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灰度测试订阅号付费 内容创作者春天来了?
(观察者网讯 文/黄子昊 编辑/弘毅)1月15日,腾讯微信团队宣布,微信开始灰度测试订阅号付费能力,符合条件的公众号开通该功能后即可对原创文章的部分或全部内容收费,供用户购买后阅读。
由于本功能处于灰度测试阶段,因此并非所有公众号都可开通该功能。微信官方表示,只有注册超过3个月、近3个月内无严重违规记录且发表过至少3篇原创文章的个人订阅号有机会开通该功能。开通后用户即可在1-208元的范围内的35个档位中选择定价。
据观察者网测试,该功能支持所有 iOS 和 Android 微信用户,iOS 用户通过苹果 IAP(应用内购买)渠道支付,Android 用户通过微信支付付费.
iOS 端微信付费图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 iOS 版微信上,根据苹果公司对开发者收费的有关规定,微信将先与苹果计算,期间苹果将对款项抽成30%,剩余款项提供给运营者,而 Android 渠道则没有渠道成本,微信公众平台在灰度测试期间也不抽成,每月结算。
微信官方还表示,设置付费功能的文章将无法使用赞赏,付费内容和留言功能也仅限于付费用户中。目前只针对单篇文章提供付费功能,无包年或包月选项。
微信团队如此解释推出付费阅读的原因:“好的内容创作者,值得更好的受益,微信平台努力为优质的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多能力,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
付费阅读并非是微信公众平台最近才开发的新功能,几年前就有相关传言流出,今日才得“实锤”。
姗姗来迟的付费阅读
微信要做付费阅读功能的传言起源于2017年,源头是马化腾在IT媒体人keso的朋友圈下的留言。
马化腾于2017年即在朋友圈留言表示将上线付费订阅
在微信中为文章付费的功能早已推出,那就是“赞赏”。该功能于2015年推出,用户可自愿为喜欢的推文打赏,为优秀原创内容创作者提供一定的收入来源。不过由于苹果认为“打赏”属于软件内的付费服务,因此应该和其他应用一样通过苹果的应用内付费渠道进行,苹果则会从中收取30%的分成,微信不认同苹果的看法,因此临时下线了 iOS 微信内的“打赏”功能。该功能于2017年随着苹果修改相关规定而恢复上线,目前可使用微信支付进行打赏。
而真正的知识付费服务兴起于2016年,这一年,知识付费服务取得爆发式增长:
2016年4月,知乎推出“值乎”付费回答服务;
同年5月14日,知乎上线“知乎Live”群聊语音问答服务;
5月,罗辑思维知识付费app“得到”手机应用正式上线;
5月,果壳网知识付费服务“分答”孵化;
……
除此之外,网易、B站等也相继入局这一市场,在互联网掀起知识付费潮流。同时,腾讯之前推出的“微信读书”应用也培养了用户的付费意识,积累了一定的用户基础。研究机构比达(BigData-Research)发布的《2019年第1季度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知识付费市场产业规模达250亿元,2019年第1季度用户同比增长25%,发展势头强劲。
2019年第1季度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
来源:比达
另根据腾讯科技旗下分析机构“企鹅智酷”发布的《微信2017用户研究和商机洞察》显示,约有57%的微信用户愿意为内容付费。因此,微信拥有庞大的内容付费潜在市场,推出订阅号付费功能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面临内容质量和盗版挑战
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功能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来自于和苹果的纠纷问题,也不是市场规模,而是内容质量方面的问题。
自“知识付费元年”(2016年)以来,内容付费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摊位”也越来越拥挤。越来越多的内容供应商意味着消费者挑选的余地也更多,不合适的内容只能黯然退场。IT博主keso在新闻网站开设付费专栏后感叹,新闻评论并不适合单独收费,课程才是。而面对越来越多的视频网课,以图文为主的微信公众号并没有在做线上课程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即使是在线课程,也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帆风顺。
观察者网此前曾报道,自2016年以来进入该领域的大多数服务商都还挣扎在盈利线上甚至已经退场,当最初的新鲜感过去后,消费者就会开始反思,事实也会验证,各位“导师”是不是在贩卖焦虑,会不会被“打脸”。
不过,现在就对微信付费订阅作出悲观预计,也还是太早。非知识类的传统媒体内容付费先例早已有之。
2006年,英国《金融时报》开始针对网络内容收费。
2011年,美国《纽约时报》在官网推出线上内容付费阅读,到2014年,盈利超过4亿美元,高于广告营收。现时价格为3.75美元一周。
2017年,中国财新传媒开始尝试收费制。
2018年,《金融时报》旗下FT中文网开始收费,标准会员198元/年,高端会员高达1998元/年。
2019年,中国财新传媒和南方周末联合推出联名卡“财新南周通”,一年518元,包括财新和南方周末双重会员。
传媒智库“南方传媒书院”认为,内容付费的成功,需要综合考虑付费内容本身的独特性、对用户的吸引力以及能否为读者增值等因素,从内容生产者的角度看,要避免内容的同质性,并且要提供愉悦的付费和阅读体验,同时避免收费模式单一化,从而形成良好的发展路径。
除了内容之外,付费内容还面临一个技术问题:若有付费用户将付费内容截图分享给其他人,是否就绕过了收费墙?是否该认定为盗版?对于这一问题,微信官方暂时没有给出解决方案。
微信的独特优势
有媒体认为,相比较于今日头条的“头条号”,百度的“百家号”,微信公众号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今日头条类的资讯产品的“王牌”之一,是算法,即根据用户的阅读喜好来推荐内容。这就使得在今日头条的体系中,内容、标题比品牌更重要。而微信公众号的特点,便是品牌建设。
在微信公众号的体系中,平台几乎不会主动向用户推送公众号内容,而是需要凭借用户对某一个品牌的认可来主动搜寻,因此,达到开通订阅付费要求的公众号,将更加注重内容质量和品牌形象。微信支持内容创作者自定义付费内容比例,这就允许创作者先通过免费内容吸引读者点阅,再对核心内容收费来达到获客和盈利目的。
因此,微信的这一举措,目前虽不至于改变内容付费市场格局,但改善了内容创作者的“生产环境”。对于营销号来说,其发布广告和营销内容的行为不受影响,若其主动开通付费阅读只会带来流量的损失;而对持续性输出高质量原创内容的作者来说,微信为他们提供了一条靠内容直接盈利的道路。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