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大街也能上市?气死你们这些社畜!_风闻
酷玩实验室-酷玩实验室官方账号-2020-12-29 08:52
这两天,疫情再次在全国出现了零星病例,尤其是北京,更是引发了高度关注。
仔细研究流调之后,很多人发现,流调可以精准反映生活方式。
而北京人的生活,真的让人一言难尽。
比如一位大哥,一大早就去上班,吃完包子,就一直开会开到晚上八点。活生生开了10个小时的会。接下来九点坐地铁,拼大巴车回燕郊,晚上11点才能到家睡觉。
另一位,30多岁了,每天通勤50公里,除了上班,下班还得准备考研,考研前几天还被叫出去出差,周末还要带娃早教。
还有两位更辛苦,一位是32岁的女士,白天上班,晚上一直兼职到半夜2点,还是在顺丰快递中转站,纯属是体力活。
另一位是40岁网约车司机,网调轨迹显示,他早6点到晚11点都不曾把车停下,每天不间断工作17个小时,连吃口饭的时间都没有。
可以看到,对于在大城市工作的人们来说,赚钱养家是多么的不容易。每天疲于奔命,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
正如那句话所说,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但这碎银几两,也断了儿时念想,让少年染上沧桑,压弯了脊梁。
但谁能想到,在赚钱如此困难、各行各业都在激烈竞争、新的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有人竟然靠“扫大街”,赚到了200亿元?
就在去年,深交所创业板上就来了一家由环卫工人组成的公司。在疫情期间,这家公司市值在一年内涨停10次,成为一家总市值超过了200亿的清洁公司。
这家公司,叫做玉禾田。
与当下风口行业不同的是,玉禾田经营的既不是互联网,也不是高精尖科技,而是主营市政环卫、物业清洁。
简言之,就是给小区或大马路打扫清洁的。
提起环卫行业,有人会想到这个行业每天和垃圾打交道,风吹日晒,清理散发着恶臭的废弃物。也有人认为这个行业处处受歧视,不被尊重。
不过,这样一家企业,每年却扫出了3亿元的净利润。
更让我们想不到的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周平,也曾是“扫地”出身。
如今他的身价,已经超过了50亿。
那周平是如何带领只有6个人的小公司,凭借扫大街,扫出了一地金子的呢?
01
我们对玉禾田的最初印象,来自于新冠疫情。
在玉禾田上市不久,新冠疫情突然爆发了。
一边是日益严重的疫情,一边是亟待处理的环卫和垃圾,玉禾田选择了像医护人员们一样,逆行到抗疫的最前线上去。
一位玉禾田清洁工在采访中说:“我也挺害怕的,孩子们都很担心。但如果我们都不去清扫,那垃圾就堆成山了。”
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4万员工坚守环卫一线,每天早上4点多出门上岗,不仅是清洁员工,管理人员也一同上阵,进行道路清扫保洁、垃圾转运,对环卫设施以及医院、超市、车站周边等重点区域进行消毒清洗。
同时,他们还出动约1.2万辆环卫作业车,对重点区域、重要路段和环卫公厕、垃圾桶和中转站进行不间断冲洗、消杀作业。
各个区域的主管,要穿上防护服、防护帽,到隔离对象家中上门收取生活垃圾。
在被疫情所笼罩的城市里,他们成了最让人安心的风景线。
在当时,很多清洁工人的故事都让人感动。
比如位于福州市晋安区的肖仕俊,他已经9个年头没有回老家过年,本来在这个春节要回去一趟,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主动选择留下来。
春节期间,他依旧每天早上5点天还没亮透就上班,除了清扫街道,更多的是消毒杀菌作业,有时候会到晚上10点,专门进行深夜消毒杀菌。
“这个时候不能想着自己休息,只有我们冲上去了,居民才能够安心。”
他的妻子雷其花也是这条街道上的清洁工,大年三十,夫妻二人在消毒车作业中跨过了零点。
44岁的彭霞也在玉禾田干了20多年环卫工作。
疫情期间,她每天先用大扫帚扫一遍垃圾,再用毛推子推一遍尘土,然后接着再巡查一遍,发现哪儿有纸屑等垃圾,再去捡一遍。这一流程每天要重复很多遍。
因为每天消毒洗手的次数太多,手已经开裂了,上面布满道道伤口,一碰就生疼。
甚至为了把街道打扫得更整洁一些,她自己家里的家务都来不及打理,对此她说:“自己虽然不能为武汉做些什么,但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疫情防控最大的贡献。”
万幸的是,在玉禾田共同的努力之下,全国6万多环卫工人,没出现一例感染的。
同时,玉禾田还用捐款的方式来抗击新冠肺炎。
从最北边的黑龙江到最南边的海南,都有玉禾田捐资捐物的身影。
黑龙江疫情正是最严重的阶段,玉禾田捐赠价值400余万物资支援黑龙江。
在江西,它捐款了600万元和价值百余万的防疫物资。
在海南,玉禾田也捐赠300余万现金,和500把红外测温仪500把、10台全自动人流密集专用红外测温仪等等。
在此之前,我们很多人都一直以为环卫工人来自于国企,但当我知道他们是民营企业所组成的队伍时,脑海中充满了很多好奇。
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只队伍,能在突然袭来的疫情之下,有这样的纪律性和组织性?他们是通过怎样的训练,将社会中文化水平比较低的群体,变成了在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战士的呢?
这一切,都和周平这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02
1990年,28岁的周平来是哈尔滨一家纺织厂的工人。
那一年,他母亲在深圳承包了一个对外开发的食堂,需要他去帮忙,他坐了整整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从哈尔滨来到来深圳,下车之后脑袋还是懵的,第二天就直奔食堂上班了。
一开始,周平对食堂的工作一头雾水,但他很努力。
他每天4点起床,带着工人、推着板车去菜市场批发几千斤蔬菜肉蛋,晚上还要出大排档,通常要忙到夜里12点甚至更晚才能休息。
除了过年那几天休息之外,几乎每天如此。
就这样,周平开始慢慢掌握了开食堂的诀窍,外包工作一做就是7年,在他们的努力下,食堂发展的势头很好,从一家扩张到近10 家。
勤奋认真的工作让周平得到了一个新机会。
1997 年,他承包食堂的一家外企总裁把他叫去,问他是否愿意把公司的清洁业务也承包下来。
面对这个跨行业的机会,周平犹豫了,思前想后足足一周,最终决定去尝试一下。
当年10月,他注册成立了深圳市玉禾田物业清洁管理有限公司,从餐饮一脚跨入了清洁。
有人好奇,问他为何将公司起名为玉禾田,这个看似和环卫清洁没有关系的名字?
周平答道:“小时候,看到成片的田里,禾苗像玉一样碧绿碧绿,非常的美丽,因而取此名字,就是希望每个地方经过我们玉禾田服务后都能成为一个美丽的地方。” 这个名字是他从几十个名字中挑选出来的。
logo里“玉”字的主体是黑色的,代表他的家乡东北的黑土地。
为了实现自己的期望,周平制定若干个五年计划,比如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扎根深圳,员工扩张到接近3000人。这个计划在2002年实现时,之后,他又向新的目标进发,那就是争取下一个五年时,实现发展多元化,公司营收突破亿元大关。
但在当时,即使是公司内部的人也不相信周平能够做到,有人认为他在开玩笑。 “2002 年我提出公司 5 年后要实现营收过亿的时候,大家面无表情。”
环卫属于社会上比较低端的行业,在大家的印象中,无非是“扫大街、倒垃圾”,并且从业者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跟高科技、互联网更是沾不上边。
这样的公司能上亿?的确像是天方夜谭。
但周平却认为,再平凡的职业,也存在巨大的机会。
为了提高员工素质,他在 2004 年创办了玉禾田大学,慢慢在全国开到了9个校区,成为玉禾田培养基层管理人才和传授专业知识的摇篮。
除此之外,周平原来做食堂,深知管理最重要就是要以身作则,所以他经常自己下场打扫卫生。
罗湖万象城开业时,由于时间紧迫,周平就拿起扫把和员工一起进行清洁工作。
还有一次,年三十的时候,为了打扫欢乐谷的吊车,他和员工都没有时间赶回家吃饭,大家就在工作的地方一起吃了顿水饺。
他认为扫地并不丢面子,反而做让环境变得更美好的工作,是神圣的。
“这么多年,我在员工的培训、管理干部培养方面倾注的精力可以说比自己对家庭付出的精力要多得多。” 周平说道。
03
2006年起,玉禾田走出珠江三角洲,进入北京、上海等城市,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活动的环境卫生保障工作。
后来又在天津、南京、重庆等城市扎根,直到全国80多个城市,都能看到玉禾田的身影。
2007年,周平开始不满足于“扫地”,向周边产业扩展。
他首先创立了子品牌金枫叶,负责对外承接园林绿化养护业务。
之后又成立了子品牌玉蜻蜓,在华南区域提供有害生物防治服务,如白蚁防治、灭治,除虫灭鼠及消毒,室内空气环境治理等。
2017年,玉禾田开始走向科技化和数字化。
很多人疑问,一个环卫企业,能用科技来做什么呢?
原来,玉禾田通过应用物联网(IOT)、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和BI(数据分析模型)等前沿技术手段,创新性地使用了一个叫做智慧环卫的系统。
通过这个系统,不仅能实时查看各地项目上的作业情况和质量,优化作业排班,提高管理效率,还能与智慧城管平台对接,共享数据,从而做到快速出工,高效指挥,立即响应。
也正是因为这种先进的IT技术,可以让玉禾田在疫情中快速调度,高效的同时完成零感染。
还因此,玉禾田成功争取到了与政府的PPP合作项目(政府和民营企业合作形式),相继在赣州、海口、银川、南昌等地成功为城市市政环卫、园林绿化、水域治理等生态环境建设与运营服务管理等。
截至去年,玉禾田综合物业项目总计一千余个,各类市政环卫项目百余个,为全国近百座城市提供长期的专业化服务。
2019年7月,玉禾田又成立了垃圾分类中心。
为了把这门“技术活”做好,玉禾田聚焦了众多环保行业内十年以上的专家,以及研究物联网、大数据和垃圾分类处理工艺的综合型人才,并且还吸引了一大批从事相关行业研究的硕士和博士。
最近,它又将业务范围扩展至垃圾焚烧发电、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大件垃圾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等领域。
从前端、中端、后端,玉禾田通过全面整合,打造了一个围绕“垃圾处理”的全生态链平台。
随着业务的范围越来越大,公司规模也从最初的只有6名员工,发展到6万名员工,总营收破30亿。
其2019年业绩显示,其全年总营收36亿元,净利则达3.1亿元。
2020年1月23日,除夕前一天,玉禾田又完成了一个在之前难以置信的事: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一家在众人眼中“扫大街”的公司,竟然上市了。
然而,走过20多年创业路的周平却并不觉得很激动。
他说自己并没什么感觉,最难忘的还是20年前的大年三十,打扫欢乐谷空中吊车时,与员工一起吃的那顿水饺。
“上市之后怎么把公司发展壮大、让公司更有竞争力,给员工更多更好的待遇,是我们未来要做的事情。”
环卫工人的工作时常会被人看不起,他自己也遇见过很多次,有些人随手扔东西,就觉得这是环卫工人应该扫的。
为了表达对环卫工人的敬意,上市时,他邀请了一线工人到现场****一起敲钟。
04
国内能做到上市的环卫民企公司,不只玉禾田一个。
当年,就在周平沉浸在食堂承包的业务之中,与深圳紧邻,一颗扎根广州的环卫上市公司的种子,也在慢慢生根发芽。
今天的上市公司侨银环保一把手刘少云,当时还只是一个超市打工仔。
1996年,19岁的刘少云,未走上大学之路,来到湖南邵阳水电设备总厂做起了一名小工人。
两年后,又来到邵阳市百联量贩广场,认识了一个叫韩丹的小姑娘女朋友。
上世纪90年代末创文创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此起彼伏,尤其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发达城市,比如广州。
2001年,借着90年代末创文创卫东风,在湖南邵阳市皮件厂工作了24年的郭倍华,也是韩丹的母亲,在广州注册成立霖泽园林,主营园林绿化,帮政府事业单位的大小活动送花补树。
24岁准女婿刘少云因为非常能干,逐渐成为了霖泽园林的顶梁柱,并逐渐成为公司的一把手。
2008年3月,霖泽园林正式更名为侨银有限,主营业务从园林绿化设计转向环卫清洁,日益频繁出现在政府扫街、运垃圾等环卫服务中标名单。
到了2016年,侨银环保连续高速成长,从8.6亿涨到2019年的15.76亿,其中,广东地区收入占比60%-80%,成了绝对区域产业诸侯。
2020年1月6日,侨银环保登陆A股,成为2020开年第一家上市公司
相似的人生轨迹也发生在大学教书的魏延田身上。
1996年,33岁的武汉工业大学老师魏延田决定辞职,他先是在朋友一家房地产公司任职,后来又到深圳做过保健品,卖过家具装修,做过咨询。
2004年,魏延田和别人合伙创办了一家教育机构,做线上教学,但尝试了各种办法,就是招不到生源。
以前老东家一位销售副总,此时向他推荐了一个涂料业务,该涂料可以使当时的小广告无法粘贴,很受市政环卫欢迎。
于是,魏延田成为该涂料重庆总代理,从而抓住了市政环保产业的巨大商机顺风车。
不久后,魏延田成立了新安洁环卫公司,最开始只有4个人。
第一个环卫项目拿下时,不知道如何扫街,便就请来有经验的人教怎么扫地,怎么作业,怎么制订方案,他自己也经常上街扫地。
就这样,主营业务以环卫服务为主,逐渐延伸至垃圾分类收运及处置、绿化工程服务等。
2014年11月,新安洁成功在新三板系统挂牌。
处理垃圾、废物回收,这些在大多数人看起来不起眼儿的工作,蕴藏的机会同样不少。
我国人口众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水平的提升,生活垃圾产生量和道路清洁面积逐年攀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总体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到2018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了22801.8万吨,同比增长5.95%。
环卫行业依然是一个正在成长的行业,只不过在各自的细分分领域成长阶段,会有所差异。
如垃圾焚烧、污水处理、脱硫脱硝等行业已经过了快速上升期,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
而环卫行业、土壤修复、污泥处置等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2019年,全国多个城市推行垃圾分类,更是为环卫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如果说目前成长最快的,应当属数字化环卫模式。
目前,随着智能化电动汽车时代的来临,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也位居世界前列,市场化率提升至50%以上,市场上升空间巨大。
各市的政策中也略显端倪,北京市曾发布《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至2020年,邮政、城市快递、轻型环卫车辆基本为电动车;深圳市也预计在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柴油环卫车全部更换为纯电动环卫车的目标等等。
这其中,主营垃圾车、清洁车等环卫装备制造的民营企业,即将迎来一波巨大的机会。
尾声
风口是个好东西,普通人做梦都想抓住风口。
毕竟我们都听过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这几年人工智能、电商直播、社区卖菜层出不穷,但抓住每一个细小的机会,同样可以创造属于普通人的机会。
和周平一样,中国从不缺乏把小行业做成大生意的人。
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玖龙纸业的创始人张茵以770亿,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首富。
而张茵最开始,是靠卖废纸起家。
1985年,张茵带着借的3万元,只身一人赴港创业,选择了废纸回收行业。
对于很多人来说,“收废品”是一件有失体面的事,面对大家的议论纷纷,她也只当“耳边风”。
刚开始回收废纸时,因为缺少经验,收回来大半都是发霉、潮湿的纸。达标率的不到一半,张茵只能逐一检查,一车废纸看完需要一整天。
而且香港的回收废纸生意是被一个黑社会垄断,横行霸道,张茵经常被恐吓,砸玻璃,威胁。
但在她锲而不舍的努力下,最终在香港拼出有了一片天地。
此后的几年里,张茵逐步扩大产业,还将造纸厂开到率美国,慢慢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纸原料出口商,年出口量500万吨,成为了中国的“造纸女王”。
同样经历也发生在厦门首富林秀成身上。
如今,他的生意早已遍布各个行业,除了最初的钢铁之外,还有电子、茶叶、房地产等等。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最开始进入钢铁行业,是靠捡废铜烂铁。
那时的林秀成,没有进货钢铁的渠道,就不分昼夜的蹲在三明钢铁厂门口收购废钢铁边角料,只要看到有人拉废铁出来,他就第一个冲上去。
最终靠这种“笨方法”,得到了厂长的青睐,从而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很多行业最初觉得不起眼,甚至嫌弃苦、累、脏,但是细细耕耘,脚踏实地,也能发现巨大的掘金空间,变成一笔“大买卖”,扫地、捡垃圾、卖废纸、减废铜都是如此。
这个世界不存在零本万利的行业,感谢这些风口中逆行者,让我们看到不起眼的行业,也能挖出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