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一部国家重工业大剧是怎么炼成的?_风闻
第一导演-第一导演官方账号-导演社群2020-12-31 08:44
我们在过去的一年半里,采访了超过100位华语导演,几乎覆盖了所有表达维度,但仍有一个处于空位——
有过国家级主旋律职业剧集经验的导演。
很想填上这个缺口,一是对其中的创作原则好奇,而更多的是,在这原则之下,导演的个体表达在哪。
正巧,半个月前,我们遇到了刘国权导演,他刚刚交出了一份“一点差错不能有”的主旋律重磅作业。
于是,聊天的机会又来了。
导演刘国权
一个月以前,湖南卫视晚间档悄然播出了这部剧。
在“锣鼓喧天”的传播环境中,它的开播像一块普通的礁石,在波澜海岸边露出尖尖一角。
然而看似普通的开局,却在潮水退去之后,屹然露出海面。
《光明日报》评价它:“用真情实感去讲好一个故事,不强行励志、不过分渲染,让叙事落地,获得观众发自内心的认可与共鸣。”
《广电独家》评价它:“(该剧)刻画了一批敢想敢干的高铁人,也在用‘贴地飞行’的创新实践诠释着文艺创作者的时代之歌。”
这部剧,就是刚刚结束的**《最好的时代》**。
一听名字,可能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以为是一出年代戏。
事实上,《最好的时代》起初没有引起大众的关注,在当下一众流行IP作品里,它没有任何快销式的博人眼球的成分。
但**“快”**,却又是它的主题——高铁。
这是继**《大工匠》**后,再一次涉及到国家重工业题材的电视剧。
它也是国内第一部,以高铁为题材的电视剧,在此之前,中国影视作品里没有任何在此之上的核心技术展示。
这也就意味着,《最好的时代》没有借鉴的可能,更何况如此严肃的主旋律作品,拍出来,也不一定会第一时间博得观众的好感。它又与年代感十足的《大工匠》不同,是讲现代年轻人的故事,这也为剧的最终展现增加了难度。
看过之后你才发现,这部剧涵盖了罕见的专业度和那种“首次展示”的猎奇感,是一块并不为人得知的宝藏。
现在市场剧集混乱,粗制滥造更是比比皆是。相比之下,这部主旋律电视剧反倒突出重围,自开播后,收视率一直占据省级卫视同时段第一位。
所以,**第一导演(ID:diyidy)**就此萌生探访导演的意念。
果然得深聊,不然,刘国权导演的创作秘密,就只能埋在自己的心里。
01
“不能说的秘密”
国内首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讲述高铁故事的电视剧
**Q:**刚接到拍摄《最好的时代》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态?
**刘国权:**即忐忑又兴奋吧,忐忑的是第一次触碰这种重量级的工业题材,中国高铁被称做为国家名片,不好随意展现。关于高铁的故事,也从来没有人拍过,无前车可寻。
所以我常常深思,这样一部重点题材,该如何把故事讲好、如何用镜头去表达出中国高铁技术的强大呢?兴奋的是,正因为它是全新的、没有的,所以是可以创新的,新鲜的,有挑战的。
在拍摄前,我们的编剧团队,特意去了相关的工作单位了解情况,在当地待了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大家都铆足劲头要诠释好这个故事。包括最后我和那些工程师、技术人员都成了朋友,大家在一起聊技术、探讨,心里才逐渐有了底。
**Q:**冒昧问一问,这些核心技术到底有多强?
**刘国权:**说真心话,这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不过,当你身临其境地感受我们的工程师、我们的科学家设计制造出来的高铁机车,你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什么是“中国速度”。这里的“中国速度”不单单指高铁,也包括中国发展的速度。
作为一个普通人,从来没触碰过的技术,深入其中真正了解后才真切的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挺自豪、挺骄傲的,真的很厉害!
高铁我们人人都坐过,对谁来说都不陌生,可是这里面有很多是我们不为人知的“秘密”,就比如全国的高铁都是朝发夕至,没有一列是24小时全运行的。那是因为,要把每天晚上12点到第二天凌晨的时间留出来,作为高铁轨道人工检修的时间。
**Q:**全国都这样?
**刘国权:**对。所以你能想象的到么,为了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每天深夜有多少人在维护、保养着全国上万公里的高铁轨道,这是非常不可思议,也是非常让人感叹的一件事。中国在工业上下的功夫,我们远远不能探其究竟。
**Q:**在相关单位待了这么久,你对这些硬知识也了解得差不多了吧?
**刘国权:**是吧,什么刹车砂箱、受电弓了、转向架了等等吧……不仅是我,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所有主创团队的人,现在基本都成了半个高铁专家。
三年磨一剑,十易其稿,想要完成这样一部中国工业题材先锋之作,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是加倍的。
而在现实生活中,想要造就工业上的‘最好的时代’,付出的努力更是无法用言语去复述的。
【侧记】
特别有意思,做影视就是这样,你本来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但随着制作的推进,你又成了这方面的专家,成了从事这份职业的人群的研究专家。
《最好的时代》最大的创作突破口,就是它自身所勾连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刘国权心里的底,也正在于此。
很多人对主旋律创作带着个人看法,它确实有很多艰难,但它又是在特种环境里的稀有题材,关键是看创作者心态。
谈话中,能看到刘国强导演的淡然,说到难处,眉头一紧不超半秒,马上变换了笑容。
因为他找到了创作这部剧的理由,那就是,他确实被这件国家重器产生的巨大势能所征服,这是一个在情感上不可能作假的事实。
谈到这,他熄掉了烟,端起了咖啡抿了一口,接着聊。
02
薪火仍相传
国家级工业题材不要怕年轻
**Q:**那你的这部戏最终要讲的点是什么呢?
**刘国权:**最终,这个故事在表现年轻人自主研发与创新的同时,也讲述了老一辈传承。我们怎么自主研发,攻克原来人家有的,咱们没有的,然后超过了。
**Q:**这种创作方向的现实支撑是什么?
**刘国权:**在对工程师的采访过程中,我曾看到一组照片,是一组中方科研人员与外方技术专家谈判的照片。看上去,外方人员基本都是经验老到的长者,而我方则“清一色”的年轻人,这给了我很大的灵感和启发,貌似一下子找到了这部戏的核。
年轻可以受挫,可以流泪,甚至可以失败。但也就是因为年轻,他们才会有未来,他们可以跌倒了再爬起来,从而走向成功。因为年轻可以承载更多的希望,未来中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希望。
**Q:**那剧里年轻一代角色的情感怎么铺呢?
**刘国权:**从人物内部里找,陈星旭扮演的男一号叫李延峰,他父亲是这个集团的董事长,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子承父业。
但这个儿子属于那种天才,叛逆不着调,所以去了一个所谓的二三流的学校,学的也是机车,他父亲可能对他原来曾经有过这种厚望,但觉得儿子还是不行,所以才有了我们剧中俞灏明演的谭靖州,他有个前史,他的父母当年也是在轨道交通上的科研人员,现在都故去了。
当时的董事长一直养着谭靖州,相当于他有两个儿子,但那个谭靖州就属于比较理智,从性格上把这两个人分开。
**Q:**会有代际冲突的问题吗?
**刘国权:**会有,对于老一辈来说,会存在两种观念。在剧中,江车集团一个是以董事长李建业、王总工为代表的积极派,他们支持并保驾着一群有朝气、有冲劲儿的年轻人;另一个是以总经理杨志刚、老工程师林安全为代表的保守派,他们会认为年轻人不行!万一出事呢?失败了怎么办?
那么,作为一部主旋律剧集,最终一定是由主人公李延峰、林真一、谭靖州为代表的一组年轻人顺利接棒,挑起大梁,完成核心技术上的传承以及中国历代铁路人精神的传承,实现“中国速度”,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弯道超车。
**Q:**除了主旋律的硬性要求,剧里你还有哪些有意思的设定?
**刘国权:**有好多,比如,有一个“田心丈母娘”的故事,就是从一线生活中1:1挖掘出来的。剧中的“田心丈母娘”是一个书吧,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工程师在那里看书、学习,甚至会认识生命中的另一半。
《最好的时代》,胡冰卿饰演女一号林真一剧照
【侧记】
刘国权是个坦诚的导演,聊天的过程中,他也坦诚在一部涉及国家重器的大剧里,使用年轻演员,也是考虑到吸引观众。
近年来,但凡获得成功的主旋律影视作品,都是首先遵循一个道理,就是戏本身得好看。
《最好的时代》曾经也考虑是不是要从旧年代说起,从建国后的机动车制造业开始讲,但最终还是否定了这个思路。
因为,当下年轻工程师的成就,就很有得说。
刘国权还聊到,很多演员的粉丝给他微博留言,他们本来冲着某位演员而来,当他们看到熟悉的人在演绎剧中某个角色的时候,看着看着,不自觉地就进到故事里去了。
纸质咖啡杯在刘国权导演手中转了两圈,眼里迸出些光亮,在主旋律诉求下,《最好的时代》拍摄策略是对的。
《最好的时代》种种幕后,如数家珍,但因为涉及到核心技术,我们在这里不能多说。但完全看得出来,刘国权导演在平衡题材创作难度上下了大功夫,并且能随着各种突发变动做出新的调整,最后实现剧集的完整性。
刘国权
03
抗疫小表达
明年新作《一江水》,讲“中国船长”的故事
**Q:**你接下来还有哪些作品?
**刘国权:**目前正在修改调整和后期制作的有一部,片名叫《一江水》,应该是2021年在央视和大家见面吧。
**Q:**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刘国权:**讲一个“中国船长”、“长江英雄”的故事。
**Q:**这一下就从铁轨转向了长江,从高铁改乘轮船了。另外你好像还有三个项目在同时推进?
**刘国权:**你怎么知道的,目前我有三个编剧团队正按步骤,有秩序、有计划地工作着,一部是现实题材的轻喜剧,一部是古装,还有一部是悬疑,现在有两部已经进入剧本阶段了,另外一部还在孵化阶段。
无论是哪一种题材,剧本方面我都比较看重,所以我们也在反复地讨论和琢磨中,希望呈现给大家的都是精品。
**Q:**三部不同类型和题材的项目,都要参与剧作的话,会担心精力不够分配吗?
**刘国权:**不会,导演自己创作剧本,绝对是对剧集质量的一种提升,百利而无一害,我是乐在其中。
剧作本身也是每一个导演的必修课,要想讲好一个故事,就一定先从剧本抓起,每个人物的状态、表演方式,每组的人物关系、包括美术和场景、甚至每场戏的剪辑点,都可以在做剧本的时候有所考量。
**Q:**可否阐述一下题材涉猎广泛的难度?
**刘国权:**题材涉猎广泛,也就意味着难度系数高,因为每一种题材的拍摄方法和表现手法一定是不一样的,身为导演来说,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所以涉猎的越广泛我就越能扎进去钻研。
**Q:**要说难度的话,听说拍《一江水》的时候正好赶上疫情,然后你带大家各种随机应变?
**刘国权:**你怎么什么都知道?《一江水》当时正在重庆拍摄,拍到后期疫情爆发了。投资方、制片人,全组几百人上下同心,提前了十三天杀青的。
因为已经是拍摄的中后期了,所以有些戏已经拍过,我们赶忙把接戏的戏拍掉,然后再改要删掉的戏,以保证故事的完整。
从春节前开始连轴转,大年三十那天还在拍大夜戏,连续好几天,一直到初三凌晨3点钟左右终于全组杀青。
杀青以后,没敢坐飞机和高铁,让人开车回的京。
《一江水》是国内首部以脱贫创业、建设长江经济带、保护长江为主题的剧目,它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就“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讲话精神,讲述了在实现脱贫攻坚及决胜小康的二十年间,一条江,两代人,三个家庭和众多长江人与这一江水的故事。为这部戏,我们这么拼是值得的。
**Q:**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整个行业都很冷淡,那段不能拍戏的时间里,你都在做什么?
**刘国权:**刚回京到家的时候大睡了两天,之前累得太狠了。回家之后不能出门,所以线上工作,和《一江水》的后期剪辑用网盘传输,剪片子、看片子。
当时大家也都不能见面,我和朋友们就“云视频”小酌,在“云小酌”的过程中,有制片人朋友提议,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应该站出来做点什么。
于是,在疫情缓解后去了青岛,历时一个多月,拍摄了一部反映小人物抗疫的网络电影。这部电影目前正在后期中,也算是我们这些影视人支援抗疫逆行者的一个小表达吧。
**Q:**导了这么多戏,最喜欢的那部出现了吗?
**刘国权:**没法说最喜欢哪一部,每一个“当下”都是最喜欢的。现在说,是《最好的时代》,接下来就会说《一江水》了。
刘国权
【侧记】
第一次和刘国权导演坐一块,畅聊了一个多小时,本来还打算多聊会儿,但导演要与三个项目的其中一个编剧团队开剧本会,就此结束谈话。
忙总是好的,尤其在这个影视行业艰难的当口,忙,意味着能出活。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刘导是北电导演系出身。影视行业突飞猛进的十来年,市场充斥着浮躁,急于赚快钱,抄袭的剧本,注水的剧集,轧戏抠图的演员,整个影视行业的标准被吹得东倒西歪。在这种环境下,刘国权一时难以找到真正表达的含义,反倒是在现在,他才出手“大方”了起来。
当然,一部剧,有了真正的表达意义,还要踏踏实实一步步地拍出来。能看到刘国权在默默的积累这些经验,他很踏实,也有野心,就等着未来某一天,放一个大招。
别说你,就是我,此前也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但《最好的时代》之后,我觉得他可以在这种创作难度里运筹帷幄,是一个很好的起步,可以期待他越来越打出自己的风格。刘国权导演现在已经签约了拉近****沃星影业,期待他未来可以一展拳脚。
“好事会到来,在那之前,你要坚持等下去。”
世道艰难,不只是影视行业,但初心不变,未来各行各业,都会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