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老科学家接受的教育是较完整的,偏科是被鄙视的,哪会像现在这样?_风闻
桥头孤客-2020-12-28 14:50
【本文来自《挺羡慕国外连地理这样的副课都有全国竞赛,偏科生有一席之地,我国是不是可以改进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该位帖主的意思并不在于非要搞什么地理知识比赛,而是指现在中小学教学实际中,对副科(史、地、生,更广一点包括体、音、美)普遍不重视。他希望通过比赛促进学生更对副科学习重视一点。
现实的情况是:高考是唯一目标,所以各地中学生普遍对学副科不感兴趣,好学者也只对数理化下功夫。特别是高中分文、理班后,理科生就彻底抛弃政、史、地;文科生就彻底抛弃理、化、生。
其实,掌握史、地、生一些基本知识是一个人基本文化素质的一个方面;掌握史、地、生一些基本知识又有什么难度呢?只要你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认真对待这几门课,知识是自然记住的,用不着死记硬背。
过去的一些老科学家所接受的教育(从二、三十 年代到五、六十年代)是比较完整的,他们当年学习成绩基本门门优或良,象韩寒那种九门主科七门不及格的人是被鄙视的。顶尖的理科生不会仅仅数理化拔尖而洋洋自得——如果连副科都学不好,那只说明你脑容量太小。
当然,现在比较全面的优秀理科生也不少,但自认为优秀而文史缺位的理科生更多——观网理科生出身的占多数,观网讨论的话题侧重政、经类,有些人的发言就表现出基本文化素养的缺失。
再重申一下,自小渐进地掌握中小学史地生基本知识不需要下什么苦功。有人说“能考上北清交复的文科生,肯花上3个月时间专门背地图,成绩不会比你差哪去。”——即便你是考进北清交复的人,说这种活也只证明你学力不逮,別自以为优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