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会议在长征史上_风闻
定风者-2020-12-30 13:33
通道,设县已经千年,原名为罗蒙县;后来开辟山间道路,沟通了湘桂黔;北宋时,罗蒙县改名为通道县,意为通往黔、桂两地的大道。通道县,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侗),其中侗族人口占据了县总人口的70%,因此,在上世纪50年代被命名为通道县侗族自治县。通道县位于湖南西南边陲,为湘桂黔三省(区)之处;1934年12月,中央红军经过湖南通道县西进到贵州黎平境内;现在,我们就来梳理一下中央红军过通道时的经过和发生的故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13598565_1.html/ ]一、中央红军过通道
1934年12月9日,红一军团二师从湖南城步县进至湖南通道县的木脚。12月10日,红一军团一师由广西龙胜县进至通道长安堡地域,二师由木脚进至县溪;红三军团先头师进至通道的陇城;红九军团从湖南城步县的长安营进至通道木脚和临口之间。12月11日,红一军团主力及红九军团进占通道及东南与以南地域,红十五师进至通道双江、黄柏宿营。红三军团进至陇城、长安堡地域,其先遣部前出至团头地域,并侦察通向通道播阳所、贵州黎平的道路。军委纵队由广西龙胜县龙坪村行至湖南通道县流源,中央纵队从广西龙胜县广南城进至湖南通道县的唇口。红一军团直属队后方部队及红一师由通道县双江行至牙屯堡宿营。
12月12日,红一军团主力及红九军团在通道及附近地域集结,另派派兵携带电台前出岩鹰坡向四乡、马路口侦察入黔道路;红一军团红十五师由黄坪进至瓜坪地域。红三军团主力行至长安堡、唇口、黄土塘地域,先头师行至团头地域。军委纵队与中央纵队分别由流源、唇口两地西进至芙蓉和芙蓉附近之金殿宿营。红一军团直属队后方部队及红一军团一师由金殿、牙屯堡行至播阳所地域;红五军团、红八军团沿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的路线,由流源、唇口、马龙团之线继续西进。在12日傍晚,中央军委领导负责人在芙蓉木林庵 (通道) 召开了著名的“通道会议”。
会议上通过了毛泽东改变行军路线西进至贵州的主张,避免了中央红军钻进蒋介石布置在通道以北的口袋阵。12月13日,红一军团二师及九军团离开通道县县溪,进入湖南怀化市靖县,红一军团十五师进至通道县县溪地域。红三军团主力进至通道县牙屯堡、团头地域,红三军团先头师进至通道县播阳所、黄垢地域。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从芙蓉、金殿经炉溪进至播阳所以北地域;红五军团、红八军团进至元线、土溪地域。
12月14日,红一军团十五师由通道瓜坪进至湖南靖县四乡地域。红三军团进至播阳所地域,先头团进入贵州洪州司地域。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也由通道县播阳所进至贵州洪洲司老池塘地域;下午二时,红五军团、红八军团进至通道县深度地域,并随红一军团十五师进入贵州。红五军团后卫部队在通道长安堡、竹坪与桂敌遭遇;红军后卫部队且战且退,退至竹坪后山,抢占了该山的制高点;红军顽强地阻击住桂军的进攻,取得了马龙竹坪阻击战的胜利,任务完成后,撤离阵地追赶红军主力。12月15日,红五军团、红八军团转移到通道深度地域以后,改向通道西南的播阳所地域。12月16日,红五军团、红八军团由通道县播阳所行至贵州洪洲司和德顺地域。12月17日,中央红军的后卫部队全部离开湖南通道县。
二、通道会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关于通道会议的召开时间与地点,通道会议是在1934年12月12日召开,其理由是: 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的行动路线,12月11日随军委纵队行进的朱德、周恩来、李德、博古在通道的下乡流源村宿营,随中央纵队前进的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在通道的马龙乡辰口村宿营,两者相距三四十里路;只有在12月12日,他们有可能聚集在一起开会。通道会议的召开地点是在通道境内芙蓉一带的木林庵;坚持这一种说法的依据是根据军委纵队和中央红军的行动路线,以及李德《中国纪事》中提到的通道会议是在一座独立房子里召开的。
1934年,芙蓉一带隶属于绥宁县,若在芙蓉一带召开会议,那么该会议应当被称为"绥宁会议"。“通道会议” 与 “绥宁会议” 都是后人取名,通道会议是根据1959年刘伯承发表在八一杂志<<回顾长征>>一文中提到 “通道转兵”,讲了红军十二月占领湖南边境的通道城后 (1959年的通道城不一定指旧县城县溪,也可指双江镇,因1958年中央定双江镇为通道新县城),立即改向贵州的通道转兵,而没讲会议,但是提到当时毛主席的提议,得到大多数同志的赞同,必然有个会议讨论研究,这样就提出了通道会议,从此 “通道会议” . “通道转兵” 开始流传开来。芙蓉1951年划管了通道,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版地图上,就标明了芙蓉在通道规划的版图内,在人们形成的概念中,自然认为芙蓉就是通道芙蓉会议,简称 “通道会议”,全叫 “通道芙蓉转兵会议”。
而"绥宁会议" 的提名时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总体而言,都取决该会议地点芙蓉或芙蓉木林庵,如今无论是通道还是绥宁不重要了。1959年后芙蓉在通道县就叫 “通道会议"或者"芙蓉转兵会议” 为好。
三、打响的战斗
中央红军过湖南通道时,打响的主要战斗是马龙竹坪阻击战。马龙竹坪北面是开阔的田段,田段的北端有一座山叫庵堂山,庵堂山像一只巨大的楔子插在田段里。中央红军大部队离开马龙竹坪离开两天后,红五军团后卫部队在竹坪南面的官团与桂军遭遇。面对桂军拥有的人数和武器优势,红五军团后卫部队且战且退,退到竹坪庵堂山上,并抢占制高点。
桂军见红军抢占了庵堂山有利地形,就停下来,调整队伍,准备进攻;而红军利用桂军组织时间,在庵堂山上构筑简易工事。桂军先以部队冲锋,但是被红军的枪弹阻击回去了;后以钢炮炮轰庵堂山,但由于有简易工事,红军伤亡不大。炮击结束,桂军又向庵堂山上冲,但又被红军的枪弹压制回去了;到夜晚来临之前,红军利用有利地形先后打退了桂军的七次进攻,致使桂军夜晚也不敢进攻,只能驻扎在竹坪街。红五军团后卫部队完成阻击任务后,趁着夜色,向通道双江镇而去;为拖延桂军的追击,红军后卫部队过唇口桥时,砍了五颗枫木树拦在桥上,巨大的树干和树枝把唇口桥堵得严严实实。翌日,桂军扑向庵堂山,但阵地已无红军身影,气得桂军嘶声叫骂;桂军追击到唇口桥时,又被桥上的枫木树堵得无法通过,气急败坏的桂军,一个个瞪眼睛、吹胡子,那样子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四、红军过通道时发生的故事选
中央红军进入通道时,有许多当地百姓出来欢迎红军,也有百姓出来为红军带路;经过通道时,红军与当地百姓又有不少接触;红军过通道后,当地百姓又收留和照顾红军的受伤战士。因而,中央红军过通道时有许多故事可以讲,今天就选取其中三个来说说。
(1)少数民族女人给红军找草药
红军队伍通过芙蓉侗寨的第二天,有两支队伍陆续来到这里不走了。芙蓉三村八寨的少数民族同胞因之前饱受兵匪洗劫之苦,加上近来听到敌人诬蔑红军的流言蜚语,大部躲入山里去了,只留下老弱病残的人员看守寨子。当红军进入下陈团寨门时,看到一位正在担水的老妇人,走得很艰难,正在这时,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红军战士赶过去,把那担水从老人肩上接过去,放在自己肩膀上,一手扶着老人,一步一步向老人家里走去。由于语言不通,老人只好用弯腰鞠躬表示感谢。
过了一会儿,老妇人带着几个比她年轻一点的男女老人来到寨门,看到寨门里早就住满了红军,他们之间有着不少女红军和几位较老的红军战士。有的在打扫,有的在安置伤员,还有的坐在排楼座上望着外面正在行军队伍……几位侗家老人好不容易找到那位帮助挑水的漂亮女红军,当中有个五十多岁的侗家女人握着女红军的手说 : “姑娘,谢谢你帮我婶娘担水!我姓陈,夫家姓吴,这几位都是属里家人。” 那位女红军笑着说 : “伯母,不用谢,小女也姓吴,是自家人。我们的队伍是中国工农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今天路过贵地,并在此借宿一晚。” 陈姓妇人回头用她本地话翻译给站在后面几位老人,他们在叽咕一番后,陈姓妇人又说 : “你们怎么与之前的汉兵不同?人家说你们有坏呀!” 小吴笑了笑,说 : “国民党反动派总是这么宣传的,伯母,我们是穷人的队伍,也是为全国贫苦百姓打仗闹翻身的队伍……”
通过谈话后侗家人了解到红军是少见的队伍,还亲眼所见红军进入村寨后的规矩,十分惊讶而又感动。经小吴耐心介绍 ,得知红军缺医少药,陈姓妇人深知中医,平时家里收了不少草药。带着小吴和几名红军战士回家取药,十多袋草药全部拿了出来,连夜加工成粉末,配备成药后,给红军伤员一 一上药换药。为了帮助红军集备部分药材,把自家种的草药全部捐献出来,还带着那位女红军和几十位懂中医的红军医护人员打着火把在村寨附近的山里抓药,因为陈姓中医经常在那里挖取药材,一夜之间,收集到上百袋草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13598565_1.html/ ]红军为了感谢陈中医,给她几十块钱(大洋),陈中医分文不收。后来,因帮红军寻药的消息泄露,惊动当地反动派而受牵连,一家六口人被逼迫外出打长工。一直到国共合作时期才能回到芙蓉下陈团老家。
(2)送谷子
1934年12月12日,红军从双江镇来到金殿陈冲团,住在一户宽敞的地主家里。红军住处附近有一个老头子,他养有两只母鸡;红军问老头子,母鸡买不买,老头子回答说,他穷得揭不开锅了,想留着母鸡生蛋换米吃。听到老头子的话语,一个当官的红军,命令两个战士到地主仓库里挑来两担谷子送到老人家里;老人见到金灿灿的谷子说:“这是别人的东西,我不能要。”红军知道老人的是顾忌地主,就说,你饿着肚子怎么活下去,地主要报复,我们还会回来的;最终,老头子收下了谷子,为报答红军的恩德,想把自己的两只母鸡送给红军,但是红军不收,并说:“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是专门为穷人办事的,您的困难也是我们的困难,不要客气。谷子请您收下,鸡我们不能要。”
(3)红军秤
1934年冬,红军有一只部队到播阳镇上湘村宿营。当时,该部队有一位红军首长受伤,他的警卫员想给首长弄些营养品补补身体,找来找去发现寨尾一位老婆婆有两只母鸡,警卫员高兴极了。警卫员向老婆婆求情:“老人家,你的鸡卖不卖?卖一只给我好不?”老婆婆不懂汉语。耳朵也有点聋,她听到的好像是:“赖给赖”(lail geil lail,好不好的意思)所以她忙回答:“赖吗,务性尧吗!”(我身体蛮好)警卫员听老婆婆的回答,与卖呀相近似,认为她同意了;又看她眉开眼笑的回答,便判断她一定同意卖了。警卫员便从鸡笼里捉一只出来,可是没有秤,怎么分斤两呢?他在屋里寻了一遍,看到一杆无砣的秤,灵机一动,把背上的手雷(手榴弹)充当秤砣。挂在天平准星上刚刚合适,证明手雷和秤砣的重量相等;于是警卫员把捉来的鸡挂在秤勾一称,不多不少,刚好三斤重。警卫员以高于市场上的优惠价格付给了老婆婆一块光洋。
红军走了,但秤砣没拿走;为纪念红军,人们将这杆秤称作“红军秤”。这杆秤称菜称肉都很公平,有人从外地买了油盐回来,总要拿到红军秤上去验一验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