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万亿To B市场_风闻
霞光社-霞光社官方账号-赋能企业全球化。2020-12-30 18:58
“灵活用工”是2020年出现在人们视野中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企业在努力降低用人成本的同时,还要保持自身的正常运营;而待业人员也急需找到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维持正常生活——于是“灵活用工”的需求被推至顶峰。
与传统观念中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最好是“铁饭碗”不同,灵活用工模式看似“叛道离经”,但其实在国外的接受度并不低。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对全球6个国家8000人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10%-15%的适龄工作人口通过打零工谋生。在美国和欧洲的15个国家,共有1.62亿自由职业者。并且根据报告预测,到2025年,各种在线人才平台有望贡献约2%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并创造千万个就业岗位。
虽然“灵活用工”是一种双赢的解决方案,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给这类员工缴纳个税、社保?公司和员工不在同一地区,跨区域的用工如何解决?
带着一系列疑问,我们与51社保CEO余清泉展开了一番详谈,听他讲讲疫情给用工市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51社保CEO余清泉
在疫情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余清泉在总结自己和公司的2020年时,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拥抱变化”。
所谓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让所有企业都处在不断调整适应的过程中;二是国内企业用工需求在向离散化、即时化、多元化的方向转变。
的确,疫情的不确定性会持续发生,企业不仅要有认知它的能力,还需要具备面对它的勇气。以往,51社保每年都会定期在线下举办市场活动,但是由于今年疫情的原因,很多地区的活动被迫转移到线上,而公司和管理层也积极拥抱线上的新形式。下半年疫情好转后,51社保重新策划筹办了全国高峰论坛。所以,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促使51社保完善了线上和线下的活动模式,“两手抓”也是余清泉经过疫情之后总结出的新方法论。
另一方面,企业用工需求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51社保的发展路线。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披露,2020年中国企业采用灵活用工比例达到55.68%,这个比例比2019年增加了约11个百分点,有近30%的企业表示稳定或扩大灵活用工的使用规模。另据《中国灵活用工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快递员、分拣员和送餐员灵活用工招聘需求活跃,分别占需求总量的21.64%、16.6%和12.4%。其中,分拣员招聘需求同比增长54.41%,增速最快;其次是签约艺人,灵活用工招聘需求增幅同比超过20%。
在这样的大势下,企业需要同时处理多种用工问题,而大部分企业的人力部门都没有这样的能力,这就给人力服务平台提供了生长的空间。51社保作为国内头部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独创的4S模式(“方案Solution+系统System+共享服务Shared Service”)针对标准化用工、灵活用工和特殊人才用工等多种用工形式提供各类人力资源服务。
余清泉表示,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公司组织结构和战斗力都有提升,疫情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一直存在,但长期主义是穿越周期的终极答案,穿越周期的产品才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数字化转型加速
从《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2020)》的调研结果来看,参与调研问卷的4278家企业中,社保基数完全合规的企业约为31%。换句话说,市场中有接近70%的企业还没有实现社保的完全合规。而随着经济社会和政策发展,社保合规是大势所趋,将社保合规与用工综合服务结合起来考虑,成为必由之路。
这就要求以前从社保切入,通过互联网提升社保服务效率的服务商不得不进行业务方向上的调整,不只局限在为企业提供单一的社保代理,而是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
以大型集团化连锁企业为例,他们的工作地点往往分散在全国各地,即便各地有分支机构,HR也必须花费大量精力在社保管理、发薪报税等服务上。另一方面,个税和社保缴纳记录往往与买房、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息息相关,迫切需要一个专业规范的、覆盖全国的社保个税服务平台出现。
这个平台需要具备三个特质,即够专业、有技术、全国化**。**因为各地缴纳基数并不统一,这需要一套专业严谨的计算和统计流程;而面对新经济环境下灵活用工诉求大规模爆发,能用数字化技术承接这种量级服务,对平台技术积淀是新的挑战;最后,要能够跟上企业主全国化用工的大趋势,要了解当地的政策和流程,只有这样的平台才可以更好的适应行业发展诉求。
51社保也针对这种新的变化做了布局调整,依托全国建立109 家直营分公司基础,在标准人事代理服务之上叠加了外包服务;这就在解决企业社保薪酬等问题的同时,可面向“非核心、可外包”岗位提供人才外包服务。
余清泉总结说“疫情加速了人力资源市场数字化转型升级,有越来越多的新经济企业快速崛起,他们更多精力将放在主业上,也会需要更多的专业化服务商来给予他们支持,而这恰恰是我们这种企业级服务的机会。
To B是长远的生意
余清泉说自己做的是“企业级服务”,换句话说就是To B的生意,但国内的To B赛道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公司,51社保所选的赛道能成为一个好生意吗?
其实,做企业服务和做其它生意一样,选择“关键和重复性的业务”,才可能是客户的需要的。生意上的“做熟不做生”原则同样适用于To B领域,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熟悉行业的应用价值又拥有落地实践经验。
从以上两点来看,互联网+社保是个不错的赛道。51社保调查显示,中国现在有46.4%的企业都是跨地域经营的,有13.8%的企业员工分布在全国10个以上或全球城市,对应的这些企业的用工管理也需要跨地域进行。而中国所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5人以下的大概占到72%,这就是中国企业人力管理的现状。加之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形式的出现,用工多元化、离散化逐渐成为主流,与之匹配的员工服务平台是个刚需。
**余清泉介绍说,企业服务是长远价值的事情,我们可以伴随企业一直成长壮大。**美国的ADP公司(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Inc)已经成立70年了,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每年仍保持高速增长。51社保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提供底层的基础设施级的服务,做一家具有长期商业价值的公司。
虽然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起步要晚于美国,并且整体信息技术水平较美国也有一定差距,但余清泉认为,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中国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的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51社保正在为超过3.6万家企业客户、超过140万个人用户提供服务,帮助700家上市企业提供降本增效、控制用工风险和提高员工福利等方面的高品质的直营服务。其中不乏蒙牛、长城汽车、中海地产等知名企业。
企业用工需求的变化,加上国内法律法规持续完善、全国社保税务数据打通整合,以及企业雇佣双方法律意识逐步增强的趋势下,第三方专业服务将越来越被认可和接受,“数字化+人力资源”势必在未来迎来新一波高增长,51社保作为其中重要参与者也将迎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