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力保发展“确定性”,上海营商环境追求最好
上海,开年第一个工作日,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大会引人注目——上海连续三年召开同样主题的大会,且一次比一次规模大。1月2日的大会居然爆棚,开启加凳子模式。
每次大会都有新意。从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长应勇,副市长陈寅、吴清等各位领导的发言中,大江东工作室感受到某种强烈信号:优环境、抓投资、促发展,创造新奇迹的上海把环境和投资看得极重。
“把确定的事做好,应对不确定性”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强调,“要咬定目标,坚定不移,把营商环境推向纵深”。 陈正宝 摄
“把确定的事情做好,应对不确定性”,会上,这句话颇能让人深思。说这话的是市委书记李强。这或可解释,上海为何要连番召开相同主题的会议。
近年来,上海发展可圈可点。尽管外部环境变化,逆全球化思潮泛起,压力中的上海仍保持不断奋斗、不断进取的姿态,对标世界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坦然开放。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下,上海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举措一一落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科创板、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着着掷地有声不同凡响。经过前两年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加上国家的扶持,上海招商引资、投资建设一浪高过一浪。
有些数据听来颇震撼。
上海日均诞生新企业1476家,目前拥有企业250万家。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2400多万常住人口的上海,平均每10个人就有一个老板。谁还能说上海人只做高级白领、不做老板呢?企业数不断增长,刻板印象的改变,源于在大势不确定情况下,营商环境坚持向好。
同样的增长,发生在多个区域。
松江工业增长连续3年增长46%以上,制造业吸引外资的增长也突破了2位数。今年,松江工业投资将达200亿元。临港新片区更是爆发力惊人,新片区管委会8月20日揭牌,到去年12月底,短短4个月,已洽谈1700余个项目,合同金额达到500亿元。全年完成产业投资增长了61%,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整个上海同样如此。
上海工业投资已连续20个月正增长,“特斯拉速度”正成为上海传奇,特斯拉的“特事特办”,已成为面向所有企业的常态服务。上海经信委数据显示,上海各区集中签约落地产业项目近500项,总投资约4000亿元。外资依然看好上海,截至去年11月底,新设外资项目6168个,同比增长29.3%;合同外资459.34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实到外资178.19亿美元,同比增长10.8%。
会上,企业代表听得格外认真。 陈正宝 摄
企业是用脚投票的。
外部环境不确定,但内部环境不断优化,通过营商环境、制度供给等工作的确定性,同样可给发展带来更大的确定性。这便是上海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收获。
正因此,上海市委书李强的话非常有力:“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它是综合的工作,需要协同推进”,“要咬定目标,坚定不移,把营商环境推向纵深”。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进、慢进都是退”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在会上反复提及。东姐以为,这句话是对上海广大干部又一次鞭策。
这两年,上海营商环境确有大幅改善。对标世行营商环境指标,上海及北京代表中国参与的排名一再提升,从70多位,升至全球31位,上海的考评权重占了55%。
这两年,上海先后推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1.0版本和2.0版本,改进举措超过160项。“一网通办”压环节、减流程和缩时间,优化了一系列办事流程,92%的事项做到进一网能通办。世行给予上海高度评价,国务院也向全国复制推广了上海31项改革经验。
上海市发改委数据显示,有些做法还超过了世行参评的其它经济体。比如,在全球执行合同效率最高的经济体中获一席之地;在司法程序质量指数这一指标的满分18分中,得分16.5分,且没有哪个经济体超过这一分数。电力方面,企业接电只需两个环节,耗时32天,仅为东亚地区平均4.2个环节和耗时63天的一半……
如此表现还嫌不够?
对标国际高标准,上海自认差距还很明显。对标新加坡和香港,上海有7个指标落后,3个指标介于当中。
差距就是进步的空间。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越是在有所成绩的时候,越要防止自满情绪、畏难情绪、懈怠情绪”。
这样的判断,不是自我要求太严,而是大势所趋。
为了应对外部环境巨大变化,各地都在努力优化营商环境。世界银行各经济体近年累计推出了600余项改善营商环境举措,各国在抓,国内各地也都在抓。上海左顾右盼,兄弟省市不断冒出一系列“新招”。
于是,上海要保持领先,必须不断发力。上海的领导者显然保持着紧迫感和进取心。李强在会上就提出了“人到半山、船到中游,不进、慢进都将退步”的警示。
临港新片区要做金牌“店小二”。 谢卫群 摄
“我们都要成为招商员”,统筹、联动将成营商环境改善重点
开年第一个大会,上海目标高昂:跻身营商环境世界一流水平阵营,打造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
如何实现?上海有一系列部署。最直观的是,上海对标世界最高水平,提出优化营商环境方案的3.0版本。从已经发布的一系列的举措看,大有比学赶帮超的意思。
对落后于新加坡、香港的指标,上海要求看齐,比如开办企业,现在是4个环节9天,改革目标是2个环节2-3天,基本持平;在跨境贸易、进口和出口边界时间等方面,改革后要基本达到一致;在出口边境合规费用上,要比新加坡的335美元还要低86美元。
补短板、强弱项,是3.0版本核心。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要深入了解企业诉求,全面提升短板弱项。比如施工许可指标,去年我国大幅提高了88名。今年学习借鉴香港的“一站式”中心模式,强化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审查中心的一站式功能,涵盖工程规划、施工许可、质量管理、竣工验收、供排水接入等全过程事项。
在上海的领导者看来,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系统工程,因此,上海把统筹、联动,看得非常重要。要求明确,与营商环境相关的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公共数据,与投资促进相关的队伍、信息、政策都要加强统筹,市和区之间、区和街镇之间要同向发力,部门之间要形成合力。
这次大会放出话来,上海要跻身营商环境世界一流水平阵营。 陈正宝 摄
“一网通办”是上海营商环境改善的一大品牌。上海市市长应勇提出,上海将推动更大力度的“一网通办”改革,进行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重点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做到 “一件事一次办”,今年提出重点推进14件事。
同时,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一网通办将进一步拓展服务的事项。现在企业和群众可办事项大概在2300件左右,今年,将重点聚焦一些高频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拓展,全年将新增接入500项公共服务事项。
为让市场主体有更多获得感,上海还要让更多企业包括社会各界,参与政府涉企政策和法律制定过程,广泛听取企业、行业、协会、园区、专家各级政府部门对政府规章制定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尽快出台具有上海特色、体现上海营商环境水平的贯彻落实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政府规章,为上海实施高标准、高水平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法律支撑和保障。
“我们都要成为城市的招商员”。上海要求各区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当好上海高质量发展“招商员”和“城市推介员”。甚至谈到,对窗口服务的人员也要进行培训,因为他们也是上海的名片。
风霜雨雪,对奋斗者都是一场浪漫的事。2020,上海的开篇,很暖也很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