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从业者口述:就业面临“考证热”,哪张证最能为进大厂加分?_风闻
显微故事-显微故事官方账号-大时代下,每一个小人物都不普通。2020-12-28 12:19
受2020年的特殊影响,高校毕业生求职难度随之增加。海投数十份甚至上百份简历、为了增加就业砝码疯狂考证的例子,屡见不鲜。
据显示,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874万人,2021届大学毕业生预计将达1000万人左右。
但另一方面,一些朝阳产业依然面临着被主流社会忽视的人才短缺问题。未来五年,我国云计算产业将面临高达150万的人才缺口。
科技正持续地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从理论当中走出的学生对行业的真实认知却差强人意。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么样才能培养出实用型人才?
为职业祛魅、提供更多的试错机会和就业岗位,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弥合理论和实战之间的巨大沟壑。2020年,腾讯发布“云梯计划”,首批为全国3000名不同背景的学生免费提供腾讯云认证的名额,让更多面临就业的学生们拾起一块有力的云行业敲门砖。
云梯计划中的“优才计划”更是以就业为牵引,为通过腾讯云认证的学子们提供更多的就业资源。
本期显微故事采访了3位云技术从业者,他们之中;
有的人曾面临就业迷茫和焦虑、一度把疯狂考证当作终身成长目标,但最终通过一次“命好”的实习找到了人生方向;
有的人看好云计算行业,但零基础却让他挨过了不少尴尬时刻,以至于转正后第一时间考了云认证;
还有的人从文科生误打误撞闯入云,跨界带给她痛苦但也历练了她的全新成长。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清淮
编辑 | 卓然
曾是日夜刷题的“考证狂魔”
兴趣是找到理想工作的第一驱动力
赵智勇 26岁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硕士
腾讯云服务器产品技术支持
我的本科是个“双非”(非211、非985),这一度让我很焦虑。
因为认识到本科学历并不能帮助到我更好地就业,所以我在大二就决定要考研到北京,并在后来顺利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
但就业的焦虑依然没有减轻。我还没有真的踏入社会,总觉得需要在就业之前不断“镀金”,通过各种方式减少就业障碍、增加得到优秀企业Offer的机会。
我研究生的专业是信息安全。读研期间,我发现自己特别热爱钻研虚拟化、云计算技术知识。
为了满足我在云计算方面的好奇心,我几乎每晚看书自学2小时、课余时间就上网查阅相关知识。
但这些内容依然有限,满足不了我巨大的好奇。
为此我特意报了认证辅导班、考了红帽的RHCE(云计算运维工程师)、RHCA(云计算架构师)的认证,一年多以来花了很多时间和费用在云计算相关培训和考试上。
同时,我也通过各种方式参加云计算的行业大会、论坛、沙龙,听得越多,越是热血澎湃。
其中有一则行业数据吸引到我:2018年,国内云计算人才在互联网岗位占比不到5%,而未来5年内我国云计算产业却将面临高达150万的人才缺口,这更是坚定了我进入云行业的决心。
跟很多应届生一样,校招时我把互联网大厂都投了个遍,还曾先后在爱奇艺、百度实习,但实习岗位大多属于CDN的运维,跟我职业规划有出入。最后我决定主动出击,主攻腾讯云相关的岗位。
我参加的是秋招提前批,三轮技术面试下来,顺利地拿下了offer。
进腾讯云后,我依然没有停下考证的脚步。云行业瞬息万变,如果我成长的速度不能跟行业的变化同步,短板会越来越多。
我导师曾提过,目前不管是金融、工业轨道交通、医疗,都会有云计算的交叉渗透,如果不去拥抱云计算这种大趋势的话,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
因此,加入腾讯云后我就开始考腾讯云认证。官网上罗列的高级运维工程师、高级架构工程师、云开发工程师……我都考下来了,前后花了四个多月。
在腾讯云工作一年后,我开始独立负责项目。之所以可以这么快速地上手,大概是因为拿到云认证后,我在脑海中建立起了关于“云”更宏大的框架体系,对整个行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不过,除了云认证培训外,还需要不断实战,才能帮助你更快理解云行业。
比如,校招生怎么跟不熟悉的团队协作完成一个项目?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多去实战才是进步最快的途径。
今年就业形势确实严峻,我也更深刻地意识到这届学弟、学妹可能处于比我当时还要焦虑的状态。
为此我想说,如果要提高就业竞争力,考证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现在不少大厂校招生的门槛加高到研究生学历,有些岗位甚至要求博士学位。
但同处一个实验室、学同一个课程,怎么能凸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这种时候,你有多一个证,就多一条路。
而我也一直在路上,不敢松懈。最近我刚看到腾讯云服务器开放了高级认证,接下来我应该会找个时间把这个证拿下。
文科生跨界上云
解决就业迷茫的关键是走出去、坚持下来
夏坤 25岁 北大新媒体专硕
腾讯云拓展业务部
我可能算是大家所定义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到大,我只一门心思读书,成绩一直不错,还考入北大读了新媒体专业研究生。
很多人会对北大出来的学生多抱几分幻想,总觉得顶级学府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更善规划、有着清晰的自我认知。
但临近毕业时,我依然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陷入了就业焦虑。
当时我们导师总唠叨,“你们是近十年来就业最难的一届毕业生……”这句话,刚开始听得时候特别刺耳,毕竟我们没出过校门,没人知道自己能不能找到一份合心意、前途好的工作。
为了能够尽快证明自己,在校招季的时候我采用了广撒网的策略,国企、事业单位、各大互联网企业,哪里有招聘通道我就投哪里,不管对不对口,先投再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去腾讯云实习的机会,但彼时我对“云”一知半解。在我的既往概念里,这是一个朝阳行业,但具体做什么我却一无所知。
也许是焦虑驱动,我想尽快证明自己,所以几乎没有经过太多犹豫就选择了进入腾讯云商务拓展部实习。
刚开始实习的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是在挫败中度过的。
我对“云”的认知还停留在to C层面,认为这是未来大众都会接触到的技术。但实际上,我所在的部门是和所有需要用到云技术的企业打交道的,这需要我首先懂“云”、然后才能普及给更多企业云技术的重要性。
在国内,整个云计算产业都还在一个上升、摸索阶段,而我也是一张白纸,没经历过企业实习、不懂技术,更别提去普及和推广云技术了。
但我又是个特别“轴”的人。面对这种困难,一方面是压力,但另一面也是挑战。为了能够尽快跟上团队的进度,我把工作之余的时间都拿来恶补云计算知识、了解腾讯云业务。
腾讯云本身也会做很多相关知识培训、派行业资深前辈给我们做云计算、以及云计算应用层面的普及,每次培训我都不敢落下。
此外,腾讯云内部也会鼓励员工参加腾讯云从业者认证资格考试,帮助员工系统性地掌握云计算基础知识、理解腾讯云基础产品的功能和使用场景。
我虽不是“考证狂魔”,但一进部门我就意识到这个腾讯云认证是必须要拿下的。
一方面是因为团队内部的员工都会考,大家想通过资格认证来检验自己的工作成果;另一方面,证书培训内容覆盖了所有云计算产业相关知识,培训能够帮助我更快地上手手头工作。
如果考证之前,我在腾讯云工作就像是游击队一样分散式摸索、突击,那么考证后就能变成“正规军”,把七零八碎的知识系统性地组装起来。
2019年7月,我主动申请成为了部门内考腾讯云认证第一批员工,并用两个多月时间完成了培训和资格考试。
凭借在实习期的优异表现,我顺利成为腾讯云的正式员工。过去三周里,除了有一个工作日在公司,其他时间我都在各地辗转、帮助腾讯云做商务拓展。
我喜欢这种“空中飞人”的感觉,忙碌之余内心也多了一丝笃定——我比以往更清楚地知道云计算在未来的前景、更有信心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国内传统企业通过腾讯云实现产业互联网升级。
回忆读书那段时间,我曾以为自己已经读懂了很多东西,但真的踏出校门才发现这是被象牙塔保护出来的“错觉”——努力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而已,而是要找到一份有价值、值得追求的工作才行。
如果要问我对应届生的寄语,我想说现在社会发展迅速,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摆在我们面前的可能是一百万种、上千万种可能通往那些路的证书,但并不是每个证书我们都需要花时间去考。
现在应届生普遍有“考证热”的风气,不管什么证书,先考再说,但机会也许往往就在你耗费过多精力准备没意义的考试时错过了。
比如,类似的云从业者认证的考试,除了腾讯云以外也有其他互联网企业在做。但就业上,腾讯云及其子公司、合作伙伴都会优先考虑通过腾讯云认证的人才。
一路走来,我很庆幸当时腾讯云给我丢来了“橄榄枝”。虽然现在也会遇到工作压力大到到崩溃的时刻,但看到团队里的大家都在共同承担、大家携手并肩一起作战,一比较下来自己的问题也不算问题了。
更重要的是,云计算的行业起步晚、发展快,现在更是进入了腾飞之前的是试飞阶段。我们这些从业者就是试飞阶段的探路者,探路的过程总有磨难,但只要是保持前进,就有更大的天空在等待我们。
零基础实现云行业弯道超车
从“开会哑巴”变成客户面前最懂云的专家
雪超 南开大学企业管理硕士
云业务拓展部
进入云行业之前,我是一个完全零基础的新人。
我专业是企业管理, 学到中后期就发现各行各业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互联网改革,上云、数据化、云上管理是大势所趋。
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意识到自己未来必须从事云计算行业,于是,我到了一家专门做云的公司实习。
刚进公司那天,公司正好开周会,大家说的话我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起来却一句话都听不懂,尴尬的像个潜入会议室的哑巴。
这种尴尬让我决定恶补云行业知识。我跟同事要了很多资料和PPT,每天下班回家学到10点多,分成不同板块集中学习。
两周之后,我终于能在会议上插上话了,还能梳理客户的痛点、提出简单的解决方案。领导的肯定反馈给我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更有钻研的动力了。
没行业背景、零基础,在实习期间我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为了尽快让自己掌握行业知识,我做了个决定——要在最短时间内考下行业内权威的相关云认证证书。
我觉得非常好。回顾我面临就业时,由于此前试错的机会较少,常会给学生带来就认知偏差——“我觉得这个工作是这样的”,但入职后才发现现象和实际差距很大。另外,我当时为了学习相关的云知识,自己去网上搜索资料、找实习导师介绍学习途径,着实费了点功夫。现在,有了“云梯计划”,学弟学妹们就可以轻松地获得学习云知识的途径,也为自己未来就业,增加了一块有份量的“敲门砖”。
如果需要我给出一点经验,我觉得,云行业还属于新兴行业,行业内的认证通道有限,如果想要从事相关行业,最好的方式就是得到大厂的云认证证书。
后记
对于理想职业,年轻人需要从不同行业形形色色的从业者中比对着自己的兴趣所在,擅长与否,在三维空间中探索自己的坐标。
而树立起明确的职业风向标后,他们却迎来了更多问题:如何把这个岗位做得更好?如何进入一个不甚熟悉的领域?如何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选择机会?
问题像雪花砸来,而往往却难以寻求一个具体的答案。
腾讯“云梯计划”的出现,为全国3000名学子提供了问题的参考样本:通过高含金量的腾讯云认证提升行业竞争力;在云梯计划的引导下建立起对云行业微观到宏观的认知;进入“优才计划”为学子们拓宽就业资源。
人才培训是腾讯云一直以来的战略部署中的重要一环。“云梯计****划”是腾讯基于人才培训的初衷、结合国家的校企合作政策,推出的免费公益职业培训。
培训体系中的腾讯云认证证书,填补了云行业标准化认证的缺口,让众多云从业者找到了可供提升的方向。
另外,在腾讯内部,还有一个部门,专注于产业互联网人才的培养——隶属于腾讯教育旗下的腾实学院。来自官方的资料显示,迄今为止,腾实学院已与全国600多所院校合作,通过共建实验室、产业学院等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的模式,共同发力新型产业人才的培养。
至此,理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落实到实践中,以往的那些关于人才培养的问号,终于通过腾讯的人才体系收到完整的回应。
可以预见,“云梯计划”将为高校学子搭建起一架架云梯,让他们可以看见云、触碰云,运用云技术掀起一场持续而深远的行业变革。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
签约账号【显微故事】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