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反转背后的关键词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全面统筹、把舵定向,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行至年终,中国经济走出“V”型反转,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三个“率先”,勾勒出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势的鲜明特点。今天,我们一起从几个关键词,看中国经济是如何实现“V”型反转、勇毅前行的。
复工复产
在疫情重创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大事。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赴国内多地考察调研,了解企业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秩序恢复等情况。如何复工复产,总书记给出“中国方案”。
△9月22日,苏州太仓边检站优化边检服务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
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打通人流、物流堵点,放开货运物流限制,确保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
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在加强防控的前提下,采取差异化策略,适时启动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条件的复工复产。
双循环
5月14日,中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有何内涵?党中央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有何深意?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作出了深刻阐释。
△10月8日,位于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集装箱堆场一派繁忙景象。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科技创新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经济工作的五大规律性认识之一就是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对于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今年9月还专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如何攻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瓶颈?原始创新能力有多重要?来看总书记给出的答案。
△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
着力推进高质量创新,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形成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研发高地。
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我们要加大投入,鼓励长期坚持和大胆探索,为建设科技强国夯实基础。
企业家精神
疫情冲击下,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战胜当前的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给大家谈心鼓劲,就企业家精神作出重要论述。
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
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
企业家要同方方面面打交道,调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没有诚信寸步难行。
要承担社会责任,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
高水平对外开放
面对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的回头浪,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外贸增速逐步转正,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功签署……中国改革不断深入、开放进一步扩大。对此,总书记曾多次表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中欧班列
加快培育更多内陆开放高地,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更高质量利用外资。
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着力推动高水平开放,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
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一些回头浪,但世界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
六保
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保”有怎样的重要性,如何落实“六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部署。
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
做好保基本民生工作,帮助群众解决社保、医保、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落实好特殊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坚决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防止因疫致贫或返贫。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脱贫攻坚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在陕西考察期间,总书记还为当地的黑木耳当起了“带货官”。
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对因疫情或其他原因返贫致贫的,要及时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