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四部门约谈蚂蚁集团内容曝光,央行释放6大信号!_风闻
占豪-占豪官方账号-坚持中国立场,讲好中国故事2020-12-28 14:31
据新华社报道,2020年12月26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了蚂蚁集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代表四部门就约谈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事实上,这已经是四部门在近期第二次约谈蚂蚁集团,11月2日四部门曾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如果大家注意观察,会发现这两次约谈是有明显区别的。通过观察两次短短几十个字,会发现三大不同:
一、第一次约谈是以人为主,是四部门约谈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和总裁胡晓明;第二次约谈则不同,第二次只是说对蚂蚁集团进行约谈,并没有指出具体的人。
二、第一次是明确的四个部门,第二次在四个部门后有一个“等”字。
三、第一次约谈叫监管约谈,第二次叫联合约谈。
基于这三大不同,占豪认为这两次约谈最大的区别在于,上一次主要是释放明确的监管信号,不仅仅是向蚂蚁集团释放,更是向整个社会、整个市场释放,明确国家监管的决心和意志,所以这次约谈是做“思想工作”的,不仅仅是对蚂蚁集团做“思想工作”,也是对整个市场做“思想工作”,所以约谈以人为核心。
第二次约谈,部门不再止于之前的四个部门,后边加了个“等”字。之所以有个“等”字,既说明部门多了,也说明这些增加的部门是更低级别部门。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次约谈是以事为主,即针对具体需要监管、整改的事情进行约谈,而“等”字代表的部门是四个部门的具体业务执行部门。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第一次“监管约谈”是明确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定位,所以叫监管约谈;第二次约谈是具体的监管事务,所以叫联合约谈,是就具体业务进行联合监管措施的约谈。
尔后,就有了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就金融管理部门约谈蚂蚁集团有关情况答记者问的情况说明,从答记者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次监管已经就具体监管的事项展开工作了。我们从潘功胜副行长的答记者问中,能够看出这次监管释放出来的重磅信号。
这个记者答问,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向市场、向社会释放明确的战略信号。答问首先谈此次约谈的背景,这是告诉大家为什么约谈。
关于约谈背景,占豪(微信公众号:占豪)认为,潘功胜的答问中释放了两个重磅信号:
第一重信号:这是中央的重要部署,针对的是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目的是要维护公平竞争和金融市场秩序。
答问的第一句就是“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和平台企业的规范健康发展”,这一句就表明了态度,加强监管不是针对谁的刻意打压,恰恰相反,中央是“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和平台企业的规范健康发展”的,只是健康发展的前提是规范,不能破坏公平竞争和金融市场秩序,而加强监管目的就是规范化市场,要强化约束资本的无序扩张,从而达到维护公平竞争和金融市场秩序的目的。
第二重信号:企业发展必须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中,必须切实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背景答问的第二段针对蚂蚁集团。第一句首先是肯定成绩,承认蚂蚁集团在发展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普惠性方面发挥了创新作用。先肯定成绩再次表明监管是为了让行业、让市场健康发展,承认、肯定是希望通过监管来修正跑偏的地方。同时强调,蚂蚁集团作为在金融科技和平台经济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必须将企业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中,必须切实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那么,什么是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呢?我们知道,中央其实早就明确了两个大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另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在占豪(微信公众号:占豪)看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指全球秩序在加速重组,在加速形成新的国际秩序,这对复兴中的中国来说,既是重大挑战,更是战略机遇,我们要把握这一战略机遇。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有一句话:大国塑造本国安全环境有两个条件,**一是国力日渐增强,二是旧的国际秩序逐渐瓦解。**其实,又何止是国家安全如此,大国的国家地位、大国在国际秩序中的位置、大国在全球经济链条的位置不都是如此吗?
那么,在这样的大局下,中国上下无论任何组织、任何人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我国在这一大局中把握住战略机遇出工出力。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大推动力之一就来自于中国,所以本质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是共振的,这也就需要我们充分把握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的全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仅是国力的增强,还要人民安居乐业,这就要求企业不能与人民争利,也就答问中所说的“必须切实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理解了“两个大局”,才能理解国家的反垄断和遏制资本无序扩张的决心和价值取向。因为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垄断,意味着将止步创新,意味着将会形成利益内卷趋势,这不但会变成与民争利,还会造成更多失业。而在金融领域,如果不能很好地监管,就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
所以,这次约谈最终的目的,是让所有金融科技企业都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落实金融监管、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要求,进一步规范金融业务经营与发展。之所以蚂蚁集团首当其冲,那是因为蚂蚁集团发展得最大,监管好阿里,其它企业就容易监管了,容易形成标杆和示范效应。
答问的第二问谈的是约谈的主要内容。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答问中首先谈的就是监管部门指出蚂蚁集团目前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法律意识淡漠,藐视监管合规要求,存在违规监管套利行为;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排斥同业经营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发消费者投诉等。
尔后通报了监管部门对蚂蚁集团提出的重点业务领域的整改要求:一是回归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严禁不正当竞争。二是依法持牌、合法合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保护个人数据隐私。三是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四是完善公司治理,按审慎监管要求严格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五是依法合规开展证券基金业务,强化证券类机构治理,合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上述五点整改要求份量是非常重的,因为针对的都是蚂蚁集团的重点业务,按国家要求整改意味着,不少业务是需要直接砍掉的,因为不合规。在占豪(微信公众号:占豪)看来,这些整改要求释放了两个重磅信号:
第一个信号:国家已经给金融科技企业画好格子了
整改的第一条就是“回归支付本源”,这意味着未来蚂蚁集团不能在经营储蓄业务或变相的储蓄业务,同时要求提高透明度和严禁不正当竞争;第二条重点要求保护个人数据隐私,因为大数据安全不仅仅是个人的隐私安全,也是国家的安全;三是要确保资本金充足和关联交易合规,这关系到放贷规模问题,放贷不能无限制进行,不能无限制加杠杆,必须基于自由资本金在金融安全的范围内进行;四是要严格按照监管要求整改过去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五是证券基金业务要依法合规,强化治理。
其实,仔细看这五条,都是监管部门给蚂蚁集团画的格子,过去野蛮生长的日子过去了,以后就是在格子里、在规范好的路上跑车,这已经是红线监管要求,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
第二个信号:未来金融科技企业只能在国家画好的格子里经营,在安全的范围内创新
画好格子不是为了遏制金融科技企业发展,而是基于安全考虑,基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和过去会给金融科技企业创新放宽路不同,未来金融科技创新的路多宽已经规定好了,而走多远完全要看企业在正轨中能走多远,未来的创新是规范下的创新,而非过去没有约束的创新。这个信号明确了,所有金融科技企业都得按这个逻辑执行了。
说得白一点,这就是逼着金融科技企业创新,因为传统的金融业务不让你做了,那是传统金融的事,你是金融科技。未来,谁能在国家画好的路上创新,谁就能领先,而不是企业大就可以拥有所有优势。
国家给蚂蚁留的话是很重的,答问中明确:蚂蚁集团要充分认识到整改的严肃性和必要性,对标监管要求,尽快制定整改方案和实施时间表。同时,要加强风险管控,保持业务连续性和企业正常经营,确保对公众的金融服务质量。
最后一问,是基于上述背景、具体对蚂蚁集团的监管要求,向市场、向社会明确了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监管的政策取向。
在占豪看来也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
第一个信号:鼓励和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创新发展,但有明确的前提条件
政策取向第一句就是:金融管理部门将一如既往鼓励、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和遵从审慎监管的前提下守正创新,推动金融科技成为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
这是国家再次明确,监管不是为了遏制行业发展,而是基于国家发展大局和金融安全的考虑,所以只要在国家画好的格子里,在正确的道路上,创新都是没问题的。这里尤其提到一点,那就是推动金融科技成为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其实这已经指明了创新的方向。
答问的第二句:金融科技企业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本源,树立严格遵守金融监管要求的合规意识、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的市场意识、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的服务意识。
这一句再次强调了,金融科技企业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这是本源。本源是啥?就是存在的基础。也就是说,金融科技企业存在的基础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既不能脱实向虚,也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在经营中,要有“三个意识”。
第二个信号:强监管、“零容忍”
答问给出了监管政策取向的遵循原则:一是坚决打破垄断,纠正、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二是坚持所有金融活动必须依法依规纳入监管,坚持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坚持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三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我国金融科技企业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基本原则非常清晰,前两点是对企业的要求,即:垄断、不正当竞争不行,所有金融活动都必须纳入监管并持牌经营,对一切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但同时也强调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我国金融科技企业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核心还是在画好的框架内、格子内守正创新而非野蛮创新。
看完答问中对三个问题的回复,对我们的监管部门不得不挑大拇指,真的是成熟而有力。想想2015年股灾时我们的监管能力,再看看现在的监管能力,这才五六年时间。由此我们也相信,再过不了几年,我们的金融投资全面开放就有了监管的能力基础了,发展速度非常快,非常令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