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锋:美国冷漠或令欧俄关系转暖
作者:金锋
2020年新年伊始,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莫斯科,与普京总统举行了近四个小时的会谈。从德俄官方透露出的信息看,一反过去五年来德俄领导人相见时态度冷淡的景象,这次会谈气氛亲切友好,两国领导人强调共同立场,成果很丰富。欧洲媒体认为,莫斯科支持德国出面举办关于利比亚问题的国际会议,是一个重要标志。而对于近期欧洲内部热议的“美国与俄罗斯,谁才是欧洲最大麻烦”的问题,默克尔也用外交手腕给出了答案。
这次德俄首脑会晤谈的都是很紧迫的议题,事关利比亚危机、美伊冲突、叙利亚问题、乌克兰东部局势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等。默克尔此次访问莫斯科可以被看作是德俄、欧俄关系自2014年进入寒冬以来加速转暖之旅,这有其外交和内政多方面的背景。
其一,美国已经是欧盟的“最大麻烦”,欧盟一再被霸凌和漠视,只好向俄罗斯靠拢。
从经济上看,欧盟自2014年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起,也给自己造成了巨大损失。据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统计,制裁使俄罗斯每月损失34亿美元的外贸额,德国则每月损失7.7亿美元。德国在所有欧盟国家中受损最大,而美国仅仅每月损失7000万美元。与此同时,欧洲人还越来越担心,俄罗斯对外经济合作由此而转向中国,欧洲失去的市场再难复得。为一己之私,美国全然不顾盟友之谊对“北溪-2”施加制裁,这令德国更加愤怒。
在外交和安全方面,美国一意孤行,把中东地区推向大规模战争的边缘,更像是在欧洲头顶上悬挂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严重威胁着欧洲的地缘安全。与频频在中东出招相反,美国对全面内战一触即发的利比亚局势却袖手旁观,任凭险恶的局势发展。利比亚是欧洲难民的主要来源地之一,一旦大规模战争爆发,大批难民势必涌向欧洲。
欧洲过去两年来苦苦期盼美国回心转意,重归往昔大西洋价值观联盟关系,顾及欧洲盟友们的利益诉求。不少人至今还在期盼中,甚至固执地声称,在“中美俄大三角”关系中,欧洲应坚持站在美国一边。默克尔作为一名有清醒政治头脑的欧洲大国领导人,意识到欧洲人依赖他人的时日不能再继续,必须依靠自己。而且,欧洲必须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出选择,不能再一厢情愿地固守价值观的执着。此次,她在西亚北非危局日益加深之际赴莫斯科磋商,而不是像往常那样前往华盛顿,这本身就是外交策略的选择,这对美国而言应该不是心理上乐意看到的。
其二,外交牌远比内政牌顺手,默克尔可以有所作为,发挥德国影响,从而减缓内政压力。
应该说,默克尔此行令德国和俄罗斯双方的收获都不小。一方面,俄罗斯在西方重重制裁下迎来了欧洲大国领导人的到访,另一方面俄罗斯支持柏林以联合国之名举办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这有利于默克尔巩固其在欧洲和国内的影响力。
从更深层次看,能够举办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彰显出德国以行动“承担全球责任”的能力和影响。而俄罗斯支持的利比亚军事力量将成为解决问题的参与方,这意味着俄罗斯借助德国的外交努力使自己在利比亚的军事存在,作为政治进程的一部分固化下来,符合俄罗斯的利益。
与国内各政治力量纷争分化不断、执政地位遭受不断挑战相反,默克尔作为欧盟各国中执政经验最丰富、最能代表欧盟形象的国家领导人,在近一段时期的国际事务中更能体现出老练的运筹和斡旋能力。人们注意到,上周末欧盟成员国外长就利比亚、中东局势紧急磋商,推举德国整体代表欧盟开展外交斡旋,此举开欧盟历史上由一国代表欧盟整体开展外交活动之先河,也显示出德国在欧盟的号召力。
近期,在德国国内,质疑和反对对俄制裁的声音不断高涨,甚至联邦议会不同党派之间已形成共识:五年制裁俄罗斯,并没有改变俄罗斯的行为,柏林和布鲁塞尔必须重新评估对俄政策。德国俄罗斯商会则要求,不能再跟随和屈从美国的制裁,欧盟“必须采取明确的政治立场”。可以看到,默克尔此次主动造访莫斯科,也是对国内压力的回应。
综合来看,内政外交因素促使欧盟改变其对俄政策。欧盟多数成员国经过这两年的感受不得不认识到,美国已成为欧盟最难应对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布鲁塞尔一位智库专家就对笔者表示,特朗普新近要求北约南扩中东,意在制衡俄欧,以安全绑架和分化欧盟,使北约进一步成为美国在欧洲和中东战略的工具,欧盟须保持高度警惕。
可以预见的是,德俄领导人此次莫斯科峰会或许意味着欧盟的对俄政策发生了明显转变,欧盟可能放松对俄制裁,为俄欧“重归于好”做铺垫。在美国高压之下,德国和欧盟靠近俄罗斯,可以提升自己与美国周旋的砝码。当然,这也是华盛顿极其不愿看到的。(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