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妮写诗、金桐玉女,国产双女主大戏这回真有点东西了?_风闻
娱乐产业-娱乐产业官方账号-带你了解行业的“热点”“盲点”“痛点”2020-12-30 09:54
作者 / 乔治
先让我们跟着今日嘉人的合体大片,为“为妮写诗”呐喊助威一下,谁看了能忍住不大喊一句:太会了。
昨晚,倪妮、刘诗诗主演的《流金岁月》正式上线。
从昨晚到今日,都在微博热搜榜上争得了好几席之地。这部剧集,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讲的是出身不同、性格迥异的朱锁锁和蒋南孙之间友谊和成长的故事。
而在剧集正式开播之前,两位主演,积极营业不撕番也博得了不少好评。
去年金鸡的黑白天鹅同框和今年cosmo时尚美丽盛典的亲密互动,做足了前期宣传。倪妮和刘诗诗的每一次同框,满屏弹幕都在感慨,“姐姐们就是最美的”。
而伴随着《了不起的女孩》和《流金岁月》的对打,双女主的热闹,也再一次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为妮写诗的《流金岁月》
《流金岁月》,原著是亦舒的同名小说。而亦舒的作品,时代感和地域性过强,看着细碎的故事背后,其实透着一股浓重的压抑感,这意味——并不好改。
以《我的前半生》为例,话题、热点和狗血都不少,但如同张爱玲那些被影视化的作品一样,对原著粉丝而言,改编的结果,说是毁誉参半都算客气了。
光从皮相上来看,《流金岁月》的主演是两朵口碑尚佳的85花——刘诗诗饰演富三代大小姐蒋南孙,搭档功利写在脸上的美艳朱锁锁(倪妮饰),颜狗的盛宴;加上陈道明、袁泉、田雨、张晨光、吴越等等角色适配度极高的演技派们,这部剧,拥有一块好饼的卖相。
那么就得来看看“骨相”了。
毕竟,编剧和导演都是《我的前半生》班底。未开播之前,即便近乎完美的皮相在前,娱sir内心唯一的想法依然是:
如果重蹈罗子君和唐晶的覆辙,安排蒋南孙和朱锁锁抢男朋友,我就真的要给编剧寄刀片了。
《流金岁月》的小说背景,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香港,经济腾飞、贫富差距悬殊,故事构造了一个围绕着女性友谊的乌托邦,两位身处不同阶层的主角,在人生的成长和起伏中跌跌撞撞相互扶持。时间线从少女时期跨越到成人之后。
而影视化的改编,则直接将故事背景改为了观众更加熟悉的现代上海,用 mv式的开场略过了两位主角青少年时期,辅以做旧的色调留给观众自己想象,将时间线直接拉入了与演员年龄、形象更加相符的时间段,重点转移到了各自的情感故事上。
虽然免不了橘里橘气,但这一改动其实还算合理。想象一下刘诗诗和倪妮从少女演到社会都市女性,无论怎么美丽,恐怕都免不了被质疑装嫩。
只是,这样的调整,明显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两位女主友谊线的厚度和红白玫瑰的成长差异感。
两个处境不同但投缘的女孩,如何无关物欲只为真心的成长情谊,才能为未来各自如同《绿野仙踪》那条黄砖路一样的道路,做足殊途同归的铺垫。
人物角色上,按照电视剧的套路,改编也丰富了更多的细节。
以表哥为例,剧中给足了他如何妈宝的戏份演绎,即便没看过原著,都能肉眼辨别他和朱锁锁的差距,以及猜测到未来朱锁锁会因此离开舅舅家的走向。
毕竟,说着“父母没有给我什么,一切都要看自己的了,不闯他一闯,岂非白活了一场”的朱锁锁,岂能甘心委身于那么普通的表哥?
同时家庭戏也增加了不少,昨晚2集的功夫,基本就交待清楚了女主们的原生家庭、人物性格以及基本的人物关系。
加上预告、播出的内容以及所有露出的物料,如果要用一句话表扬一下《流金岁月》,那就是:
国产双女主,终于不再为了争抢一个男人而互扯头花,玩闺蜜撕X那一套了。(如果后续出现,就当娱sir没说)
与由耽美小说改编的兄弟情剧集不同,多数双女主剧的IP原著都没有直接描述女性角色之间的爱情线,且故事的主线重点也并非男女爱情。
但在改编上,国产影视化的懒惰习惯是:安排两个女性主角抢男人。
虽然狗血,但却是行之有效的戏剧策略。
参考《我的前半生》。
至于《流金岁月》是不是能打一场亦舒或者经典小说翻拍的翻身仗,还得多看看。还是忍不住要说一句,王永正与蒋南孙的欢喜冤家设定,稍显油腻和老套了。
这届双女主,也该有点东西了
除了目前正在热播的,比较明显的双女主——《了不起的女孩》、《流金岁月》和不那么明显的双女主《风声》,根据各家的片单,等待上映的还有《双镜》、《当家主母》、《传家》、《正青春》、《心居》、《女医生》等等。
这些阵容cp,分别是金晨&李一桐、刘诗诗&倪妮、张楠&孙伊涵、蒋勤勤&张慧雯、秦岚&吴谨言、殷桃&吴谨言等等。
而双女主项目增多的现象和趋势背后,映射的其实是国产剧集未能满足观众对影视女性形象多元化的诉求。
一方面,大女主影视剧,经历了古早言情偶像套路、古装伪大女主宫斗到甜宠网剧的撒糖工具人,除了早期沉迷“灰姑娘”式等待救赎的路数,后来的大部分阶段,都在强调独立。
但本质上大多又都没能脱离傻白甜和玛丽苏的内核,以至于角色甚至演员、女艺人类型都出现了大范围的同质化,整体沿袭了傻白甜-小白花-伪独立女性的恶性循环。
去年火爆的《致命女人》和《杀死伊芙》都证明了观众对本土影视剧中刻板化女性为傻白甜大女主和玛丽苏“灰姑娘”的厌倦。
网友们质疑女演员多为小白花类型,讨论美艳型女艺人的缺失,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女性角色多元的渴求,加之平权话题的热闹,天时地利人和。
稍微检索一下就能了解到,喜欢唐晶的人,要远远多于喊着独立实则靠男人的罗子君。那是一种跳出了性别凝视下刻板女性形象的人物描绘。
从演员角度来看,唐晶之后,袁泉的独立女性形象更加鲜明,几乎取代了原先的文艺女青年;而马伊琍,除了那在《辣妈时代》就被吐槽了无数次的糟糕造型截图和狗血情节,基本没留下什么能够延展到演员自身的角色价值。
另一方面,夏日限定的狂欢验证了CP营业对男艺人的加成和CP作为组合单位在粉丝经济领域的有效性。
加之低成本甜宠网剧饱和,套路化的“工业糖精”导致审美疲劳,难以突破;耽改剧数量快速增加,观众和内容方都需要一些新鲜的组合。
伴随着平权话题的不断被探讨,《乘风破浪的姐姐》驰骋互联网和资本市场,制作方当然无法忽视女女CP的价值挖掘,比起霸道总裁救救我的老套故事,红白玫瑰(《流金岁月》)、民国女作家和女杀手互相救赎(《双镜》)等这些设定是不是更加令人好奇?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于强调“百合”属性,除不可抗力之外,也容易引发市场反噬。如同耽改此前存在的问题,倘若走内容不够CP凑的路数,为妮写诗恐怕也得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