个时间、这个水平、这个能力去承担教学的责任吗?答案显然从孩童咿呀学语时就是否定的。
百度百科上素质教育定义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从我的理解来说,怎么看,素质教育也应该是随着国家的进步、财力的充裕、师资的增强、实践的发展,在原有主要是文化学习的基础上推进普惠式的文艺、体育、伦理、科技等多方面的学习。怎么着应该是加法,哪知从一开始就变成了减法,正如袁岚峰先生所说:“现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被削弱了不少,我和很多教育界的前辈、同仁对此都是忧心忡忡,例如平面几何的内容减少了很多,变得支离破碎、不成体系,这个影响的远远不止平面几何本身的知识,而是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多人连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都分不清楚,导致经常陷入愚蠢的口水战。”可又不能改革现有评价体系,否则祸患更烈,最终造成了今日忧心的家长到处找补,无奈的家长愤愤不平,无知的家长骂骂咧咧。
**二、国家发展需要人才,人才选拔需要考试,考试基础只能是公平。**良医治病、庸医要命,不管是日常治理、开心生活、预想未来都需要更优秀的人才来带领。张维为先生经常说中国的领导人都是通过实践选拔出来的干将,所谓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所以比美国的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要靠谱的多。这也契合中国人的心理,正所谓“是驴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考试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的先民一直强调“维万世之安”,然而万世之安又哪是那么好维持的,一旦社会的大环境背离公平正义、社会的大趋势日益走向沉闷,陈为先生的《<大秦赋>:胜利属于叛逆者》中引用了一段话,“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于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中国就会乱成一锅粥,“然尚时乱”,“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
自始皇帝开始天下一统以来,为了把权利分配给基层中那些识大体、有道德、有知识、有责任心的人,秦是文法吏,汉初是郎官,武帝时候变成了察举,察举察的真、举的实、管的严、弄得好,自然选出的官吏是德才兼备,可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钱的地方就有贪腐,”自光武中兴与士族共天下,于是慢慢的“四世三公”、“八王之乱”。可是天道好还,于上是“骨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在下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最终是北境洞开、中原板荡,衣冠南渡、国势多危,天下纷扰三百年。
察举越来越走进了死胡同,同时伴随着草纸的大规模应用、印刷术的逐步推广、隋、唐第二帝国的稳固,有了科举的诸多条件,察举终于有可能被扔进垃圾桶,科举制度则在我国逐渐兴起、完善,对统治者则是,“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英雄纷纷成了天子门生;对寒族、百姓敞开着“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的大门,达官贵人纷纷想的是榜下捉婿。自此而后,唐、宋、明、清,最多是五十年天下一统,接续着三百年天下太平。政治伦理得以重建,理学家宣讲着“天下万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三纲五常”推动政体维持不用那么“黑暗森林”了;政治秩序更有韧性,官员们实践着“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哪怕是天下离乱、威柄下移,有信仰、有经验的官员也可以给帝国搞出来一段“同治中兴”。
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也走过一段不讲考试,只搞推荐选拔人才的路子,想的是选拔出“又红又专”的“革命小将”,结果引出的却是“勇交白卷”的“反潮流英雄”,国家的人才梯队也出现断档。结果改革开放国门一开,大量的高知人才、有志青年走出国门,或用着国家的公费在外留学,或吃遍所有苦头努力做个一代移民,看着国内和国外的巨大差距,彻底丧失信心,留学结束日就是申请绿卡时,努力建设资本主义社会去了。这些有才干、敢于吃苦、有奋斗精神的中国人的流失,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一种损失。
为什么自古以来,社会、家长、学生都认同考试,因为考试起码看起来最公平。所以我强烈希望素质教育改革能够改弦更张,不要把没有普及开来的艺能带进来,简单的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有艺能。考试的真正作用应该在于相同的起点之上,筛选、选拔出身心、毅力、协调性更强的人才出来,而不单单是为了阶级固化而服务。现在高校尤其是知名高校在各省的招生比例严重失调,失落者已经很有意见了。2015年北京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的概率是广东考生的30倍(10000人中分别取106.62和3.65),这不是开玩笑吗?这里面当然还可以辩解下,可能有一些财政方面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就像各省985、211在本省招录的比例比外省要高些。但是那杯奶茶居然上清华,这也算是她的本事?无非就是某些家长有钱财,给自家孩子学了些小众且昂贵的艺能,再走走合法通道,然后就去了。可这样的合法通道我感觉明显违背了公序良俗、公平正义吧!再说2003年——2019年某些知名高校的自主招生,考的那些题目,除了非富即贵的家长羽翼下的学生,或者不世出的天才,又有几个能参加、有头绪、会作答。太多的教师和学生正在苦苦研究辩证法、唯物论、复数、函数,你却让他大谈“诗和远方”。教师教吗?不教吧,谁教?私教呗。即便某些人可以在自主招生中用流利的英语和考官谈灵韵、谈本真,真的算这些人牛?无非是他们有人教、学得早,一般人在学校没人教、不接触而已。这样的自主招生我感觉明显违背了公平竞争、公平观念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时代在发展,选拔人才引领国家、引领社会、引领未来的目的不能变,考试的内容当然要变,但要变在实在处,要变在公平处。也许未来的考场会变化、形式会变化、题目会变化,但我们希望每一位踏进决定命运考场的大门的考生,心中都有这样一个信念:这场考试的内容,客观给我的机会、给我的资源、给我的资格和其他考生是一样的,并没有因为我的家庭、因为我的幸与不幸而多一份、而少一份。如果最终我通过了,从共情的角度来讲,我不会遭到其他人的鄙视,甩出来一句“(无非山顶的草和山涧的树,)真恭喜你”;我不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我本就是大树之资而向上生长,来日定可丰盈此处见方。
**三、请家长教师别互相拉仇恨、造热点、搞内卷,停止互撕,齐声要求增加投入、治本才是正道。**以我每天上班路过的某小学(这是所县城小学)为例,教师要求每天小学生的爸妈在7:20——7:40这段时间把小孩子送到学校,某些家长把孩子丢在校门口就让孩子自己进校园,每次看到这一幕我就心里十分难受,校门口这个时候正是车水马龙的时候,小孩子若是被车给碰了,这个家庭一辈子就毁了。这里面一方面有我的不食烟火,一方面有某些家长就是不负责任,也一定有某些方面家长送完小孩子以后扭头就要往自己上班的地方冲的无奈。还记得那年我在这边县里某乡镇初中教书的时候,和我的学生一起等车回家,一个小女孩淡淡的和我说,他们由于离学校很远,每天5点就要起床,准备到学校来,不然时间来不及(那时我所在的学校还没启用学生宿舍)。也许对他们来说这就是生活吧,求学也许本就是如此,但这个事情我到现在还记得,从中可见农村小孩的求学路是多么艰难。再举一个例子,我所知道的我们这边一个乡镇,由于学校裁撤,学生们没有办法就近入学,只有跨河到隔壁乡镇的学校就读,每天都是赶早摆渡过河,请注意是摆渡过河,没有桥哦。每次过河之前需把自行车之类的停在河这边,由渡工看着,晚上放学再骑回家。这些来去匆忙、天寒路重、涉川越岭之类的境遇又岂是要相处6、3、3年的家长们和教师们可以解决的呢。
一方面是教育部门严查补课、一方面是公立教师私自补课、一方面是很多家长求教师补课,一方面是私立教育机构愈来愈多,一方面是一些家长一个不爽反手来个举报。社会、学校、家长、教师、主管部门、私立机构各个都觉得自己冤枉,到处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论不休,为何,因为为了子女、家庭的进阶,每一股力量、每一个个体都在要成绩、要成绩、要成绩。你说你材必有用,首先你要考到985、211,再不济你也要先考上本科吧;你说你多不想给小孩增添负担,首先你还是忍不住找学区房、陪读、天天盯着小孩学习吧;你说你是好教师,首先你得教的学生考的好吧;你说你是好学校,首先你得升学率高吧;你说你的工作干得不错,首先你得有可供比较的成绩吧。最终造就了全面的嘴臀分离,口是心非。
一说到这,真担心又有人要说,教师不执行政策,可以开除啊;校长不执行政策,可以降职啊;主管部门不作为,可以问责啊。可是,我个人想法、观察、交流却是,这人要是当了家长,有条件的首先想的是教师能不能教好我家小孩,为了能教好,得想办法找教师补课,我不补别人补,我家小孩不能掉队。这人要是当了教师,教师首先想的是我要怎么才能出成绩,脸上才能有光,还能获得收益并名声。这人要是当了校长,校长首先想的是能不能让学校出成绩,招到更多的生源,不然成绩下降、学校黄了,校长就该被谈话了、没得当了。这人要是在主管部门工作,首先想的是维护教师队伍的稳定,社会大局的稳定,年年各项评先评优落后,就要被领导熊一顿、同仁损起来、家长骂起来了。这人要是当了领导,首先忙的是完成当前的任务,再往上我不知道,但基层县乡领导给我的感觉就是打移动靶的士兵,在基层面前每年会有N多个靶子,那个翘起来打哪个,哪有可能事事躬亲。
真担心有人巴啦啦说教辅活动、私立学校,市场解决。就像今年新冠疫情突袭初期,武汉某社区在发生不明肺炎的情况下,照例举办“万家宴”活动。在驰援武汉救助新冠肺炎患者的过程中,全国4.2万多名医护工作者驰援湖北,绝大多数都是公立医院的医护。在当下社会的现实中,私立机构更多的目的是通过提供服务营利,又能有多少社会责任感呢。
马克思说: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5%的利润,他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一方面是所有评价体系都指向成绩,一方面是没有训练强度就没有成绩,在这之外还有较好的回报给教师补贴家用、获取利润,所以课外补课就盛行起来了,私立机构就开起来了。客观规律在此,哪里是能够三令五申提倡素质教育就能解决的,哪是无知媒体高呼多元发展、政治正确就能解决的。
我所在的县,有几个私立学校,教学质量不咋的,所招学生更多的是一些家长在没有办法的前提下,把自家小孩丢给学校照管,并不指望成绩,学校则是教师流动特别厉害,太多教师干几天、几个月就跑路。邻县、邻市知名的私立学校,所招学生更多的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家庭里的小孩,这种私立名校一般的学生又岂是想上就上的,钱这一道就筛除了好多人了。
美丽国算是全球科研第一大国,那里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差距更有目共睹。公立鼓励快乐教育,私立强调完美简历,公立培养群氓、私立培养精英,公立造就狂妄无知,私立造就世界公民。
所以,贯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任务,还是公立学校如臂使指,能够更好的培养广大青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里“有人”的想法从我的观察来说,和教育体系内的人的日常关注点是完全不合拍的。
看似无解的当下和未来,难道学生、家长、老师就这么一直内卷下去,直到一条绳上的蚂蚱都累嗝屁了拉倒?虚无主义者可以躺平,共产党员不能认这个。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个人觉得还得靠增加投入、改善机制。小小县城里面的小学、初中、高中,一个班不是50人,就是80人,一位老师不是带2个班,就是3个班,一周20节课,还要6天晚自习,一位学生站在教师的面前也许知道是他的学生,却不知道是谁,自然无法细致入微的体察他的学习,可是如果一位老师只带一个班、只带30人呢?每一位老师会不会更有精力了。一所学校不是每天8点开课,4点半散学,而是教学有教师、课后有辅导、生活有护工,文化课之外有艺能、有体育、有拓展呢?应试教育之上是不是就变成了素质教育了。所有的学生不是名为两点一线,实则三点一线,出了校门进了补习班门,你12点关灯,我彻夜无眠,3000词汇量还得弱弱的问句够不够?而是6点同起跑操,22点同寝熄灯,会不会每位学生都能卷无可卷,家长也好安心为中华民族造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