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年度国产片,竟是安全套引发的“命案”_风闻
电影杂志-电影杂志官方账号-电影杂志——为你发现好片2020-12-31 10:15
要知道,文艺片向来叫好不卖座,所以很多文艺片导演都选择走“曲线救国“路线。
先在欧洲电影节上拿个奖,再参加国内电影节提高知名度,最后在口碑效应下登陆院线与观众见面。
万玛才旦导演也是如此,他通过《静静的嘛呢石》《塔洛》《撞死一只羊》等作品,在电影节上一步步打出名气。
本以为凭万玛导演近些年积累的声誉会为这次的新片上映创造不小的影响力,没想到,豆瓣评分7.9分,然而票房五天不到500万,排片不足1%。
当然,这也是很多有思想有深度的国产电影的尴尬所在,所以,今天小妹想跟大家聊一聊这部被院线忽略的国产佳作——
《气球》
《气球》是万玛才旦导演自编自导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斩获了多个国际大奖,是一部既考验导演又考验观众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青海藏区,那时候全国都在推行计划生育,所以家家都会发放避孕套。
影片开头是几个孩子举着一只椭圆形的透明气球在草原上疯跑,在孩子们的追逐羡艳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气球”是一只被吹起来的避孕套。
“气球”的主人是一对藏族牧民夫妻,丈夫达杰是个壮硕的藏族汉子,正值壮年,精力旺盛。
当仅剩的两个安全套被儿子偷去当气球玩后,妻子卓嘎不得不去镇上的卫生所要“气球”。
因为家中已经有三个孩子,经济拮据,若是不小心再次怀孕,不说会在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下被罚款,
就是家庭的生活质量也不能保证,更别说孩子的教育问题了,何况藏民中还有着转世投生的信仰,轻易不可堕胎。
影片从一开始就将切入点定在了避孕套上,而避孕套又和性这个话题密不可分,文艺片一旦沾染了“性”这个噱头很难不吸引人。
正如片中用了大量的情节去讨论种羊的交配能力,为了得到更好的羊群,达杰还专门去朋友家借了一只优质品种的种羊。
片中专门给了种羊肥硕的睾丸一个特写:藏民为了保持种羊的交配能力,会在交配前用红布拴住种羊的睾丸。
羊是野蛮的,纵情的,以交配繁衍为生命任务的;而人是克制理性的,受伦理与信仰限制的。
除此之外,导演开篇还设置了不少猎奇、搞笑、生活化的片段,把路人观众的注意力牢牢拉回电影中。
可以看出,整个故事从剧情到主题上都更加亲民,《气球》可称之是万玛导演最通俗的一部作品了。
在有了噱头,让观众能够被吸引看下去的基础上,导演才开始进一步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
虽聚焦藏地普通家庭,情感上却是世界性的共通,其触摸的最核心问题便是信仰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与冲突。
卓嘎带回去的避孕套又被家里的小孩儿偷偷拿出去换哨子了,夫妻俩浓情蜜意时才发现藏在枕头下的套子又不见了,无奈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防孕措施缺失的卓嘎很快意外怀孕。
只是新生命到来的时机不太对,彼时达杰的父亲正意外去世,达杰去请教上师后被告知,好好祈祷供奉,灵魂不久后便会重新转世回到家中。
谁知几天后便得知了卓嘎怀孕的消息,这个孩子自然而然地便被认定是死去父亲的转世。
卓嘎的大儿子汪洋此前就被认为是奶奶的轮回转世,只因为他背后长着和奶奶一样的黑痣。
藏民信奉人是有轮回转世的,正是这个宗教信仰使得妻子卓嘎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
虽然避孕是国家政策背景下的必要选择,但“生还是不生”在宗教信仰与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严肃又令人万分纠结的问题。
卓嘎想要“杀死”这个孩子,唯有此家庭的压力才能小一些,可若是如此,她将永远背负道德的枷锁与丈夫和儿子的怨怼。
其他人则想要“挽救”这个孩子,他们坚信孩子是爷爷的转世,信仰之力能够将漂浮的灵魂重新带回尘世。
可是残酷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浪漫,信仰和现实到底该如何抉择?
导演巧妙地将女主角置身于各类冲突之中,揭露出在传统文化、宗教观念、现实压迫下,女人的性意识和生育权遭到无情剥夺的事实。
也就是说,在这个故事里,留不留下孩子不由女性自主选择,而是被无数外力左右——宗教信仰、婚姻家庭、经济条件、国家政策……
这也正是《气球》最有意思的地方,你从未在万玛导演过去的任何一部作品里看到这么浓厚的女性色彩。
而在本片中,我们从电影海报上就可看出端倪:怀抱气球的卓嘎位于作为男人达杰的上方,她无疑是本片中真正的第一主角。
与此同时,代表女性意识觉醒的两位女性角色也成为难得的一抹亮色。
是的,两位女性角色。整部电影采用的是双线叙事,另一条副线以卓嘎的妹妹香曲卓玛的红尘未了情缘作为线索。
早已剃发为尼的香曲卓玛对自己曾经的初恋情人仍然念念不忘,只那么一次偶遇,便又坠入情网。
虽看似看破红尘,皈依佛门,却仍凡尘未了。
既想与旧情人解开误会,重续前缘,又因那未能觉醒的女性意识,被周遭环境所压制而选择逃离。
不过《气球》的可贵之处正在于此,正是女性意识觉醒具有不彻底性,它才能同时展现出个体觉醒意识被规训和潜意识服从的另一面。
卓嘎在生育与生存、群体压力与现实束缚的冲突下,被迫用自己尚未完全觉醒的女性意识去应战。
一方面,卓嘎的自我觉醒遭遇了家人的强烈反对甚至丈夫直接的暴力规训;
另一方面,她对妹妹情感生活的粗暴干涉,例如烧毁初恋情人给妹妹的书以及直接背着妹妹劝退初恋情人等做法都传达出她观念深处依旧本能服从着传统信仰。
这是一种群体下潜藏着的规训力量,一种长久以来被日常灌输的观念化认知。
导演没有在影片最后逼迫人物做出最终的选择,是的,即使是由他一手执导的影片,他也不会去强制安排结局。
也或许是因为卓嘎难以摆脱的人生困境甚至连创作者也无力解开。
还记得《撞死了一只羊》片尾处的那句藏族谚语吗?或者那才是导演一直的初衷:
“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你也许会遗忘它;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会成为你的梦”。
影片以儿童透过白气球(避孕套)观察成人世界的镜头开场,以众人围观红气球逐渐升空飘远,直至消失的场景结尾。
首尾的呼应也串接起了影片对于生死轮回、信仰与现实等议题的思考。
导演最终选择了用含蓄淡然的开放式结局来处理这个原本强烈的戏剧冲突,
选择让观众自己去思考《气球》里人物的命运现实。
然而红气球以看似轻盈的姿势飞上天空,但这轻盈的背后负担的又是何其沉重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