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记|李强参加浦东团审议,代表们“抢话筒”表达心声
1月15日下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浦东代表团举行全团审议会,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出席,现场气氛热烈。
这场审议会开始前,主持人向与会代表说明,为了让更多代表有发言机会,每人的发言时间需要控制在8分钟以内,会提前有“叮”的提示音,8分钟到时则是“叮叮”两声。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为了抢到发言机会,浦东团的代表们依然延续了历年“抢话筒”的传统,有的代表为了在现场表达“声音”,甚至向主持人保证自己一定不超时,“5分钟一定把问题和建议说清楚!”
当天下午,共有20位代表围绕科创中心建设、垃圾分类、城市建设、网络安全等话题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张江科学城的轨交能级需要提升
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载体,张江科学城的建设一直引人关注。
陆晓炜代表是一名“老张江”,身为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对张江的发展再熟悉不过,她在发言时为张江科学城的科研人员带来最迫切的呼吁。
“张江科学城的交通主要是以班车、自驾为主。现在整个科学城一共有5条轨道交通:地铁2号线、11号线、13号线、16号线和磁浮线。这些线路都是东西穿越。如果看科学城的地图会发现,张江95平方公里,有点像一只倒过来的靴子,南北特别长,东西窄,大概是20乘以5这样的比例。”
这些轨道交通线,看似多,但没有真正缓解运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虽然张江还有一个有轨电车线路,但也有局限性。
陆晓炜引用一组统计数据,目前科学城的轨道线网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0.4千米,线网密度仅为中心城区的1/2,轨道交通站点600米半径面积覆盖率仅为7%,仅为中心城区的1/4。结合科学城未来的发展定位,轨道交通不仅是数量,能级也需要提升。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研究发展部(科研部)部长王涛代表则围绕完善科技创新环境,促进高端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一是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例如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持续提升政策服务能力和有效性工作;二是建立企业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服务机构的良性互动,帮助信息、资金、人才流动宣传;三是要继续完善高质量多层次人才的引入渠道。
垃圾分类该向纵深发展
2019年,垃圾分类成为上海的新时尚。
据2020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上海着力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基本形成垃圾全程分类收运体系,大力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15%提高到90%。上海市长应勇更是在作报告时表示,垃圾分类推进快、成效大,靠的是全市动员、全民参与,要为全市人民点赞,向全市人民致敬!
上海市公民律师事务所主任金永红代表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出发,讲了自己对垃圾分类的一些看法体会,“去年7月1日起上海全面贯彻实施垃圾分类,这半年以来,上海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值得应勇市长的点赞”
不过,他话锋一转,表示今后垃圾分类工作应该要朝向纵深发展。“如果去年的垃圾分类是1.0版本的话,今年的要做成2.0版本。”
所谓2.0版本,他认为,不能仅仅聚焦于垃圾分类本身,要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向前端和末端来延伸。
“我们目前所讲的垃圾分类其实只是垃圾全程管理中的中间环节,比如像是源头管理这类问题我个人感觉还是没有很好的改善。”金永红举例说,菜场买菜兜一圈回来,大大小小马夹袋一摞;过度包装的问题依然普遍,“这里面很多都是有毒有害的垃圾,在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如何做好源头管理值得探索。”
同时,对于垃圾的末端处置,他认为要对垃圾末端的科学处置举措、成果加大宣传,转而来激发市民垃圾分类的动力。
垃圾分类的话题,代表们都很关心。
上海浦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俊兰代表抢过话筒,说自己所属的企业就是负责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从企业端来看,目前上海的垃圾分类有两个环节存在短板。一是在中间环节,即转运的设施相对还是比较落后,她希望能够更新。
另外一个短板,李俊兰指出在于终端环节的小分类处置,也就是有害垃圾的处置,“我们企业在去年下半年一共收收集到50亿吨的有害垃圾,但是我们没有专业的充足的处置场地来处置这些有害垃圾。希望能在小分类的终端处置上加强体系建设。”
像消防安全一样重视网络安全
有代表还关注到了网络安全。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陆风代表透露,网络、计算和存储是大数据的三大基础设施。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除此以外,全球还有一个千亿美元级产业:网络安全。“可以说,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大数据第四大基础产业。”陆风说。
当前,受全球网络安全攻击的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中、美两国,在国内看,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和北京。“可见,越是经济发达地方,受攻击的可能越大,需保护需求越大。”陆风说,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软件层出不穷,保护网络安全的相关技术人员面临严重匮乏的局面。
陆风认为,目前,上海在网络安全防范方面较为薄弱,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缺乏,网络安全事件无法及时响应,造成极大损失。为此他呼吁,上海应加快网络安全立法的修改,扩大网络安全保护范围。
“只要是联网的设备,哪怕是一个机床,一个话筒,都要有安全防控规范。”陆风说,“要把网络安全像消防安全一样重视起来,定期检查、演练。”
上海浦东新区金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施政代表则用生态理念阐述了自己对特大城市规划建设的思考。
“生态最重要的三个特点:平衡性、系统性、多样性。这恰恰是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需要学习的。”
比如在城市建设的系统性方面,施政认为,发展城市化是潮流,但切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仅仅发展单一要素。单一要素增长很可能是野蛮生长,而有时一些看似冗余的布局,却有助于整个城市系统的健康发展。“不能说有了地铁,就可以缺少地面和其他多种交通的补充。同样,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优化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不仅满足出行需求,很可能会带动整个街道的商业活动。”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1月15日下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浦东代表团举行全团审议会,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出席,现场气氛热烈。
这场审议会开始前,主持人向与会代表说明,为了让更多代表有发言机会,每人的发言时间需要控制在8分钟以内,会提前有“叮”的提示音,8分钟到时则是“叮叮”两声。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为了抢到发言机会,浦东团的代表们依然延续了历年“抢话筒”的传统,有的代表为了在现场表达“声音”,甚至向主持人保证自己一定不超时,“5分钟一定把问题和建议说清楚!”
当天下午,共有20位代表围绕科创中心建设、垃圾分类、城市建设、网络安全等话题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张江科学城的轨交能级需要提升
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载体,张江科学城的建设一直引人关注。
陆晓炜代表是一名“老张江”,身为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对张江的发展再熟悉不过,她在发言时为张江科学城的科研人员带来最迫切的呼吁。
“张江科学城的交通主要是以班车、自驾为主。现在整个科学城一共有5条轨道交通:地铁2号线、11号线、13号线、16号线和磁浮线。这些线路都是东西穿越。如果看科学城的地图会发现,张江95平方公里,有点像一只倒过来的靴子,南北特别长,东西窄,大概是20乘以5这样的比例。”
这些轨道交通线,看似多,但没有真正缓解运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虽然张江还有一个有轨电车线路,但也有局限性。
陆晓炜引用一组统计数据,目前科学城的轨道线网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0.4千米,线网密度仅为中心城区的1/2,轨道交通站点600米半径面积覆盖率仅为7%,仅为中心城区的1/4。结合科学城未来的发展定位,轨道交通不仅是数量,能级也需要提升。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研究发展部(科研部)部长王涛代表则围绕完善科技创新环境,促进高端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一是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例如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持续提升政策服务能力和有效性工作;二是建立企业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服务机构的良性互动,帮助信息、资金、人才流动宣传;三是要继续完善高质量多层次人才的引入渠道。
垃圾分类该向纵深发展
2019年,垃圾分类成为上海的新时尚。
据2020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上海着力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基本形成垃圾全程分类收运体系,大力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15%提高到90%。上海市长应勇更是在作报告时表示,垃圾分类推进快、成效大,靠的是全市动员、全民参与,要为全市人民点赞,向全市人民致敬!
上海市公民律师事务所主任金永红代表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出发,讲了自己对垃圾分类的一些看法体会,“去年7月1日起上海全面贯彻实施垃圾分类,这半年以来,上海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值得应勇市长的点赞”
不过,他话锋一转,表示今后垃圾分类工作应该要朝向纵深发展。“如果去年的垃圾分类是1.0版本的话,今年的要做成2.0版本。”
所谓2.0版本,他认为,不能仅仅聚焦于垃圾分类本身,要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向前端和末端来延伸。
“我们目前所讲的垃圾分类其实只是垃圾全程管理中的中间环节,比如像是源头管理这类问题我个人感觉还是没有很好的改善。”金永红举例说,菜场买菜兜一圈回来,大大小小马夹袋一摞;过度包装的问题依然普遍,“这里面很多都是有毒有害的垃圾,在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如何做好源头管理值得探索。”
同时,对于垃圾的末端处置,他认为要对垃圾末端的科学处置举措、成果加大宣传,转而来激发市民垃圾分类的动力。
垃圾分类的话题,代表们都很关心。
上海浦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俊兰代表抢过话筒,说自己所属的企业就是负责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从企业端来看,目前上海的垃圾分类有两个环节存在短板。一是在中间环节,即转运的设施相对还是比较落后,她希望能够更新。
另外一个短板,李俊兰指出在于终端环节的小分类处置,也就是有害垃圾的处置,“我们企业在去年下半年一共收收集到50亿吨的有害垃圾,但是我们没有专业的充足的处置场地来处置这些有害垃圾。希望能在小分类的终端处置上加强体系建设。”
像消防安全一样重视网络安全
有代表还关注到了网络安全。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陆风代表透露,网络、计算和存储是大数据的三大基础设施。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除此以外,全球还有一个千亿美元级产业:网络安全。“可以说,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大数据第四大基础产业。”陆风说。
当前,受全球网络安全攻击的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中、美两国,在国内看,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和北京。“可见,越是经济发达地方,受攻击的可能越大,需保护需求越大。”陆风说,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软件层出不穷,保护网络安全的相关技术人员面临严重匮乏的局面。
陆风认为,目前,上海在网络安全防范方面较为薄弱,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缺乏,网络安全事件无法及时响应,造成极大损失。为此他呼吁,上海应加快网络安全立法的修改,扩大网络安全保护范围。
“只要是联网的设备,哪怕是一个机床,一个话筒,都要有安全防控规范。”陆风说,“要把网络安全像消防安全一样重视起来,定期检查、演练。”
上海浦东新区金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施政代表则用生态理念阐述了自己对特大城市规划建设的思考。
“生态最重要的三个特点:平衡性、系统性、多样性。这恰恰是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需要学习的。”
比如在城市建设的系统性方面,施政认为,发展城市化是潮流,但切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仅仅发展单一要素。单一要素增长很可能是野蛮生长,而有时一些看似冗余的布局,却有助于整个城市系统的健康发展。“不能说有了地铁,就可以缺少地面和其他多种交通的补充。同样,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优化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不仅满足出行需求,很可能会带动整个街道的商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