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春疼痛电影史_风闻
乌鸦校尉-乌鸦校尉官方账号-2020-12-28 09:11
本周,111位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家联合签名抵制有抄袭剽窃违法行为的编剧、导演,直接点名郭敬明,于正。
郭敬明最近各种上头条,先是在不久前刚刚完结的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中,郭敬明一会儿力保小鲜肉,一会儿和其他导演吵架,一会儿又指责演员……话题度居高不下,不禁让人感叹,他才应该是这个节目的冠军参赛者。
几天后,他指导的片子《冷血狂宴》,也就是豆瓣评分3.8的大制作电影《爵迹1》的第二部,在积压了两年后,从院线改到了网络,终于播出了。
结果上线没几天,这部众(流量)星云集的片又闹出了一堆幺蛾子。
先是收费规则。《冷血狂宴》在腾讯视频上需要付费观看,普通用户24元,VIP优惠价12元。
这个价格勉强算可以接受吧,但花完钱以后,居然**只有7天的有效期?!**万一你有点儿啥事儿给耽误了了,一周后还得再掏一次钱。
《冷血狂宴》宣发的时候,疯狂地宣传自己的特效特别好。
结果演员的脸部看起来都不太自然,几个亿整不明白到底花哪了。
网友们都评价说,这个CG的整体水平,还不如游戏好。而且这游戏不是《只狼》,也不是《赛博朋克2077》,而是王者荣耀……
至于剧情烂不烂,这次还真没多少人吐槽。
毕竟每次一说看不懂,粉丝就让吃瓜网友们去看小说。
吃瓜网友们虚心听取建议,一步到位,直接去看了日漫《fate》,从此以后再也不用怕看不懂《爵迹》。
12月25号,郭敬明的《晴雅集》上映,对观众喊话“不要因为我而不喜欢邓伦”。结果又被观众怼:网友讨厌的是抄袭成性的你,和邓伦有啥关系。
还有一部郭敬明监制并编剧的《如果声音不记得》。
这部电影在网络平台上没掀起太多水花,关注的人并不多,但上映13天,累计票房已经达到了3.07亿,女主角更是凭借这部电影,成为了第一个一番女主票房过亿的95后小花。
但是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是4.1,也就比《爵迹》高了那么一丁点儿。
评分之所以这么低,是因为,这部电影说白了,还是我们最熟悉的青春疼痛片。
《如果声音不记得》的男主角是一个外星人,有通过声音让别人快乐的能力。
但是这种能力一旦对同一个人用三次,他的生命就会和那个人绑定。如果对方不高兴,他自己也就过不好。甚至对方要是死了,他也活不成。
于是,不出众人所料,男女主角通过各种巧合迅速绑定在了一起,女主角还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男主角不得不哄女主角开心。
就这样,在双方真真假假,来来回回的拉锯战中,两人最终跨过艰难险阻,走到了一起。
大多数网友对这部电影的不满,并不是来源于老套俗气的剧情,而是因为这部电影纯粹是在挂羊头卖狗肉。
虽然汇集了性骚扰、家暴、抑郁症等社会热点问题,但这些在片中通通都是噱头,全都是男女主角谈恋爱的工具。
尤其是片中对于抑郁症的描写,非常浅薄浮于表面。不要说观众,就连真正的病人都很难感同身受。
但偏偏微博上爆出了不少路透,是一个又一个在电影院里哭成傻子的观众。
票房更是持续增长,虽然比不上隔壁搓澡的电影,但也能排到近期第二的水平了。
为啥这么多人能被这种老套的剧情感动得稀里哗啦?为啥这么多观众都愿意为这种电影买单?青春疼痛片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013年,赵薇导演的处女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以7.26亿票房,为她赢得了中国大陆票房最高的女导演的殊荣。
并且这部电影获奖无数,什么金鸡金马金象奖、百花奖华表奖等等,算得上是一部十分成功的作品。
但成功,不代表好看。这部片子在豆瓣的评分是6.5,对于当时的导演新人赵薇来说,确实是合格了。但站在观众的角度来看,片子欠缺的东西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致青春》讲述的是18岁的女主角进入大学校园后和步入职场后的两段生活经历。
大学时,她为了青梅竹马考到了这个学校,但却没想到青梅竹马已经出国留学了。
之后在大学生活中,她又遇到了一个富家子弟对她展开了疯狂追求。
但她不为所动,而是喜欢上了另一个曾经和自己是死敌的男生,经过一番死缠烂打,两人才在一起。
很快大四到来,男朋友啥也没说,直接抛下她出国了,于是两人的恋情就此终止。
直到她工作后,曾经的恋人和青梅竹马又回来了,故事变成了经典的二选一。
在整部电影中,前半段的校园生活算得上是有笑有泪。女主角和几个舍友之间深厚的情感比较真实,比如在宿舍里追逐打闹的场景,让许多人都回到了自己的校园时代。
几个配角的演技也还行,比如其中一位舍友被污蔑偷了东西,于是被要求搜身,她反抗着喊着“你们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然后到店里开始大砸特砸,最终出身贫寒的她,只能辍学收场。
演员的演技令观众代入感非常强烈,让大家切身体会到了她内心的委屈、愤怒和不甘。
还有女二号去世后,曾经的追求者在许多年后,依旧默默在她的墓碑前放下一束花,也令不少人感动。
但后半段对于社会部分的描写,却冷酷而残忍,整个基调十分压抑。这种强烈的对比看起来是对青春已逝的一种怀念,但却怎么看怎么违和,令人十分不舒服。
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尽管进入职场后和在学校时整个人产生了不少变化,但电影的体现实在是太夸张了,已经脱离了正常人的生活。
再加上故事本身其实还是老套的恋爱故事,没有什么新意。所以在最初的好评过后,豆瓣的分数也从7以上下降到了6.5,算是正常水平。
《致青春》作为一部电影好与不好其实并没那么重要,但它开了一个头,因为大家发现,把青春疼痛题材搬上大银幕,是一个非常赚钱的生意。
就算题材再老套,哪怕像过去的韩剧一样通篇就是堕胎劈腿出车祸,或者失忆自杀出国,只要带上回忆青春,照样有人看。
并且这类电影投资少,成本低,不需要花太多钱在服化道上。只要IP足够吸引人,再加上流量明星,保准回本。
于是,一大批改编自热门小说IP或者怀旧金曲,打着怀旧牌的电影横空出世。他们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让观众们在电影院里潸然泪下、泣不成声。
热门小说改编的都是曾经在学生群体中十分流行的小说,比如著名青春伤痛文学作家饶雪漫的**《左耳》**。
尽管这部电影取得了4.85亿票房的成绩,但电影的豆瓣评分只有5.6,不及格。就这还是因为不少人看在《左耳》这本书是童年回忆的面子上,看在导演是五阿哥苏有朋的面子上,才给了比较高的分数。
用一位网友的话来概括这部电影的主题,大概是这样的:
好多次,我都没办法跟同样好奇的朋友复述这个故事,
是说“一个自以为炫酷的幼稚男青年因为无法释怀的幼年阴影而对无辜少年实行打击报复并成功摧毁对方人生”,还是说“一个自以为炫酷的无脑女青年为了得到自认为轰轰烈烈的爱情而将另一个人的感情玩弄于鼓掌”?
是说“一个无病呻吟放着好日子不好好过的女孩成功的与所有和她闺蜜谈过恋爱的男人恋爱”,还是说“被白富美包养的小白眼狼劈腿无脑女青年并在其死后与其闺蜜你侬我侬”?
总之一句话,就是狗血,谁的青春会是这个样子啊?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匆匆那年》《泡沫之夏》等等一系列的影片,都是看看海报和推介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的作品,**主旨内容都大同小异,换汤不换药。**哪怕是近年来获得无数好评的《七月与安生》,本质上来说也是一样。
甚至到后面,拍着拍着,连缅怀青春的共鸣,很多观众朋友们都找不到了。
比如《致青春》的续集,学生时代基本没啥共鸣。乌鸦看完了到现在,也只记得里面的两句台词,一句是著名的电力十足的“苏韵锦你欠我这里的用什么还”;
还有一句是突兀的“菩萨知不知道我有多难过”。
对不起,菩萨真的不是很清楚。
又或者是《栀子花开》,听名应该是描绘单纯美好的初恋。但男女主角为了展现这种状态,直接把自己演成了傻子,也把观众当成了傻子。
满脑子回荡着的,只有“我离你一步远了哦,我离你两步远了哦”,让人恨不得请来皮卡丘使出十万伏特把他俩电飞。
在这一波青春片在电影院里肆虐的风暴里,郭导当然不会缺席,他靠着《小时代》一二三四部,稳坐青春疼痛电影的头把交椅。
“时代姐妹花”四人组,一个是嘴硬心软的富二代,一个是毫无主见的普通人,一个是家世凄惨的大美女,一个是搞笑抽疯的谐星。一个组合,瞬间把你上学时候能见到的基本类型的人集齐了。
并且,这几个人各有各的惨,再加上郁可唯极其具有穿透力的声音“我们说好不分离”,简直赚足了人的眼泪。
但当把脑子里的水都哭出去以后,人们就会发现,等一等,这根本就不是我的青春啊!
我的青春里没有Gucci、Armani,最多是磁带和随身听。
再加上演员的演技越来越水,观众们发现,我要是怀念青春,我根本就不需要看这个啊?谁的青春一天到晚只有疼来疼去啊?
与其看这些片子,还不如多看两遍**《夏洛特烦恼》**,听一下袁华朗诵作文一等奖《我的区长父亲》。
一句“这题太难了”,喊出了多少当年埋头刷题人的心声。
短短几年,这些同质化严重,桥段十分夸张的青春片,很快就被观众抛弃了。
从2016年开始,这些青春片的票房越来越低,有的知名IP,票房连千万的门槛都没过。
其实,不是青春片这个类型有问题,很多成年人都很怀念自己的青春时代。
问题在于,现有类型的青春片的路子太窄了,只剩下了虐恋一条路走,而且编出来的剧情过于夸张,而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青春期没那么多狗血的故事,在这种电影里找不到共情,才让大家对青春片有着严重的抵触心理。
一旦出现一些另辟蹊径,不把关注点只放在男男女女情情爱爱上的青春片,反而能让人眼前一亮,收到不少好评。
比如票房只有6486.5万的《闪光少女》。
《闪光少女》的故事背景,被设定在了不为大家所知的民乐专业,主角等人,学的都是扬琴、琵琶、古筝之类的乐器。但在学校里,民乐系却总是隐隐约约被西洋乐处处压着一头。
于是,女主角为了向自己暗恋的人证明自己,组建起了一支二次元民乐小乐队。
在一次又一次的演出中,他们打破了西洋乐学生对民乐的偏见,还和朋友们一起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同于以往的青春片,《闪光少女》的主线并不是谈恋爱,而是一场实现价值的斗争。
片中穿插了不少动画镜头,再加上密集的笑点,让电影整体基调轻松有趣。再加上二次元、古风等流行因子,片子整体的新鲜元素比较多。
在剧情上,这部电影也颠覆了过去的套路。以往电影中清纯小白花女一和恶毒女二的对立,在这里变成了传统民乐和西洋乐的对立。
我国当下一些传统乐器确实面临着断代的危险,而民乐在集体投洋的西洋乐大潮中也显得有些弱势。
主角团的努力正是对这一现象的顽强抗争,这也使得电影有了更高的立意。
看多了弯弯绕的算计,看惯了车祸绝症的虐恋,这种传递正能量的青春故事,难得让人看出了暖意。
还有《青春派》,这电影讲述的是男主角因为失恋导致高考失利,重新回到校园复读一年的生活。
在这一年中,他体验了高考、爱情、友情交错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既没有逃学斗殴,也没有车祸堕胎,有的全都是校园中普通学生们最真实的生活:叛逆的青春,暗恋的甜苦,生活的琐碎……
为了使这部片子贴近生活,导演刘杰深入高中校园,考察了14个月,为电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才有了片中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细节。
比如秦海璐扮演的班主任撒老师,刻板的短发,凌厉的目光,令学生们闻风丧胆。
她在学生成人礼上对家长讲的话,就非常真实:
“高考不仅仅是考学生,也是考家长,所以在这里,我要给各位家长提一个要求,现在没有什么比你孩子高考更重要的事了,你们有要破产的,请坚持坚持,熬过这一百五十八天,有要离婚的,也请先凑合凑合,等过了半年再说,现在你们的最高使命,就是高考,跟我高呼,奋战一百五十八天,为了孩子美好明天。”
而在高考前夕对学生们说的那些话,什么**“提高一分,你就可能干掉上万人”,“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简直让人回到了高三课堂上。
而另一边,英语老师则是温柔端庄,从不和学生们发脾气。
试问谁的学生时代,没有这样一个英语老师呢?裙子天天换,完形填空的答案也可以换。
片中和生活结合的梗也有很多,比如男主角因为失恋了,所以跑去足球队想要加入,就对教练说自己想建设中国足球。
说着说着他自己也编不下去了,说其实自己是失恋了想发泄。结果教练不但没生气,反而对他说,要化悲痛为力量,中国足球缺的是什么,缺的就是力量!
影片在很多方面都力求贴近真实的高考生活,比如家长放弃工作,陪子女租房读书;别人看春晚的时候,还有人在学习;学校要求学生们,“自愿”参加补课补习……
还有南征北战演唱的主题曲**《我的天空》**,用活力四射的摇滚音乐,贴合“热血高考”的主题,也为电影增色不少。
当歌声响起,不少人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整部电影没有那些生离死别,也没有痛彻心扉,都是对生活细节的留意和感悟。主角也都不是非常亮眼的俊男美女,更加贴近生活。
也正是这样,才会让人感慨,这才是真正的青春。
还有主打兄妹情的《快把我哥带走》,亦或是主打原生家庭影响的《狗十三》,都在题材上有所突破。
说到底,青春电影不是不可以拍,而是要搞明白到底怎么拍。
至少,拍的得是正常人类的青春。
不然当大家看着电视上一个个俊男美女生离死别,勾心斗角的时,除了吐槽外,可能还会怀疑自己,该不会是我没有青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