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创工厂被砸,能不能打醒“印度制造”的幻梦_风闻
科工力量-观察者网原创视频栏目-欢迎关注“科工力量”微博、微信公众号2020-12-30 16:11
大家好,我是观察者网《科工力量》栏目主播,冬晓。近期,印度发生了情况恶劣的“打砸”事件,震惊业界。在该国卡纳塔克邦的讷尔萨布尔工业园,纬创iPhone代工厂近2000名员工,开启了打砸模式。社交媒体发布的视频显示,员工在厂区大肆破坏、袭击高管办公室,甚至纵火烧车,现场一片狼藉。
苹果也表示,在纬创解决印度工厂待遇问题之前,不会授予新的业务。
近段时间,科技新闻中,代工厂外迁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不少人因此担心,制造业持续外流。新冠疫情爆发期间,相关言论更是甚嚣尘上。代工厂为什么走出去?印度能否依托代工厂建立发展优势?我们就借着这条新闻,好好聊聊。
首先,这家被砸的工厂是什么来头?它隶属于苹果供应商纬创,纬创在班加罗尔设有制造和客服中心。这回被砸的工厂主要生产iPhone SE,是印度的三家工厂之一,距班加罗尔仅有60公里。
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重镇,这里高科技企业林立,被称为“亚洲硅谷”。为了壮大“亚洲硅谷”,印度政府操碎了心。今年夏季,印度科技部部长专门召开记者会,针对手机生产商,发布“生产奖励方案”。内容是:如果在印度制造生产,可以给予企业营收6%的财务奖励,奖励金额达到66亿美元。
根据印度方面消息,这项计划已经有22家印度本土及海外代工厂参与。未来5年内产值,将超过1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800亿,出口约占60%,可以为120万人创造就业机会。纬创作为响应号召的代工企业之一,也招聘了近15000名员工,计划投资29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6亿。
遗憾的是,“印度制造”的宏伟蓝图,被疫情给打断了。根据美媒报道,今年3月,因为印度政府施行全国封锁,交通、生产全线停摆。纬创和富士康也只好关闭了印度的智能手机工厂。工厂一直歇业,工资还得照发。根据当地警方的初步调查,原本事发工厂给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承诺工资,不到人民币1900元,但在长期疫情封锁下,工资又要降低,只有1420元。后来,纬创又以“新冠大流行”为由,将工资削减至不足1100元。这还只是针对专业对口的学生,非专业对口的学生,月薪只有8千卢比,也就是人民币700元出头。
既然纬创“降薪三连”,那印度员工也只好发动“暴乱三连”:打砸,掀车,纵火。印度“暴乱”里的常见场景,一件都没落下。最后警方姗姗来迟,逮捕了一百多人。当地政府官员,也选了个恰当的时机,站了出来,“强烈谴责”暴力事件,并在社交平台表示“工人权利会受到保护”。
照理来说,代工厂转移到印度,一方面,给该国带来产业升级的机会,另一方面,代工厂也可以降低成本,是双赢。但这样的好事,怎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在产品供应链中,代工厂的成本优势,是建立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基础之上的。对这些企业而言,成本是他们的软肋。其它条件不变,最先可能被压缩的就是工人的工资。不论是富士康、和硕,还是新来的纬创,都动起了降低人力成本的心思。
一味降低人力成本,最后只能造成劳工矛盾。今年9月,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扔工牌”事件,最后就被爆出是一家代工厂所为。就在上个月,苹果公司也发出一份声明,指出供应商和硕,存在违规现象,使用学生工,要求他们加班、上夜班,还试图伪造文件掩饰。苹果最终决定,一切新业务合作全部暂停,直到和硕改正有关违规行为。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既然人力成本无法压缩,那就把工厂搬到人力更便宜的地方。数码产品代工厂,多以台企为主,民进党上台后为摆脱对大陆的经济依赖,鼓吹所谓的“新南向政策”。让台企向东南亚地区搬迁、投资,印度就是这项政策目的地之一。
实际上,印度有13亿人口,35岁以下劳动力占人口的65%。在纬创之前,富士康就已经在印度建立工厂。今年印度政府推出优惠政策后,鸿海、和硕也纷纷加入。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该国的平均薪资每月不到33000卢比,换算成人民币不到3000,代工产业的薪资比这个水平还低。对于急需降低成本的代工厂来说,人力成本低,政策有优惠,印度似乎成了“代工圣地”。
但是,代工产业靠工厂搬家,真能躺着挣钱吗?还真不一定,把工厂迁往越南、印度等国家,看上去很美。但供应链说到底是一根链条,代工厂只是其中一环。代工厂走了,后续的专业化工厂没有走,代工厂孤苦无依,运输零部件还得另外付钱。
以富士康的印度工厂为例,这些工厂需要的零部件、半成品,需要从5800公里外的广东装车,穿越孟加拉湾,坐上一星期的船,到达印度第二大港金奈港。从金奈港到工业园区,还需要近1小时的车程。虽然印度已经有了相关的电池工厂,但还是要从印度首都新德里东南方的诺伊达,运过来,卡车要走上3到4天。
光有配套工厂还不够,拥有配套工厂的国家,也要有稳定的政局。而今年,印度已经发生好几起暴乱,比如说德里暴乱、班加罗尔宗教暴乱、新德里农民示威等。因为局势不稳定,增加的支出,可能比省下来的成本还要高。
就算真的有代工厂,克服了运输和暴乱的压力,在印度生产,在解决这些难题后,还有复杂的法律条文等着它们。2019年前,印度政府原本有45项与劳工有关的法律。印度地方按邦治理,各邦的地方法规,更是让人头疼。虽然莫迪从2019年开始推动改革,但是在印度经商,压力依然很大。
中美贸易摩擦后,外界曾经预测国内制造业会显著外流。但截至2019年10月,退出中国的56家美国公司,只有3家搬到了印度。对于企业而言,在印度投资的根本目的是,公司的销售、收入、利润和品牌价值的最大化。这是一种理性的行为,绝对不会感情用事。
一个月前,印度通信和信息技术部长指出:苹果的11家代工厂里,已经有9家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至印度。可印度放弃加入RCEP协议,税率又成了新问题。对代工厂来说,天天跟印度官员斗智斗勇,顶着暴乱、掏着运费、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手机,最后还要掏更多的钱交税,这笔账真是怎么算怎么亏。
业内学者就曾指出:最小的风险会吸引最多的投资。退出中国的企业并没有迁往印度,因为搬迁到印度,会引发更高的经济风险。因此,即使美国公司真的离开了中国,它们也将迁往印度以外的其他地区。此次纬创工厂被砸,可能就印证了这个论断。
这样的一场暴乱,由人力成本引起,最终因人力成本结束。据英国媒体报道:纬创在印度招募的员工,有很多都是通过第三方找到的,维护工人基本权益是个难题。虽然印度“遇到事就暴乱”的处理方式并不合理,但是企业许诺高额薪水,最后却给这些工人降薪一半,显然也不合理。对于缺乏秩序、缺乏训练、缺乏工业经验的印度工人而言,暴乱是他们无奈的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的福利体系相对完善,导致人力成本比较高。发展中国家因为起点低,制度还在不断发展,对劳动者不友好。但是制度的不完善,并不是放弃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理由。
印度政府满心希望引入外资,能够帮助国民,解决就业问题。但是新冠疫情的来袭,对于需要人力的代工产业来说,是重大打击。这就需要强力的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后续的复工复产。遗憾的是,截止到12月15日,印度新冠确诊病例已经超过990万,死亡人数也已超过14万人。就算印度当地政府借着暴乱的由头说几句“保障劳工权利”,但是新冠疫情之下,这些复工保障又该落实到何处?
面对这样的混乱局面,印度又有人想到了“中国阴谋论”,说暴乱是“中国的阴谋”,“破坏了印度的国家形象”,阻止外资流入。不论复工复产、招商引资还是疫情管控,背后都在体现着一个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决心和能力。这场暴乱背后,印度究竟集中了多大力量,办了多少事呢?
这场暴乱里,盲目决策的代工厂,也受到了教训。“新南向”政策看起来很美,但是“南向”地区的整体环境并不算友好,民进党当局开出空头支票,却没法保护企业,这就把投资变成了极限运动,充满了风险。
虽然暴乱之后,纬创连忙出来澄清:暴乱最多导致700万美元的损失,并且暴乱本身是外部人士所为。但暴乱带来的影响,可不只是打砸设备、抢iPhone那么简单。知情人士透露:打砸事件后,苹果正调查该工厂是否违反供应商准则。
苹果在纬创解决印度工厂待遇问题之前,可能不会授予新的业务。纬创以后的盈利,可能要泡汤了。路透社的报道称,“类似的事件对于印度‘制造工厂’的地位而言,只是小伤疤”,但是这道伤疤,很可能“幻痛”不断。
虽然“印度制造”已经成为了“印度组装”。但是,我们不应在现有的供应链上沾沾自喜。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弹性、效率兼备的供应链网络。不过,在这个网络里,依旧存在着类似代工厂这样的脆弱节点。
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坚定产业升级的发展之路,在建立供应链的同时,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不光要升级产业,提高生产力,也要保障劳动者应有的基本权利。让制造业不再变成“人海战术”,而是有策略的优势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