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立刚:5G能力释放需要一个过程
作者:项立刚
经历了2019年的5G元年,不少媒体开始对5G的商用表现进行总结。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将5G正式商用的国家,韩国从2019年4月起经历8个月的试用后,许多用户认为5G没有他们期望中的那么好。
某种程度上说,韩国用户的体验也有些道理。笔者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的5G用户,从去年5月起试用至今,很多时间手机并没有5G网络信号,用得最多的功能是测速。
对大部分用户而言,最初的5G体验确实没有什么惊喜,但能就此说明5G价值不大吗?
应该说,用户试用初期缺乏惊喜很正常。5G网络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实现商用也仅仅是第一步。覆盖全中国的网络建设大致需要三年左右,而重点地区在做完室外覆盖之后,也还需要做深度覆盖。所以用户目前会感到有5G信号的地方不多。此外,由于各地方对5G的重视程度不同,网络建设也存在差异。比如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网络建设得比较好并不算意外,而广西边陲防城港即便在酒店中也有5G信号就凸显地方的工作力度了。
除此之外,业务也需要伴随着网络有更好的覆盖,才能使用户有更好的体验。今天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因为覆盖不够,需要5G时,可能没有信号;有5G信号时,又未必一定需要用5G。笔者试用至今的感受是,似乎平时也并非时刻需要5G,但一旦真需要时,5G还真管用。笔者手机曾经在南京高铁站要更新一个超大游戏,本以为无法更新了,没想到几秒钟完成,一看站内有5G信号。相信未来只要覆盖做到位,用户就会觉得离不开。
当前,许多网络还是NSA(非独立组网),无法充分发挥5G除高速之外的能力。未来5G一定会建设成SA(独立组网),把5G大容量、高可靠、低时延、低功耗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举个最生活化的例子,在手机上抢红包,你一定能比别人先抢到。而大量不是建立在智能手机上的业务和应用,比如环境监测、远程手术、遥控挖煤、智能家居、远程驾驶、柔性生产线、工业自动化等等,需要网络、终端、业务各个方面配套形成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凭借5G早期覆盖不完善的网络当然无法实现。
2G时代,笔者曾提着砖头一般大的手机跑上楼顶就为打通一个电话,3G、4G早期体验同样不如人意。5G能力释放同样需要一个过程。(作者是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