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申活暖心春丨为了这顿意义不同的团圆饭,她凌晨五点就爬起来了…
都说都市的年味越来越无味,却不想在这一方土地,还保有着浓浓的邻里情。
一个多月前,曹杨一村首批3幢居民楼组启动旧改,而仅用10天就完成了100%签约《“盼了20年啊!”这个68岁高龄的优秀历史建筑小区终于迎来新生》。眼看过完鼠年春节,老房正式启动改造,再见街坊们都该住进了新屋。为了老房最后留念,又为搬迁前的庆祝。今天中午,居民们决定吃上一顿“特别”的年夜饭。
一顿意义不同的年夜饭
早晨5点多,家住曹杨一村141号1室的韩阿姨和老伴就摸黑起床了。招呼老伴在自己楼栋门口挂上红灯笼,布置楼道,自己则跑去厨房做烹饪前的准备工作。五花肉提前炖煮了起来,鸦片鱼头要取出来解冻,水笋塔菜黄豆芽都需要挑拣清洗。
待天一亮,韩阿姨便提上菜篮子去了农贸市场,“因为馄饨皮只能当天买。”
韩阿姨说,年年除夕都要烧年夜饭,做的也都是上海人过年必吃的传统菜式,但今年不同的是,这顿年夜饭,团聚的是住在一栋楼里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老邻居们。大家在这个老房子里一住就是几十年,都盼着老房能够改造。而这个独门独户的梦想竟然在这个年末岁初得以实现。“我们高兴呐!”
过完鼠年春节,大家就将根据项目组通知择期搬离进行过渡,老房正式启动改造,等到再次团聚大家都住上独用厨卫宜居新屋了。眼看2020年大伙儿都要过上幸福小康生活。于是,韩阿姨和老伴与老邻居们合计着,今年,最后一顿老房年夜饭一定要开开心心一起吃。他们几家人决定各家烧几个拿手菜,凑在一起拼成一桌团团圆圆的百家年夜饭。
中午11时许,大伙捧着自己做的菜,陆陆续续赶往居委会的三楼。水笋烧肉本帮佳肴、剁椒鱼头红红火火、黄豆芽菜称心如意……摆满一个圆桌。“来来来,一起包馄饨热闹热闹。”韩阿姨和祁阿姨几个女眷在一旁又忙起了馄饨来。热闹极了。
“盼了20年啊!”这个68岁高龄的优秀历史建筑小区终于迎来新生
曹杨一村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工人新村,曾住着一批批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们,被评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但随着岁月流逝,小区房屋也渐渐显老,功能退化、煤卫合用等矛盾显露。为了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改善居住环境,普陀区将对曹杨一村房屋及小区总体进行综合修缮,并纳入了非成套房屋改造范围。首批3幢房屋涉及居民89户于2019年12月4日正式启动旧改签约。
“这么好的事情,谁不想呢?”说起旧改工作,彼时正在炒着豆芽的韩阿姨菜也不炒了,舞着铲子感谢起社会主义。她突然认真起来,说道:“我是真的在电视里看到,资本主义国家要拆旧屋拆违建,直接限定时间让人走路。哪里像我们社会主义,帮你搬家,帮你过渡,帮你改建,关键还不收你钱!”
所以说,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韩阿姨家所在的140-142号楼组仅用10天就完成了100%签约。
为了感谢街道居委,今天的团圆饭居民们还邀请了街道领导、改造项目组志愿者以及居委干部一起加入。据悉,街道和居委会当时还组建了“事和院”一村旧改工作室,通过“四位一体”沟通机制,与每户居民面对面进行“陪伴式+个性化”方案定制。140-142楼组当时只剩一户未签,街道成套办与居民区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经过反复沟通和调整,最终从“再看看”到“一笔签”顺利签约。大家都认为没有他们的辛苦工作,也换不来老房重生的机会,所以要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做顿年夜饭犒劳犒劳他们。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杨天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