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笺里的2020丨总书记这封回信背后的故事感人至深
None
编者按:“云中谁寄锦书来”。在2020这极不平凡的一年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书信的方式同人民群众、党员干部以及各行各业各界人士交流互动。一封封信笺,传达关切、鼓励与厚望,笔笔见真情,句句暖人心。岁末之际,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年终策划“信笺里的2020”,为您讲述总书记回信背后的故事。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古树参天、曲径通幽。
这座始建于1951年的休养院,主要承担四川各个革命战争时期及国防建设中负伤致残的一至四级伤残军人住院、康复和休养任务,先后集中供养了2800多名伤残军人,其中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约2200人。
2020年10月,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回信让这里备受关注。
总书记在回信中深情地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为保家卫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志愿军将士及英雄模范们的功绩,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英雄的家园”涵养并传承着烽烟年代到和平时期的宝贵精神财富。
89岁的涂伯毅老人1949年入伍,是首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战士。在1951年农历大年初九的一场战斗中,涂伯毅被美军飞机投掷的凝固汽油弹严重烧伤。
在四川省成都市,志愿军老战士涂伯毅抚摩“和平万岁”纪念章(2020年9月28日摄)。
1956年,涂伯毅住进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正值青春年华却变得面目全非,这一度让他失去生活的信心。在战友的鼓舞和工作人员的开导下,他渐渐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投身到休养院的各项活动中,还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组的主要成员,在四川荣军博物馆、中小学校,继续坚守着自己的新阵地。
86岁的周全弟老人是长津湖战役的亲历者。战场上,周全弟曾在零下40摄氏度的雪地里埋伏三天三夜,因严重冻伤致四肢截肢,那一年他才16岁。
1953年12月来到休养院休养治疗后,他克服伤残坚持练习书法。经过长期练习,他的抱笔书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受到专业书法家的好评。
87岁的王正恩老人也是一名志愿军老战士。1953年4月,在一次反击战中,王正恩被一枚炮弹炸伤。他昏迷了两天,醒来时已永远失去了光明。
颁发纪念章那天,王正恩拉着护理人员,请他们给自己描述纪念章的样子。戴上纪念章后,老英雄慢慢站起身,端端正正地敬了一个军礼。
86岁的叶发坤老人输完液就马上从病床起身赶来,为的是能第一时间戴上纪念章。“国家没有忘记我们,人民没有忘记我们,作为幸存者,我是幸运的。”
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说:“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而今,老战士们依然用自己坚毅的品质和对党的忠诚诠释着抗美援朝精神。60多年来,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力所能及为祖国建设作贡献,义务做传统教育报告近万场,受众300余万人次。
涂伯毅习惯身着军装为来到四川荣军博物馆参观的观众讲战争历史、讲党的教育,他说:“我是一位革命军人,虽然现在岁数大了,但还是要尽自己所能发挥余热,只要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有益的事情,我都愿意去做。”
英雄的事迹永远给人以奋进的力量。正如总书记在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的回信中所说:“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