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彤:莫迪政府面临四大治理难题
作者:朱云彤
过去这一年是印度的多事之秋。2019年2月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因普尔瓦玛袭击案剑拔弩张。5月大选,印度人民党以压倒性优势蝉联执政,莫迪总理声望如日中天。但政坛随即风波迭起。先是8月联邦政府通过修宪取消查谟-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引发印巴关系持续紧张,一度濒临战争边缘。12月印度议会又通过《公民身份法》修正案,造成全印多地大规模抗议并演变成骚乱。与此同时,印经济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GDP断崖式下跌,全年表现远逊于2018年。
印度媒体认为,多年的治理积弊积重难返,加之近年印度人民党政治右倾,强推印度教至上,经济改革又进入深水区。新旧积弊叠加,治理难题在2020年给莫迪带来严峻考验。
第一,宗教和族群和谐问题。保持印度的宗教族群和谐、社会稳定、多元文化共存,是印度的世纪难题。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印度时,利用教派矛盾“分而治之”。国大党执政时奉行世俗主义原则,倡导宗教和谐。印度人民党具有浓厚的印度教色彩,由印度教极端教派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 (RSS)脱胎而出,其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印度教民族主义。它倡导复兴印度教文化,强调“印度教特性”,即一个国家(印度)、一种文化(印度教文化)、一种宗教(印度教)、一种语言(印地语)。
2014年莫迪总理执政后,发展牌和宗教牌并用,加快以印度教文化为旗帜的大国建设步伐,提出建设“新印度”口号,利用印度教民族主义扩大影响,巩固执政根基,加快了印度政治右倾化、宗教政治化和政治宗教化趋势。莫迪总理蝉联执政后,连续发力,取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批准重建罗摩(印度教的大神)庙,废除穆斯林的“三声休妻”法,实施《公民身份法》修正案。
印度教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以民粹主义为包装、以印度教特性为旗号,可提高印度教徒的认同感,赢得更多政治支持。但它排斥穆斯林,加剧了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和社会对立,刺激地方分离倾向。在对外关系方面,印度的这些举措导致印巴关系持续紧张,也使印与其他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受损,印度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到削弱。
第二,遏制经济断崖式下跌。印度人民党执政后,政治上与国大党大相径庭,外交上与不结盟政策渐行渐远,唯经济上延续了国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莫迪出任总理前,在古吉拉特邦担任首席部长达11年之久。他招商引资,关注民生,重视基建,政绩斐然。出任总理后,莫迪注重打发展牌,提出“印度制造”“数字印度”等响亮口号,GDP增速曾数年保持在7%左右。但如今印度经济增速已经连续6个季度下滑,去年一季度GDP增速5.8%,三季度跌至4.5%。
印度经济增长放缓,有多种原因。国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印度对外贸易受到拖累,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投资减少,企业负债率高,进而影响消费,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电力严重缺乏,这些都制约着印度经济的持续发展。此外,莫迪政府经济政策失当的后续负面影响逐渐显现。2016年年底,印废除大面额纸币,2017年又实施全国统一商品和服务税,对农业、中小企业带来伤害。深层次原因还是印度多年形成的产业结构不平衡。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印农业占GDP比重为15.87%,工业为29.73%,服务业为54.4%。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导致高失业率,年轻化的人口红利得不到充分发挥。
第三,协调联邦和地方关系。印度民族和语言众多,宗教、文化多元。独立后各地兴起了以民族和语言为基础的建邦运动,刺激了地方势力坐大。各邦政党林立,形成盘根错节的地方实力派。在联邦执政的政党大多数时候需与地方政党结成友党,才能有效施政。而这种友党关系通常很脆弱,常常因利益不合就一拍两散,导致联邦政府垮台。各邦在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面有较多自主权,各行其是,与联邦政府分庭抗礼,造成央地政府施政能力和效率低下。莫迪政府上台后,与地方政党合纵连横,执政邦区增多,对地方政府总体掌控能力加强。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西孟加拉邦、旁遮普邦等地均为反对党执政,对印度人民党形成制衡。联邦政府则利用预算拨款、大型项目等执政资源对地方政府施加影响。加强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掌控,仍是印政府面临的主要治理难题。
第四,环境污染治理。近年印度雾霾严重,成为最遭人诟病的治理难题。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首次在德里期间,冬天是最好的季节,风和日丽,繁花盛开。2016年,笔者重返德里,却发现10月下旬到第二年的2月下旬,整个冬天都笼罩在浓浓的雾霾中。德里的首席部长公开批评联邦政府政策失当,导致德里成为“毒气室”,每个德里人都是“吸尘器”。德里周边的哈里亚纳邦、北方邦也面临严重雾霾。恒河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河,到恒河沐浴,洗清罪孽,净化心灵,是印度教徒一生的愿望。然而,如今的恒河已被严重污染。在圣城瓦腊纳西的恒河边上,水流浑浊,到处可见沐浴的信徒,岸边同时又是焚烧尸体的火葬场。污染已成为印度不可承受之痛。虽然政府也希望学习中国的治霾经验,出台一些措施,但效果不彰。
印度是我重要邻国,同为新兴经济体。印度的治理难题,与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共性,也有独特性。在全球化时代,相互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人类。(作者是南亚问题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