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稳中求进 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核心观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为引领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擘画路径、指明方向。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对很多人来说,开始习惯与不确定性共处,并努力过好当下每一天;这一年,对国家来说,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中国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那么,在这种特殊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为中国经济政策的“风向标”,今年透露出哪些信号?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事实上,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一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只是在如何“稳”、何处“进”上,各有侧重。
“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相较以往,此次的宏观政策取向新增了“可持续性”,这体现了宏观调控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也是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的内在要求。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的稳增长政策,有力促进经济回暖。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宏观经济政策可能会回归正常,一些临时性的救助政策将稳妥退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这样的安排,与当前经济运行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宏观政策环境相匹配,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在复苏的轨道上稳健前行。对世界而言,中国这一表态好比是颗“定心丸”,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稳定预期,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我国如何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展和安全”被多次提及。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统领,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八项重点任务,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一面,看到了“稳”中的“进”。比如,“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2020年,我国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彰显了产业基础的雄厚力量。在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的同时,提出产业基础再造,表明夯实经济恢复基础的评价指标已经提升到了能否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新层面。
但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危机与新机同生,变局与新局同在,我们也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才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比如,我们关心的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实际上暴露出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现在,技术上的“卡脖子”已经给我国一些高科技龙头企业带来不小的阵痛——产业链供应链被人为中断,企业生产被迫中止,核心技术也成了个别国家威胁恐吓国内企业的一颗定时炸弹。正因为此,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巩固提升我国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从而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顺畅。这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新的起点新的奋斗,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