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不得不说的故事_风闻
东苏闲人-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做个闲人。2020-12-29 10:03
最近因为钢琴家傅聪先生因感染新冠病毒引起观察着网的大量的评论,我发表了我的一些见解。然后引出了梁祝这个话题,很多朋友对我发表的一些看法提出了很多意见。为了澄清一些问题,我发表一篇我早年写旧的文章,好让大家知道我对梁祝的感情已经倾注了将近半个世纪。
今天惊闻傅聪老先生因感染新冠病毒过世了。发表本文让这首哀怨的音乐为老先生送上一程。
颠沛流离一甲子
父子阴阳半百年。
今朝相会竟无语,
忠魂难许任评参。
惊闻音乐家傅聪老先生因染新冠病毒过世,感慨万千。面对这个撕裂的社会,竟无语凝噎。作文以记之!
音乐没有国界,
梁祝永留人间。
《梁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协奏曲,在1959年,为了迎接国庆10周年,由上海音乐学院二十多岁的音乐系学生何占豪,陈刚作曲,年仅18岁的俞丽拿担任提琴主奏。文革时期,这首协奏曲被打成宣传封资修被查禁。唱片被焚毁。所以,那个年代,能听到她的很少,而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幸接触了她!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的事情了,让我从头说起!
1971年,9岁的我随父亲到了山东诸城市一个最偏远的山村的中学-石门中学(现在学校已经成了小学了),因为父亲是走资派,发配到这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的童年就是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山村度过!
我的恩师刘锦章老先生已经过世。
在孩子眼里,童年永远是彩色的,山村的小河,山村的伙伴,山村郁郁葱葱的小山都难以忘怀,以致现在每次回到诸城,我都会驱车到这儿转一转,回味当年的感觉,但是,已经物是人非了,使我最最不能忘怀的,是当年我的音乐启蒙老师,刘锦章先生!
刘老师是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写一笔漂亮的毛笔字,也是因为臭老九被下放到这个山村,一个人孤独的度日。我家和刘老师同住一排房子,每次放学,我都会在刘老师的房间里转来转去,刘老师饭后,一般会弹一会风琴,朗诵一会古典诗词,然后练字。而童年的我,就会在老师身边跟着听,耳濡目染,我的文学和音乐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记得一个秋天的傍晚,刘老师吃过晚饭,并没有像往常坐在脚踏风琴前弹琴,却悄悄和我说:“孩子,我让你欣赏一样东西。”关上房门,老师从书架后面拿出一个黑乎乎的方盒子,(现在才知道是一架老式留声机)在我好奇的目光中,老师从一个发黄的纸袋中,拿出一个黑颜色的塑胶唱片,小心翼翼的放到转盘上,摇动手柄后,把拾音头轻轻放到胶片的边缘,随着沙沙的声音,一束细细的声音传了出来……
开始是竖琴和长笛的前奏,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花园,接着,哀怨的旋律响起,是小提琴的声音,开始是华彩的高音旋律,像是一位少女的呢喃,后来是低音的重现,浑厚的琴声直抵心灵,像是一位敦厚的男士在低声诉说,在如泣如诉的音乐中,我看到老师的眼泪流了下来;我虽然年纪小,但美妙的声音真的给了我强烈的震撼,老式留声机虽然很破旧了,唱片也因为磨损声音有些噪杂,但在当时,已经是天籁之音了!
我看到老师沉浸在音乐中,也不敢言语,只是默默地跟着听,开始也不懂,随着音乐反复的变奏,重现,一种美好的东西在心里翻滚,升腾,听到投坟这一段时,在剧烈的音乐对抗中,我感到了非常沉重的压迫,但是说不出来,到了化蝶的章节,我在轻柔的琴声中逐渐的陶醉,直到音乐结束了,老师都浑然不觉,任由唱针在唱片上划了一圈又一圈。。。真是觉得音乐好美,好美。。。。
以后,我就跟着老师反复听这首乐曲,老师也就给我讲这首乐曲的主题,引子后,有草桥结拜,同窗三载,逼嫁,楼台会,投坟,化蝶。随着刘老师的解说,我很小的年龄就听懂了这么高雅的音乐,我曾经天真的问老师:为什么这么好听的音乐收音机不放啊?老师没有回答我,只是说:孩子,以后会放的!
到了77年,四人帮打倒了,教育开始复兴,刘老师也返回了他的故乡-山东莱州,而我,跟随父亲调出了山村,到了一所重点中学,后来,我考上了大学。。。慢慢的和老师失去了联系。
再次听到这熟悉的音乐,是我上了大学以后了,在一次音乐讲座上,大学请的音乐老师向我们介绍这首曲子,老师提问:谁听过这首曲子?这首曲子主题是什么?在很多同学云里雾里的时候,我站起来准确无误的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而且发挥的叙述了音乐的构成。在同学们惊奇的目光中,我内心在感激老师,感谢刘老师,是您,在我的童年,就让我接触到这么高雅的音乐,使我幼小的心灵很早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并使我受用终生!
工作多年后,利用一次出差的机会,我去莱州拜望了我的恩师。见到阔别多年的恩师,看到老师的满头华发心里酸酸的,说起当年听《梁祝》的事情,老师说,再听一遍吧,打开CD,随着缓缓的琴声,我们又回到了那个年代,还是同样的声音,但青春已经不再,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见恩师感怀
恩师久别三十年,
犹在梦中听君言。
今朝见师洒热泪,
岁月如歌两相叹。
最后这张白玉兰的照片是送给傅聪老先生的,傅聪老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