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2》口碑超前作,正午阳光的国剧系列化重回正轨_风闻
数娱梦工厂-数娱梦工厂官方账号-上海地区知名文娱产业媒体2020-12-29 08:51
作者|王 莹
编辑|友 子
时隔两年,《大江大河2》终于回归,却像早就预定了今年的剧王。12月20号开播以来,在营销甚少的情况下,豆瓣开分9.4,创下年度新高,两大卫视三大平台的播出数据都在持续走高。
开播15集后,《大江大河2》豆瓣评分依然维持9.3分,超越第一部,让担心“续集必烂”的观众们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相比第一部,《大江大河2》故事节奏明显加快。故事开场宋运辉初入东海就经历了项目多次遇困和持续高能的“厂斗”,情节紧凑,观众也直呼带感。
“宋运辉的东海风云”也成为第二部前段最大的看点——宋运辉初入东海新单位遭遇的理想和现实的碰撞,如何在勾心斗角的职场里不断成长,随着社会地位的上升,又怎么处理身边的利益关系和自己的感情、婚姻生活等。
无论是职场戏还是婚姻生活,三十多岁的宋运辉这些真实的处境不仅引起了与他同时代人的共鸣,也吸引了当代年轻人的关注。
而引起观众广泛讨论的“厂斗”、“宋运辉男版樊胜美”等情节,也不难让人想到《琅琊榜》《欢乐颂》等作品,“厂斗”亦是权谋,“扶弟魔”此类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情节也不分时代。
《大江大河》系列能够取得成功,与正午阳光一直以来的积累自然分不开。这家近年佳作不断的剧集公司,先后开发了《大江大河》《琅琊榜》《欢乐颂》等多个系列,《大江大河2》的成功,为正午的国产剧系列化开发挣回了很重要的一分。
节奏更快、职场戏更多
《大江2》找到更多年轻观众
“两年后,这趟开往东海的列车终于到站了。”
12月20日,《大江大河2》姗姗来迟,播出的第二天,豆瓣就开出了9.4的高分。截至28日,该剧更新到15集,评分依然维持在9.3,这也是今年国产剧的最高分。
第二部中,伴随着王凯所饰演的宋运辉从金州调到东海,故事的中心地点也随之转移。宋运辉初入东海新单位就经历了一系列职场上的困难,一心只想认真做事业的宋运辉不仅要攻克工作上的难题,还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这类项目经历,以及体现职场利益争抢的“厂斗”,让故事从开篇就持续高能。在奠定这一部基调的同时,这些过于真实的情节也引起了大量职场人的共鸣。
从对主旋律题材的拒绝,到现在和“宋运辉”共命运,《大江大河》系列让广大青年人对主旋律题材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前几年,通过《琅琊榜》《欢乐颂》《他来了,请闭眼》等优秀的IP改编作品,正午阳光团队走进年轻人的视野,也收获了一批忠实的粉丝。
但听闻《大江大河》这样一部主旋律题材的”农村剧”时,看惯了古装和都市题材作品的年轻观众一开始其实是不太感兴趣的。如此前《温州两家人》同样是正午阳光团队的作品,却并没有吸引年轻观众。
尽管故事从农村开始,《大江大河》讲述的是一代年轻人的奋斗史。由于故事有趣、人物生动,除了传统卫视观众喜爱外,很多冲着正午阳光品牌,又或者是几位主演去看的年轻观众也被深深打动,成为剧粉。
从骨朵数据可以看出,《大江大河》第一部的观众中,占最大比例的是19-24岁的年轻人,高达43.22%。最高收视1.4%,豆瓣评分8.8,腾讯视频单平台播放量超过40亿,《大江大河》从多方面打破了主旋律题材的天花板。
(《大江大河》受众分析,源于骨朵数据)
从第一部结尾近十分钟的预告可以看出,第二部的制作早就排上了日程。不过第一部极其出色的口碑无疑给第二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作家阿耐的原著小说《大江东去》共三部,150万字,电视剧第一部47集,对应原著的第一部。尽管整体而言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但第一部最后十集也被批评节奏放慢。
第二部的39集比起第一部更精简,集数减少更加符合当下的观剧习惯,节奏相对也更快,这可能是第二部口碑更好的重要原因。
而更有利的一点在于,第二部主要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90年到1994年之间,离当下的时代也更近,更容易引起对那个时代有记忆的年轻人的关注。
此外地点从金州小城转移到东海大城市,不管是宋运辉的国企职场生活,还是杨巡的创业之路,除了打动经历了那个时代的观众外,也让更多当下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感同身受。
从骨朵数据可以看出,第二部不仅留住了原本依靠演员吸引来的年轻观众,且比起第一部,这一部25-34岁的年轻观众比例有明显上升,而这群人也正好是和剧中主人公同龄的职场人。
比起大量打着行业剧幌子的言情剧,这部主旋律的现实题材行业剧,用强烈的现实和真挚的情感戳进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内心,看主角三人“搞事业”也成为观众最大的诉求。
不少原著粉表示,按当下的节奏,第二部的后半部分会比第一部更加精彩,由此也更加期待第三部。
作为正剧,《大江大河2》的戏剧点较为均匀,能挑出来做营销的点其实并不太多。从目前微博热搜的话题来看,受到热烈讨论的也更多是和人物相关的话题,且带有粉丝自发性质,如#王凯我的姐姐永远只有一个#。
但从近期的播放数据表现来看,一部真正花了功夫打磨故事和人物的好剧,观众是看得出来的。
(《大江大河2》播放数据周末大涨,来自灯塔)
正午的系列化开发重回正轨
“续集必烂”最近好像成了国产剧的魔咒。
近期上线的“大秦帝国四部曲”最终篇《大秦赋》,以及被称为《人民的名义》姊妹篇的《巡回检查组》尽管热度和收视率的表现都不错,但两部作品的评分都在6分左右,和系列前作差距实在太大。
《大秦帝国》系列从2008年开始,每四年出一部,前三部的豆瓣均分超过9分,在国产剧中十分难得。从主创人员来看,前三部的导演和编剧人数基本都是一到两人,且第一部的编剧是原著作者。
但到了第四部,导演变成4人,编剧为5人,剧本创作时间更是长达八年。
尽管前作的导演和编剧都还在列表中,但核心主创人员一多,作品的风格和质量就更难把握,更不用说八年漫长创作周期可能带来的影响。
《巡回检查组》的口碑低迷则是与作品完全另起炉灶有关。
《巡回检查组》即是《人民的正义》,但在《人民的名义》意外大火之前,并没有系列化的规划。 尽管出品方、导演都和《人民的名义》一样,但从题材、编剧、演员等多方面看,这都是一部全新的作品。
由于作品的质量不如预期,《人民的名义》造成的高期待反而给《巡回检查组》的口碑带来了负面影响。
国产剧的系列化,依靠一个延续的故事或者品牌实现规模效应,对影视公司来说是省钱省力的好投资。但由于多数系列作品并没有长期规划,只是临时起意的“趁热打铁”, 当核心主创人员难以聚齐,很多续集也只是一个幌子,而成功的系列化作品也就少之又少。
就正午阳光而言,前几部作品《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欢乐颂2》尽管在同类剧中属于不错的水平,但却并没能维持第一部的水准,这一次《大江大河2》显然是扬眉吐气。
《大江大河》系列是正午阳光和阿耐在《欢乐颂》《都挺好》外合作的又一部作品。对于《大江大河》,正午阳光很早之前就有了计划。为了等这本书的版权,正午阳光先和阿耐合作了《欢乐颂》,随后在2017年又将原本已经立项的《都挺好》从山东电影电视制作中心接手过来。
通过前几年多作品的合作,正午阳光完成了自身的口碑积累,同时也和阿耐建立起了足够的信任和合作默契,为《大江大河》系列打下了基础。正午阳光接下来的新作品《落花时节》将是阿耐的第一部编剧作品。
原著作者的信任和加持是作品成功的一方面,主创团队则是另一方面。
在《大江大河》之前,正午阳光此前的作品也为该剧的走向提供了经验和参考。比如《大江大河》的正剧风格可以让人联想到此前的《北平无战事》《温州两家人》《都挺好》,职场戏的“厂斗”部分则可对标《琅琊榜》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权谋戏码,青春奋斗则可以想到《欢乐颂》等。
事实上,《大江大河》第三部的剧本创作也已经开始,可见其系列化打造早有规划。
正午阳光和导演、编剧都是长期合作的。《大江大河》编导演全体原班人马的回归,不仅保证了剧集的质量,也让观众对剧和剧中人物的情感得以延续。通过多次合作,主创团队之间、导演和演员之间、作品和观众之间都建立起持续的信任机制。
这样多方加持并且符合创作规律的作品,能获得观众的一致喜爱并不奇怪。
由此,《大江大河》在续集上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正午阳光团队对创作的认真、热情以及多年的规划和积累。
《大江大河2》作为系列作品的第二部,位置关键,不仅承载着观众对第一部的预期,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第三部的命运。目前而言《大江大河2》很好地接下了第一部传递的火炬。
灯塔数据显示,《大江大河2》出后,第一部的播放量也明显上升——从20日的30万增加到27日的170万。
(《大江大河》最近播放数据趋势)
除《大江大河3》外,《琅琊榜3》和《欢乐颂》的第3、4、5部也已经在筹备之中,正午阳光的国剧系列化打造已经全面铺开。《大江大河》系列在汲取此前作品的所有经验后,或许也将为正午阳光接下来的其他国产剧系列开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